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市羊二庄回族镇、新村回族乡、羊三木回族乡

旅行   2025-01-17 08:18   陕西  

羊三木回族乡位于沧州市黄骅市区北城乡结合部,为黄骅市卫星城市,被誉为“市区后花园”。




1984年4月10成立羊三木回族乡。1996年原羊三木乡所辖区域划入黄骅镇。2003年12月31日从黄骅镇划出,恢复回族乡建制。2004年初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正式恢复建制羊三木回族乡。




羊三木回族乡已形成以宏泰专汽、力生专汽、亚峰专汽、小犟牛特种机械为代表的专用汽车制造产业,以黛杰精密模具为代表的汽车精密模具制造产业,以河北津华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




乡里谋划建设了以宏泰为龙头的汽车制造产业集群项目,集群项目占地340亩,以专用汽车制造为依托,发展专用车及零部件产业,与渤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项目等7个总投资10亿元配套产业项目达成初步意向,逐步形成内部供需产业链,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产业效能,为打造羊三木汽车特色产业小镇奠定了基础。




2016年获评省级文明乡镇,2017年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河北省移风易俗示范乡镇”,刘皮庄村获评“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羊一村获评“河北省移风易俗示范村”。




漫步在羊三木回族乡,静谧的村庄、整齐的房舍、洁净的庭院……田园风光如画,美不胜收。一座座村庄“颜值”改变、“气质”提升,美丽宜居的家园让群众拥有了更多幸福感、获得感。



刘皮庄村位于河北省黄骅市,是一个典型的回汉杂居村, 2015年刘皮庄村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7年刘皮庄村入选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张九江纪念馆与村民俗馆和回族风情小院,展出了不少回族传统民俗物品,革命、民俗、幸福生活就这样一脉相承。





新村回族乡位于市区东南部,东临渤海,南与海兴县接壤,西与羊二庄回族乡毗邻,北与南排河镇接界。下辖新村、冯家堡、渔沟、狼坨子4个村民委员会。




黄骅渔鼓是一种河北省的传统说唱艺术,属于板腔体曲艺形式,发祥于河北黄骅渤海湾畔的冯家堡,传唱于当地沿海渔村。




黄骅渔鼓是一种板腔体和曲牌体相结合的艺术形式,说唱形式以群体坐唱为主,也有单人唱、双人唱,简便易行,适合民间流传。




2006年6月,黄骅渔鼓被批准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宝山、王洪山是省级非遗项目“黄骅渔鼓”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2021年9月22日,经河北省民政厅批准同意,沿用了25年的羊二庄回族乡,成为了历史,羊二庄镇正式设立。2021年12月24日,羊二庄镇隆重举行撤乡设镇揭牌仪式。




羊二庄回族乡位于黄骅市城区东南部,东与新村回族乡接壤,南与海兴县毗邻,西与旧城镇相连,北与中捷友谊农场接界。




羊二庄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丰镇柳侯国遗址、黄骅烈士惨案遗址。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面花模子雕刻技艺、面花制作技艺。




黄骅面花模子雕刻技艺,是高官庄村高姓族人世代沿袭下来的手工工艺,俗称“刻花模子”,距今约有150多年的历史。




黄骅面花模子一般选用木质细腻、纹理密致的柳椴木为雕刻原料,采用阴刻(凹刻、挖膛)技艺,运用直刻、斜刻、平抢、转刻等多种雕刻刀法,通过选料、刨板、画外壳、凿形状、截板、修壳、挖膛、刻花、净板等近十道工序制作完成。




制作工具由祖传的小斜刀和小圆铲逐步发展到现在的10大类30余种,雕刻花样已发展到160多种。




黄骅面花制作技艺历史悠久,以羊二庄镇最具代表性,制作技艺以模子磕制为主,制成的面花造型美观、构思独特、惟妙惟肖。




每逢人生礼仪、婚庆嫁娶等大事,都要蒸制面花,面花逐渐成为人们走亲访友的必备礼品。




黄骅面花,俗称“花花馍”,是第三批省级非遗项目。 古代人们用小麦磨成面粉,蒸成寿桃、鲤鱼等面花送给亲戚朋友,图个吉利,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风俗习惯,加之黄骅面花相比馒头等口感较好,就被人们逐渐接受,形成独特的中国饮食文化。





羊二庄统筹蓝色海洋、金色沙滩、白色盐田、绿色农业观光、红色革命文化、古遗迹文化等资源,实现了全域旅游新突破。羊二庄回族镇西段庄村入选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羊二庄以大赵村黄骅烈士遗址牺牲地为依托,打造羊二庄特色的红色教育基地。




