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里瑶族乡位于凌云县西南部30公里,距乐百二级公路20公里,凌田二级路穿越而过,西北接田林县利周瑶族乡,西南与右江区汪甸瑶族乡毗邻,东北连本县泗城镇、玉洪瑶族乡,东南与下甲镇、伶站瑶族乡相邻。
朝里瑶族乡先后获得“广西民间艺术之乡”“自治区第九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自治区第六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百色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等荣誉称号。
朝里瑶族乡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壮大发展特色产业,在沿河一代,主要探索出朝里麻鸭、富凤养鸡、红薯加工、民俗经济等;在沿路一代,主要走“烟稻”烟玉”“烟薯”轮作、种桑养蚕等发展路子,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在沿山一代,主要发展油茶、八角、杉木、中药材等传统产业,涵养水源,保护生态。
2024年10月24日,在凌云县朝里瑶族乡,当地各族群众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同庆祝朝里瑶族乡成立40周年,共同见证瑶乡沧桑巨变。
活动现场,桑蚕、糍粑、香椿、土酒、蜂蜜等当地农特产品及各色美食琳琅满目、令人垂涎,让宾客们真切感受到瑶乡淳朴浓厚的风土人情。
瑶乡儿女身着精美的瑶族服装,与八方宾朋一起载歌载舞,展示了当地特色文化,展现了朝里瑶族乡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面貌。
2024年4月25日(农历三月十六),广西民间艺术之乡——凌云县朝里瑶族乡隆重举行一年一度的“3∙16吼敢”歌圩文化节。
来自凌云县以及周边县、区等二十余支艺术团体、山歌手同台演出,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充分向外界展示了各民族文化特色。
朝里(那巴)“3∙16吼敢”歌圩节始于宋朝,由祭拜岑大将军庙会演变成了一年一度独具特色的以演绎北路壮剧为主,辅以各民族山歌对唱和民间体育竞技为助兴的“吼敢”歌圩文化节,传承至今已经有将近900年的历史。
朝里瑶族乡文化底蕴浓厚,于2004年荣获“广西民间艺术之乡”称号,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壮剧项目传承人闭克坚、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壮剧项目传承人李景春、闭祖传三位文化传承人传承发扬壮剧艺术。
歌圩文化节不仅是凌云县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更是桂西、右江河谷,乃至河池各地“非遗”文化集中展示、交流的一个平台和最具地域性的文化符号。
一年一度凌云县独具特色的那巴“3.16吼敢”歌圩民俗文化节庆,已成为凌云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2024年2月19日,百朝村第九届瑶族民间文化节开幕。
每年农历正月,朝里瑶族乡百朝村都会举办瑶族民间文化节,山歌、舞蹈、瑶族文化体验、特色美食展等活动亮点纷呈。
百朝村舞蹈队以一支《相亲相爱》歌舞火热开场,充分体现瑶族人民的热情与好客;传统舞蹈《蓝靛瑶族度戒受戒仪式》将瑶族文化充分展示;《客来到,泡香茶》则展现了瑶家儿女的生产生活。
充满阳刚的《龙年好百朝》、民间传统歌曲《瑶寨欢歌》《阿么阿么》《情满瑶山》,不仅追溯了瑶族的历史,讲述了瑶族动人的故事,歌颂了如今的大美瑶山,展现了乡村振兴下瑶族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质量和不断增强的幸福感。
现场除了传统民俗活动展演以外,还融入了具有瑶族特色的民族服饰展示。
伶站瑶族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凌云县辖下的民族乡,位于凌云县南部,是百色进入凌云的第一站,东与沙里乡、右江区龙川镇交接,南与右江区永乐乡相连,西与朝里乡毗邻,北与下甲乡接壤。
