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暴雨是一场大考
楼市
2024-07-15 20:45
河南
2024年7月15日凌晨,南阳气象台连发三条暴雨红色预警。据省气象台监测显示,昨天7时至15日7时,河南省各地市降水量位列前三的站点分别为:防汛形势严峻。今天8点30分,南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将防汛应急响应级别由Ⅲ级提升为Ⅱ级。一下暴雨就内涝,并非南阳特色,而是很多城市的通病,反映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远远滞后于城市发展速度。我查到的资料是,南阳城区雨水排水管道总长1036公里,其中雨污合流管道606.77公里,雨污分流管道仅为429.32公里(2015年数据)。当雨水和污水不能“各行其道”,实现雨水入河、污水进厂,那么在暴雨来袭,污水雨水的混合水量急剧增加,势必造成城市地下管网排水不畅,降水不能及时排出,形成内涝。同时,雨污混合造成的河水污染、雨水混入造成污水处理厂超负荷等问题也无法避免。就在半个月前,南阳中心城区人民路才姗姗启动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为此还封了半幅道路。老城核心人民路尚未实现雨污分流,那么其他区域可想而知。不巧,人民路雨污分流工程尚未完工,这场大暴雨已经袭来。从市区积水严重路段可以看出,不止有老城区,也有新城区。南阳新城区建设起点较高,地下管网大概率都采用了雨污分流,但是在连续强降雨之下,也很难避免积水的发生。当然,南阳防洪防汛压力大,并非只有雨水管渠设计标准低这一个原因。南阳内河水系众多,且城区西北部为岗区,东南部为白河冲积平原,西北高,东南低。河流汇集山区地面径流之后迅速下泄,进入平原后,河道狭窄弯曲,受白河洪水位顶托,加上桥梁和拦河坝阻水,宣泄不畅,极易成灾。不必说白河历史以来多次泛滥威胁城区,即使是今天看来十分温顺的梅溪河、温凉河等,几十年前也曾多次漫溢市区,冲垮房屋,对市区居民造成巨大威胁。1951年7月下旬,南阳市连降暴雨,白河、三里河、梅溪河先后决口,市区受灾严重,市政府发放赈灾粮25000公斤,赈济4038人。1957年7月7日,南阳暴雨,梅溪河漫溢,民房倒塌2300多间,受淹农田5000多亩,南阳电厂、丝织厂因厂房倒塌停产。1963年8月1日~23日,南阳市连降暴雨,降雨量达796毫米。白河、温凉河、三里河堤坝决口40多处,农业受灾2.4万亩,冲毁桥梁6座,倒塌房屋1708间。为控制梅溪河泛滥,1958年南阳在中上游修建了靳庄水库。建成后才发现库容小、标准低,压根起不到作用。1973年,南阳上报省水利厅计划将靳庄水库扩建为中型水库。后因国家压缩基建项目而停工,靳庄水库遂成半拉子工程。2000年“7.3”暴雨,南阳中心城区再次造成巨大损失,靳庄水库在城市防洪方面的重要性再次凸显。为彻底消除中心城区的防汛隐患,靳庄水库2004年启动续建工作。遗憾的是,由于库区居民迁安、建设资金等原因,靳庄水库烂尾至今,未能发挥蓄水防汛作用。除了天气和自然因素之外,主要还是因为城市发展过快,原有的防洪规划、管网建设等相对滞后,防洪排涝工程体系不完善,无法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在治水治污方面理念落后,以排为主,忽视了对雨洪调蓄和雨洪资源利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另外,管理体制上也有衔接问题。比如,城区内河河道、城市排水、城区水库的管理分属住建、城管和水利等不同部门,规划建设想要协调统一也有难度。2023年2月3日,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南阳市中心城区水系建设及景观提升规划》。计划在2035年之前,投资299.05亿元,在水源及水系连通工程、治污工程、滨水空间建设、水上游线建设等方面,加大综合治理和提升力度,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提高市民幸福指数。其中治污规划方面,除了对内河未治理段进行综合治理之外,还要求对中心城区沿河两岸市政及小区入沿河截污管道的管网进行整治改造,实施雨污分流。显然这是一个大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但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值得期待。暴雨,就是一场大考。不仅可以检验出一座城市基础设施系统是否完善,同时也能检验出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彻底治理内涝,更新地下管网,是民生工程,亦是民心工程。暴雨过后,期待南阳持续发力,让这座城市更宜居,更美好。(注:文中大部分图片源自朋友圈,在此对拍摄者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