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文县(仙峰、大坝、大河、麒麟)苗族乡

旅行   2025-01-24 11:07   陕西  

四川苗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的叙永、古蔺、兴文、筠连、珙县、马边等县。其中兴文县有苗族5万余人,是四川苗族人口最多的县,也是四川苗族乡最多的县,有仙峰、大坝、大河、麒麟4个苗族乡。



宜宾市兴文县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县,也是僰人最后的消亡地。




四川苗族·中国僰人博物馆位于宜宾市兴文县麒麟苗族乡崔家村四组,是以苗族文化和僰人文化为主题建立的博物馆,是四川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兴文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博物馆分为苗族文化、僰人文化展区和中庭展区,其中苗族文化展区有4个展厅,僰人文化展区有3个展厅;现有藏品1128件,其中二级文物2件,三级文物19件,一般文物66件,其他藏品1041件;能让参观者对兴文县的苗族文化和僰人历史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和认识。




兴文苗族同胞生活于药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较早地了解和掌握了植物的知识和药用价值,具有百草皆药、人人会医之称,全县范围内共有苗药340余种。





四川兴文苗医药研究所是全国三家苗医药研究所之一,拥有国家发明专利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8项。苗医药研究所拥有32名高、中级技术人才组成的科研团队,膝痛散以及浴足粉就是由他们制剂研发。




麒麟苗族乡位于县城以南,东邻大河苗族乡,南邻大坝苗族乡,西靠僰王山镇、石海镇,北接古宋镇。



麒麟苗族乡辖中华、崔家、象鼻、麒麟、中和、银鹤、三合、海纳、德应、双河、龙泉、乐望、大地、新民、金田、茶元及三官殿社区等17个村(社区),7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000余人,其中苗族人口8000余人。



麒麟苗族乡立足“石海会客厅,山水美麒麟”发展定位,大力发展蔬菜、油茶、中苗医药种植,生猪、肉牛养殖等产业,持续完善旅游服务配套,积极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有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麒麟苗族乡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成贵高铁、兴文石海景区旅游干线穿境而过。麒麟苗乡风景最美的地方,当数中华山和红军湖。



中华山原名中和山,海拔1080米,是兴文苗族的三大神山之一,麒麟苗乡每年的踩山节就在中华山上举办。站在中华山顶,可以观云海、看日出,甚至县城的景致也一览无余。



红军湖就是新坝水库,沿线野花盛开、风景秀丽,有花湖之称,因红军长征途经此地,就被当地命名为红军湖。




麒麟苗族乡依托中华山、川南游击纵队驿站、僰苗博物馆等景点,开展“苗乡杨梅节”“踩山节”活动,促进民族交流,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2024年6月8日,"最是麒麟美,又见杨梅红"第二届中华山杨梅体验季,在麒麟苗族乡中华村杨梅基地举行。



中华村打造300亩杨梅基地,农户以流转土地的形式获得流转费并入股参与年底分红,合作社聘请基地周边农户对杨梅基地进行管理,参与基地采摘、运输、装箱、销售过程。



已带动农户就近就业70余人,杨梅产业预计今年年产值达150余万元,个大肉满的杨梅果已成为中华村发展的“新名片”。




2024年2月11日,一年一度的苗族“踩山节”在四川省兴文县麒麟苗族乡中华山举行,兴文县及周边地区上万苗族同胞齐聚欢庆佳节。



麒麟苗族乡中华村境内的中华山,是兴文县少数民族同胞主要聚集区域之一,每年正月初二,兴文县苗汉同胞都有自发组织到中华山踩山的习俗,吹芦笙,打起牛皮鼓,庆祝一年的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活动现场热闹非凡。