1943年6月,冀鲁边区在新青县大赵村召开工作会议,因叛徒出卖,军区副司令员黄骅同志当场牺牲,这就是震惊冀鲁军区的大赵村惨案。1945年,冀鲁边军区政府为纪念黄骅烈士,将新青县改为黄骅县。1988年立纪念碑,聂荣臻元帅为纪念碑亲题“黄骅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黄骅大赵村惨案革命纪念馆位于河北省黄骅市羊二庄回族镇大赵村,是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黄骅烈士及其战友而建立的。




纪念馆内部依据黄骅烈士牺牲时的原景设计陈列,通过图片、实物、文字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再现了黄骅烈士及其战友的英勇事迹和革命历程。



黄骅市羊二庄现代农业园区(畜牧)光荣上榜2018年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

黄骅市鑫茂牧业现代农业园区位于黄骅市羊二庄回族镇,园区总规划面积20.3万亩。建成涵盖牧草种植与加工、农户养牛、肉牛屠宰加工、有机肥加工、冷链物流、粪污还田等内容的、增值幅度最大、产业链最健全的现代畜牧产业示范园。




羊二庄镇为回族乡镇,传统畜牧养殖业和牧草种植业发展历史悠久,具备发展牧业产业园得天独厚的条件。园区主要以肉牛为主导产业,延伸发展牧草种植及加工、肉牛养殖、肉牛屠宰及副产品加工、有机肥、休闲农业等畜牧全产业链。





海丰镇遗址位于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境内,羊二庄回族镇杨庄和海丰镇村之间。海丰镇遗址是一处集瓷器、贸易、港口、盐业、海丝等考古学研究为一体的重要遗址。




遗址主要遗存年代为金代,是当时集水陆交通为一体的经贸集散地,而且是以瓷器为主的贸易集散地。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瓷器以碗、盘为最多,另外有盆、盏、壶、盒、罐、缸、鸡腿瓶、蛙形器、龟形器盖、虎形枕、彩绘人俑、贴塑、围棋子、象棋子、骰子、绞胎器等。




这些瓷器有定窑、井陉窑、磁州窑、耀州窑、钧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等窑口的产品,堪称南北名瓷荟萃,品种异常丰富,证明海丰镇在金代已经成为集水陆交通为一体、以瓷器为主的贸易集散地和重要的运输口岸。





海丰镇作为盐瓷贸易为主的通商口岸,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北部的重要节点,其展示了金代时期的对外海洋贸易和文化交流,对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尤其是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5月,海丰镇遗址入选全国24个城市的55个“海丝”申遗史迹点。 

2021年9月27日,黄骅市作为26个海丝申遗城市联盟之一、河北省唯一一个海丝申遗城市,黄骅市博物馆收藏的43件(套)海丰镇遗址出土金代文物在“四海通达——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段)文物联展””联展中展出。




2023年9月,《海丰镇遗址保护规划》《郛堤城遗址保护规划》通过国家文物局审定,获得正式批复。




2023年10月12日,海丰镇遗址考古成果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举行。




专家就“考古视角下的海丰镇兴盛与衰落”“黄骅大左庄隋唐盐业遗址出土铜权的考古学观察”“海上丝绸之路视野下的‘港口模式’”“海丰镇瓷器中转站、国内外贸易路线解析”“海上丝绸之路北起点路线的最新考古成果”“海丰镇港在宋金时期对外贸易的地位及作用”“海丰镇下一步考古目标及如何推进下一步在‘海丝’申遗中的工作”等议题作了发言并展开交流探讨。




海丰镇遗址全面展示了金代时期的对外海洋贸易,是全国独有的,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从全国的角度看,海丰镇与浙江宁波、江苏扬州等地遗址共同搭建了中国古代瓷器贸易的地缘架构,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始发地之一,对于研究东亚地区古代瓷器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研讨会以“海丰镇遗址保护利用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与会专家到海丰镇遗址博物馆、大左庄唐代盐业遗址、郛堤城遗址等处参观。




海丰镇遗址博物馆举办《海上丝绸之路北起点—海丰镇遗址出土文物展》,精彩呈现了因盐而兴的盐业古镇、商贸繁盛的贸易重镇、海上丝绸之路北起点三部分内容。



以文物、图片、场景复原等方式,全面展示了海丰镇港口形成、发展、衰落的历史过程,再现了海丰镇曾经的辉煌景象。




河北海盐博物馆位于河北省黄骅市,是致力于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海盐文物为主的地方性专题博物馆,馆内收藏文物展品917件,盐业资料丰富详实。该馆是河北省内首家盐业博物馆,也是目前国内盐业博物馆中资料最为丰富的博物馆。