伶站瑶族乡以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为资源依托,以山歌、刺绣、打蓝靛、瑶家婚礼等民俗文化为载体,持续打响“水韵瑶乡石榴红”品牌。
伶站瑶族乡弄林村等蓝靛瑶族聚居的村寨里,一直保持打蓝靛的传统。
打蓝靛是一门考验耐心与技巧的手艺,制作蓝靛首先要采摘板蓝植物,拿到蓝靛池放水浸泡5至8天,排除废渣,再拿10公斤石灰溶于池内搅拌30分钟,等数日沉淀凝结成蓝色蓝靛固体。
染布时把蓝靛成品放入大缸中,调整好水量,根据颜色深浅的需要将布浸泡于缸中,拿出晾干后反复浸泡几次,用纯碱和植物树皮作为原料煮制作布匹颜色定型,最后晒干根据喜欢的样式裁制成衣,缝上花纹。
伶站瑶族乡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注重因地制宜,持续做大做优“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伶兴鸡”“陶化鸽”“均亭烟”“九民桑”“那留鱼”“平兰猪”等特色种养产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瑶乡遍开“致富”花。
2024年10月25日,凌云县伶站瑶族乡成立40周年庆祝活动在乡政府隆重举行。
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展示出伶站瑶族乡悠远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
在伶站瑶族乡红军文化广场上,拔河、提猪头、套活鸭等丰富多样的趣味活动正在热闹进行中,吸引了众多群众参与其中。
伶站瑶族乡浩坤屯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三合屯、吧弄屯获得广西民族特色村寨荣誉称号,成为乡村建设的典范。浩坤村更是摘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桂冠,并入围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榜单。
浩坤村位于凌云县伶站瑶族乡东北方,全村总面积24平方公里,有壮、瑶2个民族。浩坤村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依托丰富的自然生态、民族特色、红色教育、游憩康养等资源,村里旅游热度不断上升。
浩坤屯壮族文化浓郁,流行的主要民族文化有编箩筐比赛、山歌对唱、独唱庆佳节等。浩坤屯依水而立,坐落在笔直的湖畔山上,伴随浩坤湖的优美风光,加上群众民风淳朴和好客热情,较好地映衬了浩坤湖湿地公园美丽景象,是旅游休闲的绝佳胜地。
浩坤湖景区的云汉峰、猪笼洞、鱼仙亭、姻缘台等景点较为出名。
湖光山色处处成景,荟萃了峰丛、洼地、溶洞、天坑、天窗、地下河等多种喀斯特自然景观。
弄福屯系凌云县下甲镇的一个纯壮族村寨,位于风景秀丽的国家湿地公园浩坤湖景区,这里居住着185户986位壮民族百姓。
家家户户都保留着手工织布所需器械:织布机、拉线机、拉线盘、绞线机、绞线辊、梳线盘、梳线网、梭子、线筏等工具,妇女对传统壮族织布工艺情有独钟。
弄福屯被认定为百色市艰苦奋斗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誉为“人间奇迹”的弄福公路就在弄福境内。
凌云县沙里瑶族乡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凌云县东南部,东与巴马县交接,南与百色市毗邻,西与本县下甲、伶站两乡接壤,北与河池地区凤山县交界。
沙里瑶族乡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林下养殖、牛心李种植、沃柑种植、人工牛蛙养殖、山豆根种植、红薯粉深加工等特色种养产业,致力打造沙里生态米、蓝靛民族服饰、那伏壮锦、浪伏茶叶、沙里麻鸭等特色产业品牌,全乡多元富民产业发展格局日趋完善。
打造沙里大坝农耕文化研学、浪伏古茶树生态旅游等民族文化乡村旅游产业,打造出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效应的农文旅一体化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品牌。
沙里瑶族乡持续举办“布港梦咪”“那伏歌圩”瑶族“打蓝靛”等传统民间活动,增进民族情感,发扬优秀文化。
2024年10月25日,凌云县沙里瑶族乡锣鼓喧天,街道两旁彩旗飘飘,各族群众载歌载舞,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沙里瑶族乡成立40周年。