5月27日,2023年宜宾市兴文县麒麟苗族乡“遇见·麒麟”文化旅游节活动在新坝落岩河风雨廊桥广场开幕。



苗族绝技下火海、吐火等绝技也赢得现场一片叫好。游客们还踊跃报名参加“徒手抓鱼、戏水狂欢”活动,纷纷脱掉鞋子、挽起袖子在水里抓鱼,热闹非凡。




麒麟苗族乡启动落岩河亲水型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以养殖苗乡冷水鱼为主,实施稻鱼及蔬菜体验种植观光村产业,大力发展亲水体验式农业综合体,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促进群众增收。



在麒麟苗族乡中和村、海纳村,有层层梯田,如叠放在山中整齐的书本,诠释着愚公精神的崇高和精卫填海的可贵,更像一首首荡气回肠的山歌,抒情着沧海桑田的变迁和春花秋月的故事。



梯田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传奇,人们在蜿蜒起伏的山坡上开垦荒地,灌水种稻,层层叠叠,蔚为壮观。



中和村的层层梯田稻浪青葱,百亩梯田依着山势从山脚一直往上延伸,如一条条黄绿相间的彩带,迎风飘扬美不胜收。



萧家寨,建于麒麟苗族乡金田村绝壁之上,站在寨里的瞭望台上,能一览大地村、金田村、落岩河等周围几十公里的景观。




岩寨上修建有只容一人通过的石级小道,沿山梁上寨门,若一军扼守,则千军难入。整个寨子有金锁岩、猴子岩、观景亭等景点。




大河苗族乡位于兴文县南大门,东南连叙永县,西靠麒麟苗族乡,北邻古宋镇,距离县城21公里,全乡辖村(社区)15个、村(居)民小组101个、人口42791人。大河是兴文县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苗族乡。



大河苗族乡政府驻地金鹅池社区,距兴文县城和叙永县城都在二十公里左右,长期以来,“大河”“金鹅”两个名称经常交替使用,本地人都知道指的是同一个地方。



这里文化厚重,是红军入宜宾第一站,红军川南游击纵队经常活动和转战的地方,有红军长征遗址2处,苗族古歌、服饰、花山节等文化不断传承。




李子关、半边山、罗瓦沟、环旦山、三道河、玉奇洞、峰岩大洞……浮光掠影金鹅池,跑马观花看大河。



大河乡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石材、茶叶、稻虾、苕粉、羊肚菌等特色产业。





2021年4月10日,兴文县庆灵山苗族花山节非遗展演传承活动在兴文县大河苗族乡永革村成功举办。



花山节最庄重的仪式是"祭花杆",在苗族古俗中,花杆是为苗族谋福祉的神明,是苗族繁荣兴旺的根。



身着传统服饰的咪多(男士)咪猜(姑娘)们在苗族长老带领下围绕五彩缤纷的花杆,点燃香烛、杀鸡敬酒、虔诚祭祀,祈求神灵赐福。



敬杆仪式结束后,即开展一系列的风俗风情活动,如苗族古歌对唱、芦笙舞、竞技表演、交流情感、苗族青年男女寻找知音、中老年人互相祝福等活动。




2018年2月24日(农历正月初九)在庆灵山苗寨花山场举行苗族花山节。



庆灵山苗寨是兴文县苗族文化传承较好的苗寨,位于大河苗族乡永革村,苗寨的花山场已有百余年历史,每年正月初九,苗族同胞们都会自发地相聚在花山场上载歌载舞!



2023年3月25日,大河苗族乡举办的“茶韵苗乡•生态大河”主题文旅活动在九龙山茶场拉开了序幕 。




活动期间在九龙山茶场和峰岩石漠公园游客能体验到春茶采摘、苗家手工茶制作品茗、赏花、写生、户外烧烤等活动。



九龙山茶旅融合现代农业园区内,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特别适宜茶树生长,园区现拥有标准化茶园三千多亩,所产茶叶富含硒元素,品质在宜宾早茶中独树一帜,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2018,第十一届“中国宜宾早茶节”就在九龙山生态早茶基地隆重举行。




2018年3月17日,兴文县大河峰岩首届石李桃花旅游文化节开幕,游客纷至沓来,漫步在花海之中,尽情享受春光美景。本次旅游文化节也是兴文县2018年乡村文化旅游四季行(春季)的系列活动之一。