河北海盐博物馆,分为“盐官古县”、“万灶煮海”、“玉屑天成”、“渤海盐歌”4个部分,展出精美文物136件,制盐工具20件。




《鹾卤黄骅》以黄骅盐区史料为主,辅助周边长芦盐业相关资料,采用展板、浮雕、雕塑、沙盘、多媒体、动漫、半景、全景等表现形式,围绕文物做文章,合理利用现代化展览手段和材料,用灯光渲染氛围,从西周开始追溯黄骅两千多年的盐业史,从盐考古、盐生产、盐文化、盐政策、盐业变革等多个角度,细致入微的再现了黄骅盐业在中国盐业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和对地方、国家的巨大贡献。




黄骅市有现存世界三大古贝壳堤之首的黄骅古贝壳堤、西汉合骑候古国城郛堤城、秦朝方士徐福出海寻仙侨居的丱兮城、我国北方最古老的大型濒海口岸海丰镇等多处历史遗迹。




黄骅古贝壳堤由六道与现代海岸线基本平行的古贝壳堤组成,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贝壳堤、南美苏里南贝壳堤并称“世界三大古贝壳堤”,是全世界共同的珍贵遗产。它是研究黄河变迁、海岸线变化、贝壳堤岛的形成等环境演变的重要基地,有着“天然海洋博物馆”之誉。



黄骅市位于华北平原东端,渤海湾西岸,河北省东南部。黄骅市北临天津大港区和静海县,西连沧县,西北靠青县,南部和西南部与海兴县、孟村回族自治县毗邻,东南海域与海兴县相连。





为纪念黄骅烈士的丰功伟绩,1945年新海县被更名为黄骅县,1989年7月又撤销黄骅县设立黄骅市,这一地名沿用至今,成为对黄骅烈士永久纪念的象征。




黄骅是一座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城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临渤海,北依京津,南望齐鲁,地处京津冀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双重位置,坐拥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一带一路”、环渤海地区合作、河北沿海开发开放等国家战略,是河北省、沧州市和渤海新区重点打造的沿海经济增长极。




黄骅港是河北省中南部以及鲁北、豫北和晋陕蒙等中西部地区陆路运输距离最短的港口,海上距韩国汉城港480海里,距日本九州港900海里。黄骅境内已构筑起海上航线、铁路、公路(高速公路)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成为区域交通枢纽。




黄骅深挖历史文化、农耕文化、渔村文化,打造了具有黄骅特色的"五色精品旅游线路":以南排河渔业风情小镇、黄骅古贝壳堤、歧口炮台、出海游为主的蓝色文化游;





以郛堤城遗址、海丰镇历史博物馆为主的褐色文化游;以赵博生故居、黄骅烈士牺牲地为主的红色文化游;以温情水村小堤柳、剪纸小镇东常庄、冬枣之源东聚馆、孔店万亩采摘园为主的绿色文化游;以河北海盐博物馆、长芦盐场为主的白色文化游。





2024年7月20日,渤海新区黄骅市首届海鲜文旅节在中国供销(黄骅)国际海鲜农贸产业园正式启幕。




通过惠民演出、中华海鲜美食大排挡、海鲜烧烤自助DIY、后备箱夜市、游乐嘉年华、露营派对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弘扬中华海鲜美食文化,点亮渤海新区黄骅市人气夜经济。



万二烧鸡独占三绝:一是其型饱满,丰腴完整。鸡体与头、颈、腿、翅,巧妙变形,插撑处理,状若琵琶,观之新奇有妙趣。二是肉质鲜美,香而不腻,兼有滋补食疗功效。三是食用无须刀,一箸骨肉离。嫩酥恰到火候,药香浸润入骨。





黄骅吊炉烧饼制作技艺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后街村穆斯林独特的民间传统面食制作技艺,至今已有120余年历史。

黄骅吊炉烧饼原料是当地的旱碱麦磨制而成,粉性松散不粘手、韧性强耐蒸煮,烤出的烧饼麦香十足,加之烧饼上的芝麻混着糖衣经过炭火的烤制后,迸发出面与芝麻完美结合后别有的香甜。



9月23日,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冬枣红、旱麦香”农特产品展销推介会,在齐家务镇聚馆古贡枣园成功举行。




