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广东(上篇)

文摘   文化   2024-02-05 22:15   江西  

     们常说粤菜精细鲜美,故有“食在广东”一说。或许是对广东饮食文化不甚了解的缘故,一直以来,我对这一说法不以为然。直到广东之行后,才知晓“食在广东”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社会基础。

       202312月,我与家人来到广东中山,游览“瞻园”后,已是正午时分。居住中山的大妹妹夫妇请我们“吃早茶”。我顿觉诧异:“茶为饮品,怎能称为‘吃’?既能是‘早茶’理应清晨或上午品尝,午餐时辰不对呀!”妹夫笑言:“早茶是广东传统饮食,当地人对吃早茶偏爱有加,在时间上不仅不分早晚,也不分四季。此乃其一。其二是,吃早茶当然可饮茶水,可琳琅满目的各色点心才是重头戏。”

(早茶点心“十全十美”)

  传统上,广东人吃早茶习惯于“一盅两件”,一盅即为一杯茶,两件则是两份点心。以后,各色点心不断涌入早茶行列,逐渐扩张为“四大天王”、“八大金刚”和“十全十美”,“四大天王”即虾饺、烧卖、蛋挞和叉烧酥,“八大金刚”则是肠粉、糯米鸡、沙琪玛、蛋散、煎堆仔、陈皮牛肉丸和蒜香蒸排骨等。

(正午时分吃早茶)

  谈笑间,各种点心摆满了餐桌,几乎囊括了“四大天王”、“八大金刚”和“十全十美”。这些点心件件堪称美味佳肴,如叉烧酥外酥里嫩,皮酥得掉渣,内里肉馅饱满,一口咬下入味过瘾;虾饺皮薄馅大、晶莹剔透,一张嘴满口鲜美;蒜香蒸排骨入口入味,滞留舌尖,不舍入胃;肠粉细腻滑嫩,其原料是米浆制作的肠粉皮与虾仁、猪肉等配料,嘴嚼时,能感受粉皮之柔软和配料之可口,吃罢令人回味无穷。说是吃早茶,可我竟然没喝一口茶水,美美地饱尝一顿绝佳餐饮!

(早茶点心——肠粉)

(早茶点心——酥皮鲜奶蛋挞)

   那天,我们来到妹妹居住小区附近的一家临街餐饮小店用晚餐。店虽小,可吃客不少,酒水菜肴也品类繁多。此外,小店还有各种口味的煲仔饭,如豆豉排骨、腊味、田鸡、咸鱼和香肉煲仔饭等。据说煲仔饭起源于广东。既然来到煲仔饭的“故乡”,自然要满足一番味觉。大家依自己的喜好,各自下单。可我手捧菜单,上下审视,左右扫描,一时竟不知如何选择?突然,“黄鳝煲仔饭”五个大字吸引了我的眼球。

(黄鳝煲仔饭)

  煲仔饭我本就陌生,“黄鳝煲仔饭”更是闻所未闻。为突破孤陋寡闻的局限,我当即下单“黄鳝煲仔饭”。

  服务员端来了煲仔饭,揭开锅盖,将跟煲上桌的调味汁浇在丝苗米饭上,随腾腾热气里冒出的米香味和黄鳝香味萦绕口鼻,张嘴食之,太可口了!可好戏还在后面,煲底一层锅巴不糊不焦,呈金黄色,可见火候把握适中。锅巴入口格外香脆,嚼入后满嘴喷香。

   妹妹说,中山崖口有家餐饮店专营煲仔饭,其味更佳。第二天,我们驱车去往崖口。崖口煲仔饭餐饮店不远处便是零丁洋,即为南宋丞相文天祥挥毫写就的七律-----《过零丁洋》所描述的那片海洋。在品尝美味的同时,我了解到煲仔饭源于2000多年前的周朝,出自周代八珍美食,后随中原人南迁传入广东。唐代时,煲仔饭以肉丝和煎蛋或卤蛋盖于饭面,颇具风味。历朝历代,煲仔饭的烹饪制作复杂精细,且在口味上不断推陈出新。正可谓:品崖口煲仔饭,说美食文化史,听零丁海涛声,忆天祥言正气!

(品尝煲仔饭后,母女四人同听零丁洋涛声)

辞别中山,去往江门。在哥嫂的陪同下,继续品尝广东美食......

(未完待续)

(2024年2月3日於洪城)

阿木林 闲言碎语
阅读功能、群发功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