峰岩村海拔700-1000米,当地人口以苗族、汉族为主,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2.2%,是四川省苗族人口占比最高的行政村。



峰岩村山丘环绕、岭谷并列,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峰岩千姿百态,地下洞穴交叉纵横。两合岩、药王庙、峰岩大洞、天生桥等旅游资源富集,特别是峰岩大洞兼具“宏、长、美、奇”的特点,峰岩绝壁,壁立千仞,巍峨壮观。



石李桃花景区占地3平方公里,拥有地表石林、地下溶洞、天坑、地缝“四位一体”的喀斯特景观。



峰岩村开发苗族文化,充分利用原有乡村旅游景点4处——两合岩、峰岩大洞、石李桃花、穿山洞,积极推动国家级石漠化公园创建,开展猪汤民俗文化旅游节、石李桃花旅游文化节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体验。2016年,峰岩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2017年被命名为省级“四好村”“卫生村”。



大河苗乡的峰岩村,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在千姿百态的地表石缝中,见缝插针地种植了两千多亩李子树,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漫山遍野的李花竞相绽放,洁白如雪的花海宛若仙境,众多游客纷至沓来赏花打卡,已经成为大河乡村旅游环线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大坝苗族乡,隶属于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地处兴文县西南部,东接麒麟苗族乡,南临云南省威信县旧城镇,西接九丝城镇,北与石海镇和仙峰苗族乡相连。




兴文县大坝苗族乡地处四川盆地南部,位于县城西南28公里处,面积128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




大坝是历史文化古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装之乡、中国大鲵之乡、喀斯特水乡。集高装文化、苗族文化、传统民族文化、童谣文化和长征红色文化于一身,是独具特色的川南古镇。



大鲵——因其夜间叫声犹如婴儿啼哭,俗称娃娃鱼,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位于宜宾兴文县大坝苗族乡的大鱼洞、小鱼洞,这里水质清凉、水流湍急,历来是娃娃鱼的栖息之地,因此大坝苗族乡被称为鲵源水乡。



大坝苗族乡立足溶洞神秘美景资源,深挖苗乡历史人文优势,把洞藏酒产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依托绿水青山而建,集洞藏白酒展销、旅游、文化、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石海洞天”旅游度假区。



大坝苗族乡的裹脚肉,又叫“大坝白肉”。也将其称为“薄片肉”。“裹脚肉”肉片长,肉片薄。因为肉片大,吃的时候要用筷子一圈一圈地裹起来,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裹脚肉”。大坝“裹脚肉”, “裹脚肉”是用猪臀部位半肥瘦的鲜肉做成一道色、香、味、形俱全的名菜。



鲜嫩菲薄的白肉,蘸上浓浓的蒜泥辣椒等配料,味道滋润绵长。主要集中在选料精、火候准、刀工绝、蘸水香、吃肉猛四个要素上,缺一不可。






大坝高装集川剧、舞蹈、杂技、音乐、美术、宗教、纸扎和各民族文化为一体,借助“假足”、“掩头”等道具,以古朴的装台、高高的装亭、绚丽多彩的服装、漂亮的演员、优秀的川剧脚本、奇特的造型、优美的舞姿、铿锵的锣鼓音乐,表现了大坝高装的艺术特征。



高装还具有奇、险、雅、美四个特点。一奇,即创意奇特,设计奇妙,工序精当,匠心独运;

二险,即台上高装姑娘看似金鸡独立,十分惊险,实则安然无恙;




三雅,即高装活动文化内涵丰富,涉及诸多方面,然而均俗中有雅,雅中有俗,雅俗共赏;

四美,即传统汉、苗服饰美,锣鼓、唢呐音乐美,人物主角美,剧目名段美,包含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爱美的本质。深受群众喜爱,堪称民间传统艺术的一株奇葩。





2008年,大坝高装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受人民群众爱戴,是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