活动当天还举行了泥田拔河、泥田抢鸭、浑水摸鱼等趣味文体活动。泥泞的田地里泥水飞溅,欢笑声、呼喊声此起彼伏,大家全然不顾满身的泥泞,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这些趣味文体活动不仅为乡庆活动增添了浓厚的欢乐氛围,更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活力,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共同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
沙里瑶族乡全面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精心打造果卜村、那仰村“打蓝靛”非遗基地。
在果卜村,许多家庭挖池子泡板蓝制作蓝靛,再用蓝靛染布,制成瑶族传统服饰。
果卜村“打蓝靛”民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秀念带领着全村在家妇女舞动指尖技艺,大力发展蓝靛种植,果卜村已经有300多亩的蓝靛种植基地,并利用传统民族工艺及手工制作的优势,大力推广以蓝靛作为染料制作的民族衣服、绣球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
弄谷村位于凌云县沙里瑶族乡西南面,全村居住着背陇瑶特少数民族。
凌云县沙里瑶族乡弄谷村,一栋栋整齐别致的红顶白墙小房屋,坐落在青山绿水间,勾勒出一幅美丽的乡村新画卷。
玉洪瑶族乡位于广西凌云县北部,与田林县、乐业县两县交界。区域总面积334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189个村民小组。
1984年,玉洪公社撤销,分设玉洪瑶族乡和力洪瑶族乡;2005年,力洪瑶族乡并入玉洪瑶族乡。
玉洪长号最初发源于当地岑王老山盘古部落,历史源远流长,具有200多年发展历史。
长号作为凌云县玉洪瑶族乡蓝靛瑶族本土乐器,发展历史久远,主要分布在玉洪瑶族乡的玉保村、莲灯村、乐凤村、九江村等蓝靛瑶族聚集地。长号以其独具民族特色的声音,如今已成为当地蓝靛瑶族群众的一种文化代表,并深深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凌云瑶族长号艺术已入选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玉洪乡依托重大庆典、传统节日、婚庆等,组织长号队到村屯、学校、景区等地开展长号吹奏表演,同时还融入山歌对唱、抛绣球、瑶族铜鼓舞、拦路酒等内容,展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玉洪长号”的悠扬,岑王老山的雄伟,以及茶园、那洪古寨、广西第一大榕树、红岩堡、茶马古道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让玉洪成为集科研、考察、探险于一体的文化旅游胜地。
玉洪独具特色的壮族织锦刺绣、瑶族“打蓝靛”、汉族山歌、瑶族铜鼓舞、玉洪长号、制茶泡茶工艺等文化不断焕发着新的活力。
玉洪打造岑王老山、布流河、下谋农耕园、那洪古寨、六品古榕树等景区景点,玉洪已经逐步发展成市民避暑度假的好去处。
玉洪瑶族乡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茶叶、八角、砂糖橘、蓝莓等现代特色农业产业。
凌云白毫茶、乐里乌鸡、合祥砂糖橘、玉保蓝莓、下谋清水鸭、八里高山稻、瑶族巴岩香……玉洪瑶族乡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开遍瑶乡大地。
2024年10月24日,凌云县玉洪瑶族乡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乡政府大院举行,全乡各族人民群众与社会各界嘉宾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襄盛事。
在特色美食展示区内,热气腾腾的油炸油团、糯米粑、猪血肠,刚出炉的白斩乌鸡等特色美食,都成了大家争相品尝的对象。
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同样也吸引着大量群众围观,其中趣味十足的游园活动盲人敲锣让群众流连忘返。
