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英国哲学家培根言道:“读史使人明智”。先哲们认为,只有深谙历史发展规律,才能掌握开启未来之门的钥匙。为此,本文拟对江西的过往作一历史回顾,与朋友们共同探讨这片土地的岁月兴衰。
一、发达的江西经济
唐代以来,江西经济崛起,宋明两朝是江西最为辉煌的时期,尤其是宋朝,国富民亦富,创造了历史上最为富庶、繁荣的经济和政治生态。具体表现为:
(一)商业繁荣。唐宋时,江西的粮食、茶叶、瓷器、木材和矿产等物产大量转换为商品,交易行为日趋频繁,以至于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宋朝时,在江西的税收中,农业税占比不到30%,工商税占比超过70%。数据表明,构成财政收入主体的已不再是农业,而是工商业,商品经济的萌芽已在江西崭露头角,并影响整个中国的经济舞台。
大庾岭驿道开通后,江西人流物流空前繁忙,沿赣江而上的通衢大道上有四座城市,跻身当时中国最大的32个城市之中,由北而南分别是九江、南昌、吉安和赣州。此外,临川、景德镇和信州经济发展势头看好,成为江西东部和东北部的商业中心。
(大庾岭古驿道)
彼时的九江,商业活动频繁,呈现“舟子乘利涉,往来至浔阳”的繁荣景象。南昌是水陆大码头,从保留至今的南昌城一些街巷名称可见当时贸易之繁荣,如珠宝街、嫁妆街、棉花市、扁担巷、禾草街等,这些名称被南昌人叫响了几百年,甚至更长。从地理位置看,这些街巷几乎集中在章江门外的抚河与赣江交汇处,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商品集散码头,从而孕育出“专业”交易市场。如果没有巨大的交易额和交易历史,不可能发挥出如此完整的市场功能,形成众多的“专业市场”。
(南昌章江门外抚河与赣江交汇处码头)
赣州位于赣江上游,出赣州城南行约百公里便是大庾岭驿道。《南安府志》记载,这条驿道“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可见商品流通之活跃。
宋代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江西商人的足迹遍天下,名声赫赫的就是“江右商帮”。为做生意,他们南北远行,足迹踏遍千山万水。据说乾隆时期,滇缅边界发生军事冲突。清军征缅需熟悉山区路径的向导。江西人因频繁边界贸易,知晓地形地貌,而成为清军最为满意的向导。湖南的江西人也很多,当年吉安有一首古老的民谣:“身背包袱手拿伞,走到湖南当老板”。今天,约有60%湖南人的祖先来自江西。明朝时,江南一带有“无赣不成镇”的说法。这意味,只要有江西人来做生意,冷寂的地方也就热闹,甚至繁荣起来,从而形成了市镇。
(凤凰沱江河畔万寿宫)
我曾到湘西凤凰,沱江畔有耸立一幢巨大的建筑---万寿宫。那儿是江西商人聚合的场所,故称为江西会馆。不仅凤凰,整个湖南江西会馆甚多,湘潭县江西会馆多达十七八所。远在北京城,江西会馆从明朝初年的十四所,增至清光绪年间的五十一所。可见江西商人不仅交易范围广,而且创造了那个时代的商业辉煌。所以,江右商帮成为与徽商、晋商齐名的三大商帮之一。
(二)手工业发达。从唐宋到明朝,江西的手工业非常发达,南昌和景德镇都是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在造船、冶炼、青瓷的烧造,以及漆器、纺织、铜器和金银首饰等生产工艺方面独领风骚。乐平的银山,每年产银10余万两,其缴纳的税银占全国银税总收入的一半。我们知道,明代后期,有位名叫宋应星的江西奉新人,写了一本非常有名的书——《天工开物》。
这本书被英国著名科学家、世界公认的研究中国科技史的大师李约瑟称为“十七世纪中国的工艺百科全书”。正是江西发达的手工业,奠定了这部历史巨著的基础。
(三)财政收入丰硕。发达的工商业带来了丰硕的财政收入。北宋时期,全国一般年份的财政收入达8000万到9000万贯(宋时,1贯相当于白银1两),最高年份达1.6亿贯;南宋虽然丢失了半壁江山,可年财政收入仍高达1亿贯。如此数额的财政收入是什么概念呢?其一,GDP是支撑财政收入重要经济基础,按相关数据换算,宋朝时,GDP约占全世界的80%,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大经济实体。其二,比较盛唐时期,宋朝年财政收入是其两倍;比较明朝万历年间(全国年财政收入约白银400万两),宋朝年财政收入是其20倍。其三,比较清朝,顺治七年财政收入1485万两白银,咸丰年间每年财政收入约为3000万两。尽管清朝财政状况好于多数王朝,但不及600年前宋朝的一半。而咸丰年间人口已过4亿,为600年前的数倍。若考察人均财政收入,宋朝更为可观。纵观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宋朝的财政收入远高于任何一个朝代。
宋时,江西一般年份的财政收入1500到2000万贯,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1/6到1/5。可谓金钱巨额、收入丰硕 ,江西的富庶可见一斑!
(汉以来流通于市的钱币)
(四)百姓富裕。两宋时期,中国百姓经济宽裕,丰衣足食。江西百姓更胜一筹。首先,江西普通百姓人均年收入在60贯到80贯之间,相比同期其它区域普通百姓年均40贯的收入,高出50%到100%,足见江西经济发展非同一般。其次,衡量收入含金量的重要标准是物价水平。北宋时,1贯钱可买1头牲猪,600文铜钱可买1石米,1石米合120斤。南宋时,价格最贵的年份,一头猪售价约3贯,一石米2贯。按每人每年消费大米4石,10口之家消费40石大米折价,以价格最高时(一石米2贯钱)计算,为80贯。10口之家每月消费一头牲猪(一头牲猪得肉150斤,每人每月消费15斤肉)计,全年消费12头牲猪,以价格最高时(一头猪3贯钱)计算,折价36贯,合计消费116贯钱(80贯+36贯)。一户10口之家,一年食品“高”消费约百贯。考虑其他支出,即使以非江西区域百姓每户年收入400贯计,日子也过得津津有味。而江西百姓,按平均收入中间值(每户年收入700贯)计,其富裕程度可见一斑!同时,江西乃稻米、牲猪主产区,其价格低于销地。如此,江西百姓收入的含金量还要高出一筹。
(未完待续)
(2023年3月修改於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