活动以“庆丰收 促和美”为主题,组织开展“冬枣红、旱麦香”黄骅优质特色农产品展销会、“品贡枣文化 话丰收振兴”黄骅冬枣文化主题展、“大美枣乡飘墨韵 同心筑梦促振兴”主题书画摄影展、“游枣园 尝冬枣”品鉴等活动,庆祝丰收佳节,推介优势农产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黄骅旱碱麦、黄骅梭子蟹、黄骅冬枣等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黄骅冬枣目前已达到11万亩的种植规模,冬枣亩产1500公斤左右,实现产值超10亿元。为畅通冬枣销售渠道,渤海新区黄骅市建立起10余个冬枣专业交易市场。




冬枣为红枣中最有特色的晚熟鲜食品种之一,原产于河北省黄骅市,黄骅是“中国冬枣之乡”,是中国第一个获得“原产地域保护”的果品,被誉为“全国260余个鲜食枣品之冠”、“枣中极品”和“百果之王”。




黄骅聚馆冬枣林有着近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保存下来最具代表性的原始枣园,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古老的古冬枣园,是冬枣树的活化石。千年枣树,全世界首例植物类入选“文物保护”的项目。




聚馆古贡枣园位于黄骅市齐家务镇聚馆村,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首个植物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聚馆村有2000亩原始冬枣林,百年以上的冬枣树1067棵,六百年以上的198棵,被誉为“活化石”的“嫡祖树”距今已有770多年,这些古冬枣树虽饱经风霜,仍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黄骅麒麟舞素有北方麒麟之称,其显著特点是高大威猛,闪、转、腾、挪之间展示出表演者高超的技巧,高难的动作,与北方人豪爽侠义的性格特征相吻合。




麒麟舞盛行于河北省黄骅市区西北部齐家务镇一带农村的舞蹈表演艺术,现表演队以大王庄为主干,分别活跃于大王庄、小王庄、桃园、卸甲、同居、乾符等地。




每年元宵节人们舞起麒麟,迎祥纳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麒麟造型扎制用料庞杂、造价较高、费时费力、表演动作大。黄骅麒麟舞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0月2日,渤海新区黄骅市2024年传统武术展演大会暨吕桥镇第五届民间文化艺术节在吕桥镇高口村举行。




展演项目丰富多彩,包括贾氏青萍剑、高氏迷踪拳、周氏秘宗拳、五虎棍等非遗武术。




活动还融入了扇子舞、锣鼓表演等民间文化艺术元素,让观众们在欣赏武术表演的同时,感受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




常庄剪纸艺术小镇,位于黄骅市区南4公里,205国道西侧。此小镇依托乡村生态环境、田园风光、历史文化、农业特色、民俗传统等资源,建成多个景点,成为“环境整洁、设施完善、田园风光、舒适宜居”的现代农村,是省级旅游示范村。




常庄剪纸博物馆——以当地独具特色的剪纸产业为主攻点的黄骅市首家村级博物馆,充满中国传统艺术韵味,有各类馆藏262件,主要内容涵盖剪纸传奇、剪纸人生、剪纸艺术、剪纸哲学、剪纸精品5个主题展厅。




堤柳村位于市区南10公里,205国道东,始建于明永乐二年,因坐落于柳河古道沿岸而得名,是古黄河文明的发源地之一。2016 年9月,成功举办了黄骅市小堤柳首届旅游采摘节,同年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南排河镇位于黄骅市最东部,东临渤海,北接天津滨海新区、南连黄骅港,临港靠海,区位优势明显,是河北省著名渔区。



南排河镇是黄骅市唯一的纯渔业乡镇,靠海临港,镇域南北狭长,辖21个行政村,海岸线全长65.8公里,约占河北省海岸线总长的七分之一。



南排河镇拥有独具魅力的渔文化和美食文化:渤海渔村剪纸、辛立灶人工制盐、杨氏风船、桅羽儿、糟梭鱼、虾酱6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疣梭子蟹、渤海湾皮皮虾、中国对虾、银昌鱼等味道独特,驰名渤海湾。



南排河镇境内还有古贝壳堤、淤泥质海滩、海上钻井平台、天妃娘娘庙、师傅林等自然人文遗迹,文旅资源得天独厚。



南排河镇赵家堡休闲渔业体验区、张巨河渔家民宿体验区、歧口北方第一渔村旅游区以及华忠旅游码头,开发推出渔家唱晚、河海垂钓、特色美食等一系列特色项目和休闲旅游体验路线,为成功打造滨海休闲渔业旅游名镇奠定坚实基础。




歧口海鲜文化一条街主要由歧口炮台公园、海鲜一条街、民俗展馆组成,展示了歧口人民抗击外敌的历史和渔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许昌市颖桥回族镇(襄城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


本斋回族乡(献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话下民族风情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不同的民族文化,绚丽的民族风情,和谐的交融在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的靓丽风景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