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店回族镇位于沈丘县境西北部,原称槐坊店,据传蔡河边有古槐和店铺作坊,以此得名。沙颍河和蔡河在此交汇,1983年,槐店回族镇成立。
槐店回族镇,隶属于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地处沈丘县西部,东、东北与东城街道毗连,东南接石槽集乡,南邻莲池镇,西南与项城市郑郭乡接壤,西北、北邻北城街道。
槐店回族镇是河南省人民政府首批命名的中州名镇之一,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区发展乡镇“十强乡镇”,连续五年获“全市社会治安模范乡镇”,并于1999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槐店回族镇不仅是沈丘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是豫东南与皖西北的交通要塞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2024年4月24日,在槐店镇千字文广场举办了一场全社会文明建设暨“相约槐店 向春而行”四季村晚文艺汇演。
沈丘清真古寺旧称至元老寺,位于沈丘县槐店回族镇东关社区清真寺街。现存建筑共二进三院,由过殿、前殿、大殿、讲经堂、开经堂、女拜殿及附属建筑组成,寺院内还保留有碑刻等附属文物。沈丘清真古寺于2000年9月25日,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沈丘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豫皖交界处,居颍水中游,西临项城市,东与安徽界首市、临泉县接壤。
沈丘县境内有乳香台、冢子胡、清真古寺、青固堆、东冢等文化古迹,其中乳香台、青固堆、东冢等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沈丘县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槐店文狮子”,省级项目“顾家馍、扑蝶舞、两仪拳、青三彩、查拳、窦氏武狮子、六道大方地棋”等7项,市级项目“陈氏泥猴”等21项,县级项目“华佗家传说”等51项。
文狮舞是一种流行于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的一种地方舞蹈,又名“海狮子”,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狮舞最早发源于汉唐时期的西域“五方狮子舞”和“胡人假狮子”,属中原罕见的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已有780余年历史。
“文狮子”的最大特点是表演主体为雌狮子,区别于“武狮子”中雄狮的嚣张和威猛。舞蹈动作以原生态为主,形象体现了雌狮子的温雅柔和,在延承西域“胡狮”舞伎的同时又接纳了中国古图腾文化。
沈丘回族文狮舞是多元文化在中原地区的长期积淀和融合,在古老西域乐伎和远古中原民间舞蹈遗存中显得稀有而珍贵,具有独特的史学价值、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沈丘县重视文狮子舞的传承,分别在东城回民中学和槐店回民中学,建立了校园文狮子舞传承基地。孩子们所用的舞狮道具是特制的,彩画鲜明稚拙可爱,极富童趣。
沈丘顾家馍,位于沈丘县老城镇,该馍工艺考究,从选小麦到描彩勾画纹共72道工序,具有馍体浑圆,外型工整,无裂口裂纹,不歪不扭,立而不斜,卧而不堆,外观洁白莹润,在阳光下如陶瓷般光滑锃亮,馍底部借中国传统文化阴阳五行之说呈八卦形,构建了顾家馍的独特商标。
顾家馍有两种:一是葫芦状的小白馍,不做多余雕饰,为日常所食;一是十二生肖、瓜果虫鱼等形状的花馍,这种花馍主要是当成工艺品,经过特殊处理,三五年都不会发霉。
2009年6月顾家馍被评定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沈丘的标志和文化名片,顾三红是“顾家馍”第十七代传承人。
2009年,沈丘县老城镇因顾家馍面塑工艺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窦氏武狮子表演要求严格,仿照旧时官兵操练,融入武术功夫在其中,经百年演变逐渐加入融器乐、武术杂技等民间文化事项,在锣、鼓等乐器的伴奏下,狮子在与武者的演绎下,坐、蹬、卧、滚、跪、跌、挠痒抓耳、吐彩等,步法有单提步,跨跳步,击步,碎步,羊脚直立,施礼疑进,直立,盘步等等,其神态栩栩如生,尽显威风灵动。
窦氏武狮子和中原的民俗文化枝叶相连、血脉相通、休戚相关,蕴含了丰厚的当地民俗文化内涵。
河南省级非遗扑蝶舞,又名放蝶,起源于槐店回族镇大胡同的扑蝶舞以一对恋爱男女为剧情元素,将舞蹈、戏曲、走步和表演等项目地揉合在一起,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扑蝶舞作为一种传统舞蹈艺术形式,在全国只有沈丘县槐店镇遗存,是一种稀缺的原生态舞蹈。
2024年4月21日上午,沈丘县千字文艺术大赛在沈丘中华槐园千字文广场举行。
活动精心编排了《千字文的由来》《千字文吟唱》《韵律歌唱千字文》《龙师火帝》等十五个优秀节目,以集体朗诵、歌曲独唱、民舞、拉丁舞、情景剧等不同艺术表演形式传承国学经典千年文脉,叫响沈丘特色文旅品牌。
沈丘人以槐园为平台,加大“槐文化”开发力度,做大做强“槐文化”品牌项目,创建槐树产业研究院,引进各地槐树品种打造全国槐树种资源基地,沿沙河两岸建成万亩槐树基地,利用槐花、槐果研发槐药、槐酒、槐茶、槐食等系列产品,使之形成槐树产业链,积极打造以千亩槐园、千年古槐、千字文作者故里为主的沈丘“槐文化品牌”。
沈丘槐园,又名中华槐园,位于沈丘县行政新区北侧,为沈丘县的重点民生工程。
中华槐园是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省槐树种质资源基地、河南省林科院刺槐研究中心。景区占地面积500亩,目前已种植槐树68个品种约2万多株。
主要景点有:周兴嗣雕像和千字文广场、千年古槐林、槐树种质资源基地,三槐堂、槐仙山、槐香湖、观槐亭、七星岛、彩虹桥、枫林景观等槐园十景,是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公园、北京京城槐园齐名的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
千字文是我国传统启蒙教育经典教材之一,与《三字经》《百家姓》合称“三百千”,它是“三百千”中成书最早,也是唯一知道成书时间和作者的书。
《千字文》乃四言长诗,首尾连贯,音韵谐美,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头,以“谓语助者,焉哉乎也”结尾。
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共1000字,字不重复,句句押韵,前后贯通。内容涵盖了天文、自然、修身养性、人伦道德、地理、历史、农耕、祭祀、园艺、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
《千字文》除了神奇的识字效果,还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是一首构思奇特、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四言长诗,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它“绝妙文章”。
周兴嗣,字思纂,南朝齐时陈郡项(今河南沈丘)人,是西汉太子太傅周堪的后代。沈丘县槐店回族镇赵古台村,相传是周兴嗣老家。
2023年9月23日,沈丘县县在白集镇刘楼行政村举办以“庆丰收、促和美”为主题的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来自全县各地的干部群众汇聚一堂,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
白集镇打造了党建张善庄、水韵刘楼、幸福白庄、红色河滩、医养李宋楼、醉美大王楼、忠义胡桥、生态中亭湖、至善白集、水美鲁寨、多彩顾营、平安尹庄、魅力新村等多个示范村,初步建成了涵盖近20个行政村的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美丽的乡村旅游环线,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水韵白集”的十分“水韵”,刘楼村独占七分。代表着春、夏、秋、冬四季的承春湖、朗月湖、秋水湖、暖阳湖相互贯通,湖水碧绿如翠,游鱼嬉戏成群。
刘楼行政村利用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建造了承春湖、朗月湖、秋水湖、暖阳湖,以及与之相呼应的若水亭、静水亭、望水亭、清水亭等建筑,一个集水文化长廊、咏水诗词歌赋、水文化研学基地于一体的水文化广场,为群众以及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