大坝高装文化展厅位于大坝苗族乡朝阳村二组原四中学校内,展厅主要是介绍大坝高装的历史与演变、陈列大坝高装表演所需物品、体验大坝高装的文化等,通过文字介绍和实物展示让大家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坝高装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朝阳村位于大坝苗族乡政府北面,2019年,因建制村调整,由原仁合村、朝阳村合并而成,辖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769人,其中苗族115户,516人,占总人口13.95%,属少数民族聚居村。先后荣获了四川省第三批乡村治理示范村,市级重点乡村旅游重点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朝阳村以乡村旅游为载体,通过把大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坝高装、溶洞奇观朝阳洞、鲵源童谣文化等有机融合,成功承办大坝高装、童谣文化节等地方民间文化艺术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2019年1月30日,兴文县乡村文化旅游四季行大坝苗族乡“中华童谣文化节˙七彩油纸伞”展暨《鲵源童谣》新书首发仪式在大坝苗族乡四龙村石海洞天广场。




2018年2月3日,第二届中华童谣文化节•风车节在宜宾兴文县大坝苗族乡朝阳村十里坝乡拉开帷幕,同时也开启了兴文县2018年乡村文化旅游四季行(春季)的序幕。



兴文县大坝苗族乡朝阳村十里坝乡,七彩风车构成了凤凰、少女、花廊、耕作农事等不同造型。整个风车图案与大地刚泛的绿意构成一幅初春百花图,成为宜宾一个独特的风车花海景观。




兴文县仙峰苗族乡东临石海镇,南连九丝城镇和大坝苗族乡,西接毓秀苗族乡与周家镇,北连晏阳镇和长宁梅硐镇。





仙峰地处川、滇、黔结合部,四川盆地南缘,距兴文县城以南52公里,距离宜宾、泸州市区均约2小时车程,距成都、重庆市区均只有4小时左右车程。




仙峰苗族乡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结合自身文旅资源优势,围绕“川南避暑第一峰”的发展定位,以健康文旅为引领,以推动“方竹产业、粮药复合、烟蔬轮作”三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以矿产资源的稳产复产,光伏、风力等新能源开发为支撑,实现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仙峰苗族乡境内拥有仙峰山、苗王谷、群鱼木屋、起云峰、老林氧吧、方竹迷宫、千年银杏、芭茅沟水库、大地方水库、燕子洞等众多景点。




仙峰乡苗族人口多、占比大,苗族风情浓郁、苗族同胞热情淳朴,挑花刺绣、绩麻纺织、首饰加工、蜡染、竹编等传统技艺和“四八节”“赶苗场”等苗家传统节日极具特色。





兴文县仙峰苗族乡是“中国方竹之乡”、国家卫生乡镇、省级文明乡镇、平安乡镇、康养基地。





仙峰苗族乡坚持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纽带,并将民族文化与旅游资源相结合,打造了苗王谷、群鱼木屋、仙峰瑶池等一系列民族特色旅游项目。




仙峰苗族乡先后举办“山地康养”越野跑、“秀美苗乡·情定仙峰”2024年兴文县苗族集体婚礼等一系列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当地民众的文化生活,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还推动仙峰文化、旅游和经济的融合发展。





2025年1月18日,宜宾第二届和美乡村文化节、兴文县仙峰山迎新春冰雪越野跑暨仙峰苗族乡“游购年货·浓情乡约”赶集活动,在仙峰苗族乡仙云峰度假区举行。





11月29日仙峰苗族乡,2024年第一届刨猪汤文化节活动启动仪式在仙云峰旅游度假区游客中心广场热闹举行。





热气腾腾的刨猪汤,搭配地道的苗族特色菜肴,让您的味蕾在美味中遨游,感受苗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这个充满喜悦与祝福的日子里,让我们相约仙云峰旅游度假区,体验苗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感受苗家儿女的热情与好客,共享这份来自苗乡的温暖与喜悦。



