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山县(维摩、干河、盘龙)彝族乡

旅行   2025-02-08 07:03   陕西  

维摩彝族乡位于砚山县中部,西北与稼依镇和邱北县树皮乡相连,西南与江那镇和文山县秉烈乡毗邻,东北与阿基乡和邱北县天星乡接壤,东南与干河乡为邻。





2024年4月20日,“三月三”祭竜节在砚山县维摩乡田坝心村举行。




活动期间,民间歌手倾情献唱,对唱民歌、情歌,“送湳法”(龙山圣水传递)比赛紧张刺激又好玩、 “伽的岜”(摸鱼)比赛惊喜连连、“金处”冲粑粑,壮家特色美食绿粑粑、红米饭软糯可口,“金处”长街宴摆满街头,十分热闹。现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其乐融融。



田坝心村隶属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维摩乡维摩行政村,是一个壮族聚居村寨,全村有3000亩“山水林田湖一体化”的自然景观,风光旖旎、景色宜人。



田坝心村民世世代代辛苦劳作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森林、溪流、村寨、稻田四者在不同海拔层次上的有序分布和协调布局,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游客可以散步在稻田沟渠旁逗弄偷爬出来晒太阳的小龙虾,可以登上山顶的观景亭聆听山风与白云的对话,还可以钻一下怪石嶙峋的石洞门,观赏一下奇形怪状的钟乳石。



田坝心村和板桥村联手打造美丽乡村,以打造千里绿道、万里花带为抓手,把水田改造成稻耕文化区和花海观赏区,打造村民们自己的美丽家园和游客的康养胜地。



维摩乡白沙坡村刺绣是砚山“彝族刺绣”的代表性品牌,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白沙坡刺绣用线工整厚重,特点是平、齐、细、密、匀、顺、和、光,绣品和色无迹,均匀熨帖,丝缕分明,毛片轻盈,内容涉及花鸟、山水、人物、字画等,这些作品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文化内涵丰富,技艺精湛。



维摩乡长岭街村委会白沙坡村,有着“云南十大刺绣名村”的美誉。彝族刺绣非遗传承人王陆芬,2014年牵头成立了砚山县白沙坡纸艺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2015年,她又注册成立了砚山县华韵手工刺绣有限公司,品牌化、规模化的刺绣产业为传统彝族刺绣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了延伸产业链、扩大经营范围,除了传统刺绣工艺品,华韵公司还生产鞋垫、肚兜、虎头鞋、虎头帽、刺绣挂件等其他刺绣作品。为农村妇女搭建就业平台,带动力维摩乡、稼依镇、树皮乡、江那镇、干河乡、盘龙乡、平远镇等乡镇的1000余名妇女发展产业。



白沙坡村先后被评为“云南省十大刺绣名村”,第七批云南省省级文明村、“云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示范村”的称号,2017年白沙坡彝族刺绣被评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砚山县“四张文化名片”之一。



2023年8月5日晚,夏日维摩燃盛火•共聚彝乡欢乐“舞”火把节活动在维摩乡黑鱼洞村举行。




火把节以“夏日维摩燃盛火·共聚彝乡欢乐‘舞’”为主题,各地游客与身着节日盛装的当地彝族同胞齐聚黑鱼洞民俗广场,一起围绕篝火载歌载舞,共享美食,体验热情似火的民族盛宴,更是品味农特产品的盛宴,持续拉动特色农产品的销售。



每逢农历六月二十四,黑鱼洞村便会举行隆重的火把节,特色农家菜“簸箕宴”、篝火晚会、万人弦子舞等“好戏不断”。



阿哥阿妹们以歌传情、以舞达意,以节日的欢聚纪念彝家人在生产生活中与自然灾害英勇作斗争的历史,表达对火热向前、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弦子制作和弹奏、弦子舞、彝族刺绣、彝族阿细语言文字、彝族山歌等非遗项目得到较好传承,助推村民形成了“弹弦子说情,跳弦舞欢庆”的习俗。