玉洪乡的茶叶、八角种植面积为全县最大,成功创建了千亩有机茶园绿色产业基地,荣获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四星级),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全乡共有茶叶面积5.16万亩,年产干茶3225吨,产值1.03亿元。
4月27日至30日,2023年广西茶叶春季交易会和第十四届“桂茶杯”广西名优茶品质评价活动在百色市凌云县举行。
凌云白毫茶历史悠久,栽培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凌云白毫茶是亚洲唯一能加工出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青茶六大类茶品的茶树品种,素有“一茶千化”的美名。
2023年4月27日第十四届“桂茶杯”广西名优茶品质评价活动在凌云县会议中心前厅隆重举行。
凌云县共有茶园面积12万亩,茶园面积、人均产茶量稳居广西前列。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独特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茶树生长,孕育了“色润、毫多、香高、味醇、耐泡”的凌云白毫茶,具有澄明之功、醒神之效,已成功开发出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青茶六大茶类的20多个系列产品。
2023年,凌云县茶园面积达到12万亩,干茶产量8441.41吨,实现综合产值7.42亿元,茶农人均年收入10600元,超过5.6万人从事种茶、制茶、售茶等与茶相关的工作,茶叶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
凌云县位于广西西北部,是百越古道上重要的支点,滇桂黔三省结合部。凌云县境内仍保留有挹翠门、文庙、三星塔、水源寺、云台寺、中山纪念堂等古建筑。
凌云县内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84.35%,是百色澄碧河的主要源头,也是珠江水源的发源地,素来享有“山雄、水秀、洞幽、城古”之美誉。
凌云县境内有集休闲、考察、观光为一体的茶山金字塔,湖山秀美的水墨浩坤湖,千年历史文化的泗城州府等3个国家AAAA级景区,有被誉为“亚洲神奇第一洞”的纳灵洞和泗城文庙、水源洞、民族历史博物馆、独秀峰、桑梓平怀、红色彩架等7个国家AAA级景区。
凌云具有悠久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等10个民俗文化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凌云,节日除了传统的春节、三月三、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外,还有比较隆重的茶文化节、金保“二月二”民俗文化节、沙里牛王节、朝里“3∙16吼敢”歌圩文化节、巴林逗歌节、新寨蓝靛节、百朝瑶族文化节、下甲布港梦咪、乱岩珂汉族山歌节等节庆活动,民间还有许多小节日,诸如布港梦咪、逻印爱、迈囊节、卜隆古歌节等,这些风情万种、尽情舞动的日子,一个一个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凌云民间节庆文化。
2019年3月8日,是农历二月初二。凌云县第五届“二月二”龙抬头民俗文化活动在金保瑶寨举行。
金保村位于凌云县西北方向,是泗城镇西北大山丛的纯瑶族村落,主要聚居着蓝靛瑶,民族风情浓厚,文化灿烂多姿。
溪流穿寨而过,树木葱茏,风光秀丽,充满了原始生态美景,2014年荣获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
广西凌云县泗城镇金保村金保瑶寨鼓声阵阵,欢歌雷动,热闹非凡。活动吸引了众多宾客摩肩接踵而至,只为亲眼目睹瑶家盛况。
金保瑶寨人民用他们独特的方式,向人们展现了祭祀、拦路酒迎宾仪式等,表演了瑶族长号、铜鼓舞、龙凤舞、山歌对唱等瑶族民族传统节目,举办了百家宴。精彩的节目,独树一帜的表演,赢得现场观众掌声不断,纷纷叫好,流连忘返。
巴林逗歌节,每年农历三月十七日,也就是朝里风流街翌日,凌云县及周边县市各乡镇壮、汉、瑶山歌高手云集凌云县下甲乡峰洋村巴林农庄唱山歌逗乐,故称“逗歌节”。
蓝靛节是凌云逻楼新寨一年一度最隆重的民族节日,每年的农历九月初十,它是蓝靛瑶自己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节日里,人们祭盘王、蓝靛瑶山歌对唱,跳蓝靛舞、龙凤舞、铜鼓舞,共享五色糯米饭、艾菜粑,同玩抢菱角、爬藤过竿等民族竞技。
