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了腊八就是年)

旅行   2025-01-29 08:57   陕西  

金蛇狂舞迎新春,福禄寿喜齐进门。



2024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春节成功申遗,标志着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中国项目达44个,总数居世界第一。



春节申遗成功不仅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也彰显了中国在国际文化领域中应有的地位,提升了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在中国的北方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意味着过了腊八,人们就开始准备年货,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腊八节”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这节日的习俗是泡腊八蒜,喝腊八粥。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是由多种食材熬制而成的粥,其传统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如红豆、绿豆、黄豆、黑豆、芸豆等。


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腌制十几天后正值春节,由于醋的浸泡,酸体变得碧绿,好看又好吃!腊八蒜还能增强我们的免疫力还能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春节主要习俗皆始于宋,北宋是春节成熟期,以“腊八”和“祭灶”为例,这两个节点被视为“过年”起点,腊八做腊八粥和祭灶风俗皆始见于北宋开封 。



王安石《元日》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生动描绘了宋代春节的热闹景象。




在春节漫长的演化史中,形成了迎送灶王神、屋宇净化清洁、贴春联、写福字、除夕守岁、放爆竹、祭祀天地和祖先、吃饺子年糕、舞龙舞狮等系列民俗,这些民俗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社会,无疑都发挥着宗教象征、祛病驱邪、表演娱乐等社会功能,形成中国春节特有的“复合式”仪式和文化符号链条。



数千年来,春节不断维系和强化着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情感纽带,对中华文明的绵延赓续发挥了重要作用。



每逢春节,游子归乡,阖家团圆的场景,织成世间最动人的画卷。




千家万户的大门上不约而同贴满了大红的春联,不仅醒目壮观,春节的喜庆气氛也立即浓郁起来。



年夜饭是中国春节饮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顿饭。这顿饭的主旨是合家团圆,同时讲究很多寓意。像一些常见的年夜饭菜肴,鱼代表年年有余,鸡代表大吉大利,年糕代表年年高升,饺子代表更岁交子等。



除夕晚至大年初一,爆竹烟花,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按照中国传统历法,正月初一是春节,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在春节前后,围绕着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的共同主题,人们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欢庆这一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一过程俗称“过年”。



从时间跨度上看,春节开始于腊八,结束于正月十五,前后约四十天,是时间跨度最长的传统节日。



2023年12月,第7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将中国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的决议。




中国春节成为全球性文化盛事的背后,是团圆、和谐、平安、敬祖、尊长等价值取向不断引发认同与共鸣。



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春节申遗成功,也就有了世界价值。春节申遗成功,有力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让世界更好感知中华文化、共享东方魅力。





我们有责任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把它客观地阐释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并且尊重它。

QQ:3374591241             

E-mail:3374591241@qq.com


中国民俗文化少数民族风情最全的公众号




话下民族风情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不同的民族文化,绚丽的民族风情,和谐的交融在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的靓丽风景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