黑鱼洞村村民都擅长跳弦子舞,素有“彝族弦子舞之乡”的美誉,2010年8月,黑鱼洞村的彝族弦子舞进入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黑鱼洞村因村中龙潭涌现黑鱼而得名,“黑鱼”是黑鱼洞村吉祥的象征,寓意风调雨顺、年年有余。村子四周山环水绕,布满了大小不同的鱼塘,每逢年节,村中便会开放鱼塘供村民和游客垂钓娱乐,还可以共享一桌全鱼宴。



在喷珠吐玉的清泉旁,听一段有关村子起源的“黑鱼传说”;在彝族文化传承馆,感受农耕器具、彝家服饰等民俗老物件无声述说的历史;在参天的古木树下,静静观赏彝家妇女飞针走线,绣出花草鸟兽……





2024年12月22日,砚山县维摩乡支迷村小组格外热闹与温馨,村里结合过冬吃粑粑的习俗举行“冬粑节”,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吸引了众多村民和游客前来参与,共同感受这份浓厚的乡土情怀和丰收的喜悦。




支迷村小组是一个壮族村寨,过冬吃粑粑一直都是村里的习俗,成为村民们冬日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象征着团圆与温暖。





冬粑节,村民们会舂“包谷面薅粑粑”给耕牛吃,在牛角上粘上粑粑,向耕牛一年来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约定俗成“牛不吃人不吃、牛先吃人后吃”的传统,体现出砚山壮家人敬畏自然、淳朴善良、勤劳智慧的特点。




砚山县干河彝族乡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中部偏东北,东南与者腊乡相连,西南邻江那镇,东北部接阿基乡,西接维摩乡。




干河乡通过村庄规划科学布局了2500余亩冬早马铃薯基地、1300余亩大棚蓝莓基地、3700余亩“互联网+种子”玉米制种基地、3000余亩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持续优化。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突出差异化发展,让每一个村庄都能绽放自己的光彩,打造了红舍克“草马节”、云南绿色铝创新产业园、蓝莓基地、长泰兴蔬菜基地等一张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2023年9月27日,砚山县在干河乡红舍克村开展“草马节”活动。



草马节是砚山县彝族阿扎、泼倮支系的传统盛大节日。此节是为赶走踩踏庄稼的害群之马,清除危害庄稼的妖魔鬼怪,为百姓排忧解难,驱邪除恶,实现彝族人民风调雨顺、无灾无难的夙愿。



草马节是祭祀、祈祷农业丰收、人畜平安的民族节庆习俗,是彝族古老的生态文化表现形式。



活动古朴神秘,仪式庄严隆重,程序完整、内容丰富,群众参与性强,而且彰显出彝族服饰、歌舞艺术、体育竞技的魅力,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



在草马节这天,彝家人会邀请各族人民共同分享劳动成果和丰收喜悦,在献新祭祖中感恩列祖列宗创下的基业,在欢庆丰收中增进与各兄弟民族的团结和友谊,在从未停息的办节活动中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9月27日上午,2023年全国“四季村晚”之秋季“村晚”暨砚山县干河乡红舍克村示范展示活动开演。



充满浓厚乡土特色的节目轮番上演,活动现场热闹非凡,既有原生态传统文化的弘扬,又有时代文化的展示。





盘龙彝族乡位于砚山、文山两县交界处,距州府文山25公里,距县城10公里,西北和江那镇相连,东南与八嘎乡毗邻,北与者腊乡连接。



文山砚山机场位于境内,蒙文砚高速、新老文砚路、砚西路穿境而过。先后引进苗乡三七、光筑蓝莓、正和牧业等多家企业落户发展。




盘龙乡推进绿美建设,打造出州级绿美村庄示范村16个,三合村被评为云南省金牌旅游村,石窝窝被认定为中国森林康养人家,示范带动全乡绿美村庄全面推进。





砚山县盘龙彝族乡三合村充分弘扬以法土龙为代表的壮家文化、以响水龙为代表的苗家文化和以白石岩为代表的彝家文化,利用春节、“三月三”“火把节”“闹兜阳”等民族节日和重点节日开展文艺汇演,将“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等内容融入其中,切实树牢“民族团结一家亲”意识。



