《水浒传》开篇道出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到龙虎山走一遭,方知晓,无论是张天师的祈禳,还是洪太尉的误走,都发生在龙虎山。
张天师即道教鼻祖张道陵,他当年在龙虎山炼丹修道,奠定了龙虎山道教祖脉的地位。道教理论源于春秋时的老子。历经千余年后,张道陵“知行合一”,将道教理论承接神州地气,使道教在龙虎山发祥。此后,洪太尉奉旨宣请张天师,却误走妖魔。这妖魔就是36天罡星、72地煞星,即水泊梁山108条好汉的前世。道教在龙虎山奠基,梁山好汉从龙虎山起步。这座山怎会不神奇?!
(黛山碧水)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描叙龙虎山:“虎啸时风生谷口,猿啼时月坠山腰;恰似青黛染成千块玉,碧纱笼罩万堆烟。”文人玉笔一挥,龙虎山不仅仙气飘渺,还野趣横生。怎不令人向往?
游龙虎山必览天师府,府邸位于上清古镇。道教创始以来,历代天师居住独显尊贵的天师府内,至今已沿袭六十多代。眼前的天师府背靠青山,门临绿水;府内古树参天、曲径深幽,一池碧绿的清水,装点出了天师府超凡脱俗、清净无为的境界。天师府还是天师祭神的场所,故府内有玉皇殿、天师殿和万法宗坛等祭祈建筑,是一座宫观和府第合二为一的园林式建筑。
(嗣汉天师府)
在天师府,我见到第63代张天师,此人中等身材,体形微胖,一副庄重的神态。他很客气的双手合一,向我问好。面对张天师,不禁肃然起敬。不经意间,我看见天师的未扣严实的道袍里,露出了西装领带的一角。哦,现代天师,我在心里解释。据说,天师府的道士们晚上常去歌舞厅。就血统而言,眼前这位天师无疑是正宗的,但道教精神是否得到正宗的传承,这就要问天师本人了......
清彻见底的泸溪河是龙虎山的母亲河,水流时缓时急,平缓时,水如明镜;急流处,惊涛骇浪。河水有深有浅,水深处,二两丝线不触底;水浅处,游鱼历历手可触。泸溪河两岸石怪峰奇,如龙虎雄风伴着急流奔腾呼啸;岸边茂林修竹青翠欲滴,似碧水源头、孕仙山灵气。泸溪河就在这仙境中流淌而过。
(荡舟芦溪河)
泸溪河上荡竹筏,龙虎山的神奇直入眼帘。抬头仰望,河岸峭壁好些洞穴袒露。这些洞穴是保存至今的古越崖墓群。所谓崖墓,就是将装奠死者的棺木置入悬崖峭壁直立面的洞穴内。这些洞穴大小不一,据说最大的洞穴内置放了十几具棺木,合葬着一个大家族。崖墓高出水面几十米,真不知两千多年前的祖先们是怎样将这些棺木放入洞穴里的?今天,龙虎山的游览项目中,有一吊棺表演,演绎和诠释古越人的葬俗、葬法。
(绝壁飞虹)
泸溪河两岸佳景相连、绝景无双。仙女岩酷似纯洁的裸女浴后在岸边小憩,被誉为天下第一景;神汉峰突兀直立,如男子刚阳之美。两峰隔河相望,成双成对,可谓天造地合。
一座酷似蜜桃的山峰屹立在河旁,人称“仙桃吃不得”;金钟峰临水处有一洞穴,称为丹勺岩,叫作“丹勺盛不得”;男女相依的夫妻峰,谓之“老婆背老公走不得”。猛然间,一只酷似大鼓的怪石突兀眼前,无奈何,“石鼓打不得”;横溪枕流的玉梳石,却遗憾“玉梳梳不得”;急流中窜出一块平顶巨石,筏工说那是张天师的试剑石,当然,肯定又是“剑石试不得“。还有地质公园的象鼻山,高入云宵的仙人城等等,美景如云,数不胜数......
(龙虎雄风)
值得一提的是“九虎一龙壁”。所谓“壁”是一座巨大的、山体褐色与绿色相间的临江峭壁。峭壁面隐含着九只虎和一条龙。据说,若能一气看出这九虎一龙,将高居首位,不成为真龙天子,也有乌纱顶戴。传说当年乾隆下江南,游历龙虎山时,壁上九虎一龙在这位真龙天子眼前跳跃不已,恍如生龙活虎,而陪伴左右的人却没有感觉。此刻,坐在竹筏上的我举目张望,眼不见龙,模糊可见那虎时而如卧躺、时而似狂奔......朦朦胧胧、浅浅淡淡的感觉。虽叫咱是草民一个呢!不过,矗立天地之间的壁画倒是气势恢弘!
神奇的龙虎山,渗透着道教文化、民俗风情,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滩都缠绕着山的灵气、水的秀色。行走于此,能感觉到龙虎山神奇迷雾中蕴含的历史文化痕迹,被岁月残辉映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