2024年8月29日至9月2日,兴文县仙峰苗族乡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赶苗场”活动。活动中,苗汉儿女们身着节日盛装,吹芦笙、唱苗歌、跳苗舞……多元文化交融的生动图景徐徐展开。



2024年5月20日,秀美苗乡·情定仙峰2024年兴文县苗族集体婚礼在兴文县仙云峰生态旅游度假区浪漫举行。



美丽新娘穿着苗族传统婚服,手拿红伞,衣袂与头顶的珠帘随着走动悠悠晃动,身着粉衣的伴娘为全体新娘盖上红头巾。来自各民族的52对“新人”身着苗族盛装步入仪式现场。




苗族长老按苗族传统婚俗,主持出嫁仪式。新娘们通过踩斗、上长凳、递筷子、丢筷子、过桥梁等苗族传统的祈福方式告别娘家,送亲婆传唱苗族古老的送亲歌祝福新娘们幸福美满。



新郎们在亲朋好友的陪伴下迎接新娘和送亲队伍,通过吃途中宴、举行回车马、打窝窝伞等苗族传统礼仪来祈愿新人天长地久。



集体婚礼仪式结束后,新人和来宾一起享受地道的苗族新婚宴,随后大家一起围着篝火跳起欢快舞蹈。



群鱼村距兴文县城50公里,由原群鱼村和仙峰村合并而成,幅员面积25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



群鱼村以乡村旅游、方竹和高山蔬菜为主导产业,建成仙云峰竹林生态康养度假区,连片发展方竹林18000余亩,建成烟菜轮作基地1800亩。



群鱼村先后被评为全国依法治理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四川省十大幸福美丽新村、省级四好村、省级卫生村、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仙峰山位于宜宾市兴文县仙峰苗族乡的核心区域,海拔1795米,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超过75%,以其夏季保持约25℃的气温,成为远近闻名的天然氧吧和避暑胜地,仙峰山被称为“川南避暑第一峰”。





苗王谷位于仙峰苗族乡群鱼村与兴隆村交界处,是一条狭长的山沟,长约1.3千米,最宽处约10米,最窄处约1米,两边峭壁最高处有近30米。





兴文县投入民族类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地区肉牛、中药材、方竹、油茶等特色产业,并建成兴文县麒麟苗族乡油茶产业示范基地、仙峰苗族乡方竹产业基地、大坝苗族乡和大河苗族乡肉牛养殖场等一系列特色产业基地。




兴文县,隶属四川省宜宾市,位于宜宾市境东南,东南与叙永县相邻,南与云南省威信县接壤,西接珙县,西北接长宁,北与江安、泸州市纳溪区毗邻。兴文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也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县。




兴文地处川滇黔渝四省边际,亿万年的地质变迁造就世界级的喀斯特地貌奇观。兴文有蔚为壮观的天坑奇景、有清幽静谧的万亩竹林、有不畏艰险的红军精神、有热情好客的苗乡儿女、有古朴神秘的僰人文化。




2024年4月22日,浪漫石海·踩花山2024年四川·兴文苗族花山节正式开幕。

兴文县范围内先后举办过花山节的地方有二十多处,踩山活动都有固定地点,多取在风景秀丽、视野开阔的山顶或山间草坪地,名为“踩山坡”或“踩山坪”,如麒麟苗族乡中华山、古宋镇玉屏山、仙峰苗族乡锅圈岩、大坝苗族乡草山坡、大河苗族乡庆灵山等,活动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或者端午节前后举行。




苗族传统祭花杆祈福仪式、民俗文化体验活动和地方文化巡演是当天活动的亮点,神秘刺激的上刀山,激发游客对苗族传统民俗文化的浓厚兴趣;热闹欢腾的竹竿舞,吸引众多游客参与体验;苗族长号、摆手舞、打莲枪等更是展示了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举行了挤芦笙比赛展示评选、苗族女士盛装展示、苗族传统体验活动,通过对苗族非遗文化的展现,让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体验绚丽多彩的苗家风情。