2024年7月20日,盘龙乡在土锅寨上寨民俗广场举办了主题为“点燃七月激情火把,推动土锅寨快速发展”的彝族火把节活动。




伴随着欢快热烈的彝家歌舞,出席火把节篝火晚会的领导嘉宾点燃了象征吉祥、丰收的火把,大家围着熊熊燃烧的火把唱歌跳舞,火把照亮了整个广场,各民族群众与外来宾客手拉手,合着欢快的旋律,一起跳起了激情的舞步,现场欢声笑声一片,成了欢乐的海洋。




2015年12月19日下午,位于砚山县盘龙乡响水龙村的全州首个苗族文化传承保护馆正式开馆。



传承馆以古朴的苗族特色为格局,分主体房和展厅,形成一个四合院,厅室有苗族纺织文化展室、民居生活体验室、古籍祭祀文化展室、餐饮室等等。



通过实物、文字、图片等形式,反映了苗族生产生活、礼仪习俗、祭祀文化、服饰、苗药、传统居住环境各方面的内容,真实地再现了苗族长期以来的生产生活以及变迁的场景。



传承馆里,已经收集整理了苗族同胞各个时期生产、生活、服饰、用品、用具等珍贵物件500多件。



砚山县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项目”,分别是彝族草马节、壮族“七郎”节、砚山牛汤锅制作、回族牛干巴制作、叮叮糖制作、苗族膼(zhua)芦笙、跳拳。



2023年8月16日,蚌峨乡凹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七郎红饭节”为契机,组织开展“千场演出进万村”普法宣传文艺活动,用文艺演出+法治宣传的方式营造普法浓厚氛围。



砚山县蚌峨乡凹掌村是一个典型而又古老的壮族村落,壮族的传统节日及民俗活动从古至今,一直保留和传承。较为隆重的节日有“感恩节”、“三月祭“竜者”、“七郎节”、“尝新节”等传统节日。




凹掌村峰秀、岩奇、林多、洞多、水好,环境优美,有“天然氧巴”“避暑山村”“养生天堂”之美誉;传承千年的壮族文化依旧熠熠生辉,在新时代展现出不一样的魅力。同时,依托凹掌革命老区遗址建成砚山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赓续爱国传统。



砚山地处滇、桂、黔干线要冲,交通便利,这里湖泊环绕,山峦点缀,黑巴草场是云南的“呼伦贝尔”,花开遍野、牛羊满地;黄金海岸旁看平湖秋月、鸥鹭翩跹,在内陆小城也能感受“依山傍海”的诗意;慢行于小海湾湿地公园健康步道,就是一个景随步移、人景交融的生态空间。



砚山县以文砚同城大道、普炭路、维摩国家石漠公园为核心,辐射带动龙滚村、核桃寨村、法土龙村等美丽村庄乡村旅游开发建设,挖掘“土陶、刺绣、弦子、玛瑙”四张砚山文化名片,推动非遗传承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建设森林康养项目,发展森林度假、自然疗愈等旅游业态产品。




2023年9月27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畅享文山·和美砚山”2023年全国秋季村晚暨文山州欢庆丰收消费季“群暖文山  普法强基”文艺汇演在文山州砚山县民族文化广场开启了欢乐的篇章!




文山州各族群众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壮家的铜鼓,苗寨的芦笙,彝家的三弦,瑶寨的舞韵犹如春天的繁花,娇艳多彩,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春风中竞相绽放,异彩纷呈,共同描绘了一幅和谐发展、繁花似锦的美丽画卷,“团结之花”在壮乡苗岭竞相开放。



沐浴在金色阳光下的壮乡苗岭,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处处是歌的海洋、舞的世界!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纸马欢腾、苗家踏歌,大家心手相连,同心共筑中国梦,幸福之花正在这片富美的土地上激情绽放。





文山市红甸回族乡

文山市(坝心、秉烈、东山、柳井)彝族乡

洞波瑶族乡(富宁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丘北县(八道哨、腻脚、舍得、树皮、新店)彝族乡

猛硐瑶族乡(麻栗坡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州(30-27)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话下民族风情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不同的民族文化,绚丽的民族风情,和谐的交融在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的靓丽风景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