“蓝靛舞”是根据他们辛苦制作蓝靛的劳作过程编成的,姑娘小伙子们提着竹萝挥舞耙杆,随着铿锵的节奏,喊着劳动的号子,尽情的舞蹈,舞出劳动的欢乐和丰收的自豪。
蓝靛瑶是以黑为美的民族,服装以黑色为主色,习惯以蓝靛染成的黑色土布缝制衣裳,男人穿对襟唐装式大襟衣,大脚裤、扎绑腿、头包黑布长帕;女童穿对襟衣,大脚裤,头戴彩色绒球帽,帽沿串串细珠悬挂着铜饰,长垂轻摆的流苏,这花团锦簇般的艳丽衬托着瑶家女童的天真可爱;
妇女穿对襟长衫,腰间开叉,里用红白细布镶边,扎以特制丝线花腰带,把长衫下段翻折扎于腰带下,领、襟、袖都镶嵌着红、黄、绿花边,绣花腰带,项下为银质鸳鸯扣,黑头巾宽1尺,长5尺,加一条1寸多宽的白细布带子做固定头巾用。
蓝靛瑶新娘装比较讲究,它在传统衣装上多戴了顶华丽的头饰:成团的白毛线盘缠着黑头巾,冠式银头饰下面挂着长长的珠链,装缀着鲜色的毛线球,两端是垂下来的参差不齐的红色流苏,挽髻针,戴耳环、手镯、戒指,显雍容华贵万分。
“布港梦咪”是瑶音直译,布港”的意思是“老祖宗”,“梦咪”的意思是去赶那哇那棒集市,参加各种比赛,去集市找男女朋友谈情说爱。“布港梦咪”是瑶族老祖宗传下来的那哇那棒大集会。
“布港梦咪”是背陇瑶族历史悠久的集会活动,流传至今变成了背陇瑶族的一个重大神圣的节日。
布港梦咪节在凌云主要流传于广西百色市的凌云县背陇瑶寨,如:凌云县玉洪瑶族乡江更村巴烈、伟望、九干,逻楼镇敏村村保上屯、安水村小陇林屯、弄稳屯,泗城镇后龙村陇发屯、陇喊屯、长洞、弄树、弄浩村陇王、陇界,朝里乡羊囊村帮囊、果立等一带。
每年农历5月28日,布努瑶都要准备猪肉、鸡、酒等祭拜祖宗,在那娃那棒街举行各种比赛。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八日去,六月初一回来,两天三夜。“布港梦咪”是布努瑶族祭拜祖宗的一个重大节日。
《布港梦咪》是背陇瑶(布努瑶)隆重圣神的民族节日。其历史悠久,渊源流传,并以其独具一格的内涵渗透到背陇瑶瑶族文化艺术领域中,其历史之久、渊源之深、影响之广泛,凝聚着布努瑶族人民的智慧,代表着民族永恒的艺术主题。
《布港梦咪》节在玉洪巴烈、九干、伟望、老山、瑶寨,加尤镇百陇那碑,逻楼镇敏村保上,泗城镇后龙村、金宝村九孔等地民间民俗节日浓郁,保存完好。
2015年7月13日,凌云瑶族第一届《布港梦咪》文化节在下甲镇彩架村弄兴隆重举行。
2016年7月3日上午,凌云县下甲镇彩架村弄兴瑶寨锣鼓喧天、歌声飞扬,第二届瑶族“布港梦咪”文化节的举办现场,本次活动内容有布努祭祖、民族风情表演等。
凌云县第三届瑶族“布港梦咪”文化节,2017年6月22在下甲镇彩架村弄兴屯;6月23日在逻楼镇洞新村弄林屯;6月24日在加尤镇百陇村保上屯。
凌云县于2018年7月11日、7月21日分别在逻楼镇敏村保上屯,泗城镇后龙村三台举办第四届瑶族“布港梦咪”文化节。
2021年7月10日,凌云县玉洪瑶族乡江更村九干瑶寨举办“布港梦咪”节。千余名瑶族支系布努瑶同胞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欢庆属于自己的节日。
活动现场主要是各地布努瑶歌手用不同的布努歌调传唱“布港梦咪古歌”。
首先由玉洪瑶族乡江更村巴烈屯罗可济(唯一传唱“布港梦咪古歌”)、加尤百陇那丫韦金凤等两位长者用“万降贯”调传唱。玉洪瑶族乡江更村伟望腊根银用“万降贯--王喏剧”调传唱。
泗城镇白马村王梅枝、泗城镇后龙村罗玉秀、泗城镇镇洪村罗桂兰、伶站瑶族乡陶化村弄洞屯韦秀花、下甲镇弄福村韦氏荣等歌手用“万亚”调传唱。
沙里瑶族乡龙化村罗咚英、黄彩梅等用“万鼻”调传唱《布港梦咪》古歌。
活动当天,各地的咚挂围坐火塘唱山歌,“酷姻”相邀各地咚摸起来一起围坐火塘,咚挂咚摸围坐火塘来一场原汁原味的火塘山歌会;唱到真情流露之时,咚挂都要“泵姻”给咚摸。
火塘山歌会为现场观众奉献了丰富的民俗文化盛宴,唤起了传统民族文化记忆,引来阵阵喝彩。
《布港梦咪》节是广西凌云布努瑶族盛大、圣神的传统节日。是布努瑶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凝结了布努瑶族地区物质、精神、社会等层面的元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来凌云,看水墨浩坤•百年渔火情的千姿百态、云雾缭绕的诗意茶山;听壮族七十二巫调、赏北路壮剧;吃凌云土司团宴、喝瑶家阿妹的拦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