石海涌浪苗族文化体验区,苗王宫、苗文化厅、苗医体验馆、景观塔等,参差错落分布,建筑群掩映在亭亭如盖的大树中,整体色调内敛古朴,迎面而来是厚重的历史感。



2022年7月28日,“第二届中国(兴文)创新竹日用品峰会”在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隆重举办。




兴文县林地面积113.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3.44%其中竹林面积达52万亩。兴文县成功打造8个省级现代竹林示范基地、1个省级现代竹产业园区。推进5个四季鲜笋基地建设,培育杂交竹良种“兴文巨黄竹”,兴文获评“中国四季鲜笋之乡””“中国方竹之乡”“创新竹日用品之都”“中国巨黄竹之乡”。




兴文县建成国家4A 级竹旅游景区2个省级竹林乡镇2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2个、省级翠竹长廊4条,省级竹林人家7家。





兴文县建成全国首家创新竹日用品交易中心,推广销售酒店、餐饮、竹家居、竹文创等4大系列竹制品1万余种。




兴文县高标准打造方竹高产示范基地,推动竹产品精深加工,实现了方竹产业链条式、集群式发展。全县方竹面积达12.9万亩,已投产面积共8万亩,预计产量1.3万吨左右,可实现产值1.6亿元。




全县竹产业实现了从竹笋、竹头到竹茎、竹枝、竹屑的全竹利用,竹产品从原来的竹筷、干竹笋等初级产品,转变为竹纸浆模塑、竹原纤维、竹活性炭、竹日用品等精深加工制品,全竹产业成链初步成群。





2021年10月19日,以“竹福美丽中国 促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竹文化节在四川省宜宾市盛大开幕。





宜宾市竹林总面积达354万亩。竹产业综合产值248.11亿元,位居四川省第一。




第十一届中国竹文化节共12项活动,包括开幕式、投资促进、高峰论坛、植竹、竹文化作品展、宜宾竹特色展、竹文化体验等6项主要活动,主题晚会、竹书法、竹摄影、竹主题非遗展、竹食品、竹艺技能赛等6项专项活动。同步进行多平台、多维度的线上线下展示,并在线上开展竹产品展示展销和竹旅游推介。




竹文化节已成为我国竹产业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品牌活动,既是展示竹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又是促进各方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宜宾是“长江首城·中华竹都”,有2200多年建城史、3000多年种茶史、4000多年酿酒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早茶之乡、中国竹荪之乡,是全国十大竹资源富集区之一,是四川竹资源最富集地区和川南竹产业集群的核心区域。产生了宜宾纸业为代表的竹浆制品产业,拥有享誉中外的江安竹簧工艺,打造了中国最美十大森林之一的蜀南竹海。





2018年2月9日,“青山绿水好宜宾 绿茶红茶香世界”第十一届中国宜宾早茶节开园采摘活动在兴文县大河苗族乡九龙山举行。




开园仪式举行了茶文化文艺演出、采茶比赛、早茶品鉴、兴文最早春茶拍卖、兴文农特产品展示展销等活动。



宜宾,不仅因“中国白酒之都”而香醉五湖四海,也因“中国早茶之乡”而香飘神州大地。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有早春名优茶、特早春名优茶和绿色、有机茶生产的独特优势。





2024年2月6日上午,在绵绵细雨中,第十七届中国·宜宾早茶节翠屏区早茶开采活动暨新春展销会启动仪式在合江门地标广场盛大举行。




宜宾地处川、滇、黔结合部,属四川盆地到云贵高原过渡带,四季气温湿、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十分适宜茶树生长。常年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即可开园采摘、批量上市,比省内其他茶区早7-15天,比华东、华中茶区早30-45天,是全国最大的早茶生产基地。




2023年全市茶园总面积稳定在130余万亩、干茶产量达10.58万吨、综合产值达340.5亿元,均居全省前列。




翠屏区、高县、筠连、屏山、叙州区、珙县等六个县(区)被列为全省重点优势产茶县。翠屏区、高县入选“四川茶业十强县”,筠连县、高县多次入选“中国茶业百强县”,翠屏区入选“全国首批生态低碳茶整建制推荐县(区)试点名单”,筠连县还被认定为全国首批十个红茶重点产区之一。




