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无法挣脱的宿命枷锁
楼市
2024-06-04 17:09
河南
据农业部门初步统计,今年南阳种植小麦1100万亩,平均亩产突破400公斤,总产量预估在85亿斤以上。丰收带来的理应是喜悦和满足。但在互联网上,我看到的更多是吐槽和抱怨。吐槽今年的小麦收购价只有1.2元/斤,品质比去年好,价格却比不上去年。吐槽辛辛苦苦忙了一季,一算账,除去农药化肥种子各种投入,一亩地净挣只有三五百,还不如在广东打工一天挣得多。抱怨农民付出太多,收获太少,一斤麦子换不了一瓶矿泉水。“河南很大,大到被称之中国粮仓,养活了半个中国;河南很小,小到放不下一所985学校......”“如果种地能发财,那么农民将无地可种;如果勤劳能够致富,那么河南或许是中国最富裕的省份.....”1942年5月,南阳市场上小麦价格平均每斤1.27元。82年过去了,南阳的小麦价格居然还是每斤1.2元左右!明知道种地不挣钱,为什么还有这么多河南人,这么多南阳人死守着黄土地非要当农民?如果你觉得这样表述有些悲情,那我们不妨换一种措辞:河南自古为中原粮仓,而南阳则是粮仓中的粮仓。全国有21个粮食年产量超百亿斤的地市,南阳即是其中之一。南阳拥有耕地面积1488.25万亩 ,居河南省第1位,占全省的13.11%。没办法,这就叫“天赋异禀”。在顶层的战略设计中,南阳作为“农业大市”的定位其实一直都很稳定。《河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明确指出:“巩固黄淮海平原、南阳盆地粮食生产基地,拓展农产品生产空间,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南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中,再次确定了南阳发展目标,其中最重要一条就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河南责无旁贷,南阳责无旁贷,讲奉献顾大局的南阳人二话不说。河南人面前有两条难以逾越的线:低头,是不可动摇的耕地红线,抬头,是遥不可及的高考分数线。其实对于南阳而言,还要再加上一条线:南水北调生态红线。三条线,某种程度上已然决定了南阳的命运,也决定了无数南阳人的命运。在国家战略面前,南阳从来都是默默无闻地付出与牺牲。保水质安全,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环保红线不能碰。保粮食安全,确保国人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耕地红线不能碰。在此基础之上,南阳才有可能寻找其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路径。当我们吐槽南阳工业薄弱、产业落后的时候,不要忘了南阳面临的各种政策性制约,就像是一条条无形的绳索,把南阳牢牢束缚在黄土地上。它意味着,无论任何时候,这些土地都不允许变更用途。纵然有无数宏伟蓝图万丈雄心,纵然明确了省域副中心定位,但南阳“农业大市”的基本盘无法更改,也不允许更改。还好,南阳人世世代代热爱种地,南阳人对种地有执念。每当南阳出让土地或公示新的城市规划,总能看到有人站出来痛心疾首地反对:开始很难理解,后来见惯不怪。千百年来的农耕记忆,让“种地”成为无数南阳人不可动摇的精神信仰,入脑入心入魂。自古以来种地很难发财,但南阳人甘之如饴。他们知道,如果不种地他们连饭都吃不上。种地,起码还能混个温饱。早些年南阳小麦亩产不到现在的一半,辛辛苦苦一季收成,大部分还要拉去交公粮。粮食稍微不符标准还要被无情退回,农民拉着架子车顶着烈日往返几十里,苦不堪言。笔者小时候跟着父母亲历过交公粮。农民之悲,莫过于斯。感谢好时代,不再交公粮,种地国家还有补贴,农民生活没有那么苦了,然而1.2元/斤的小麦,河南的农民又能富到哪里去。1948年10月,南阳小麦价格一路疯涨到了历史最高点,916625元/斤!然而农民依然没有发财,国民经济却由于通货膨胀而全面崩溃了。所以,粮价不能涨,粮价要控制。为了大局稳定,为了全体国民。只能是再苦一苦种地的农民,再苦一苦河南,再苦一苦南阳。但是,地,总还是需要有人种。责任,总还是需要有人担当。在外地人眼里,中原大地一望无际的麦田很壮阔,很漂亮,很治愈。但他们不知道看似诗情画意的麦田背后,是几千万河南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难生活,是多少像南阳这样的城市为“中国饭碗”做出的巨大牺牲与奉献。这样的宿命枷锁,不止南阳无法挣脱,河南大部分城市都无法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