宜宾市被认定为全国首个省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市和宜宾早茶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市有各类茶叶加工企业427家,有市级以上茶叶龙头企业56家,其中省级14家、国家级4家,建成筠连县川南国际茶城和高县长江源国际茶贸城2个茶叶综合交易市场。




宜宾为全球首个“世界著名茶乡”“宜宾早茶”,为“世界名优绿茶”,“川红工夫”为“世界名优红茶”。川红工夫、宜宾早茶成功入选2022年四川省农业品牌目录品牌。2024年,川红工夫品牌价值约为46.37亿元人民币,入选中国茶区域品牌价值top30,宜宾早茶品牌价值约为48.25亿元,入选中国茶区域品牌价值top20。





宜宾市打造中国川红博物馆、建成川红特色小镇陈列馆、筠连红茶文化馆,川红工夫红茶制作技艺等3项制茶技艺入选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四川筠连山地茶文化系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项目。




僰王山镇位于兴文县西北角,距县城20公里,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至今保留着僰人所建的大小寨门、城堞遗迹,2018年成功申报为僰人民俗小镇。



僰王山镇被评为中国最美乡镇、中国绿色名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省级生态镇、四川特色气候小镇·天然氧吧小镇、省级森林小镇。



 僰人是一支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的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交界处,公元1115年,僰人聚众造反,揭竿起义,但被宋军用“火猴战”打败,僰王被宋军擒获后招安。僰人兵败僰王山后,在400多年的时间里偃旗息鼓,直到明朝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再次在兴文、珙县两地造反,明朝大举围剿,最终在兴文县九丝城将僰人彻底剿灭,僰人从此销声匿迹。僰人留给后世的主要有它的祭祀文化与著名的僰人悬棺。



世界大米博物馆位于僰王山镇的水泸坝现代农业公园,外观造型是一颗大米,分为富硒大米体验馆和世界大米博物馆,向游客传播大米的相关知识和富硒大米生产的历史传承。



这颗“巨型大米”就是兴文世界大米博物馆,它是四川省唯一的大米博物馆,也是我国目前仅有的3所大米博物馆之一。




来大米博物馆,能从根源更好的学习大米的知识;富硒大米体验馆,通过参观大米加工厂,对富硒大米的生产、储存和加工以及富硒大米的品质有一个全面地了解;



世界大米博物馆学习传播大米的相关知识和兴文县富硒大米生产的历史传承,从而使学生们养成识粮、爱粮、节粮和惜粮的良好习惯。



石海镇位于兴文县城西南25公里,全镇面积81.36平方公里,属低中山区,其中喀斯特地貌占四分之一,辖7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1.78万人(其中苗族2446人)。石海镇内有两个4A级景区和一个3A级景区。



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兴文石海景区;集红色文化、乡土文化、苗族文化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石菊古地;集农业种植、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区——九子山。石海镇自然风光秀美,旅游资源丰富,获得四川省乡村旅游特色乡镇称号。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兴文公园)位于兴文县九丝城镇建武村,是四川省首批中小学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基地。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兴文公园)主要包含游客中心及停车场、2.5公里长征步道及景观节点、入口广场、红军纪念谷、老粮仓、红军广场、烈士纪念碑、初心讲堂、龚家大院、禹王宫、露天剧场等景观。每一处景点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革命精神,让您在游览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屯昌县南坤镇(黎族苗族)

彝良县(龙街、奎香、树林)彝族苗族乡

赫章县(雉街、双坪、辅处、可乐、河镇、结构、水塘、古达)苗族彝族乡

新晃侗族自治县步头降苗族乡、米贝苗族乡






话下民族风情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不同的民族文化,绚丽的民族风情,和谐的交融在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的靓丽风景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