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县桃源回族乡、茨院回族乡

旅行   2025-01-25 07:37   陕西  

茨院回族乡是1988年新建乡,位于鲁甸县城东北部,云南省昭通市政府所在地的西南部,昭阳区、鲁甸县结合部,与昭阳区的永丰镇、苏家院乡以及鲁甸县的桃源乡、文屏镇、小寨乡毗邻,是鲁甸仅有的3个坝区乡镇之一。



茨院回族乡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整合各项资金建成占地1340亩,集果蔬种植、水产养殖、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水资源利用等产业构建成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庄园——茨院田园庄园。





沿闸村按照“农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以“集体经济+党建+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为中心,以“建设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为基点,因地制宜、积极打造乡村旅游200亩“彩色水稻”基地和万寿菊种植基地,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自身“造血”功能和综合实力,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



茨院乡田合村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举措,立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依托资源禀赋,推动蓝莓产业做实做深,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全村蓝莓种植面积约400余亩,2024年产量达5万斤。开展以蓝莓采摘、旅游、消费为主题的文旅融创活动,打造成蓝莓深加工、文旅康养、乡村休闲度假、民宿餐饮等融合发展的农业示范园区。



桃源回族乡位于鲁甸县东南部,距县城4.5公里,地处两省三县区结合部,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4%,所占比例在全省回族乡镇中名列前茅,信仰伊斯兰教群众众多,属于典型的回族聚居乡。





桃源回族乡境内有具有280余年悠久历史、巧夺天工、名扬省内外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拖姑清真寺,有独具特色的回族绣花、舞蹈、传统刺绣等民间艺术,有糯米粑粑、糍粑、丝窝糖、手搓荞面汤等回族风味小吃和桃源牛干巴等特色食品。




拖姑清真寺位于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桃源回族乡拖姑村,始建于公元1730年,以构筑精巧、历史悠久而著称。




拖姑清真寺,座落于鲁甸山绕水环的玉盘山上,周围是千顷良田,星罗棋布的回族村寨。清真寺占地面积共7亩,有殿阁、房室30余间,总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庭院4处,均成四合院型,整个寺院规模宏大,庄严肃穆。




全寺由正殿、唤醒楼、无倦堂、后亭、厢房、水房、照壁等构成四合院,共有殿阁楼亭30余间,该寺以其建筑工艺独特、历史悠久而闻名,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唤醒楼,即呼唤快来礼拜之意,是全寺最为奇妙、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一根根大圆木柱直立其中,挑起层层梁椽,乍一看去,恍如柱柱到顶,其实不然。内分五层,木柱层层递减。一、二层各二十八根,三、四各十根,到第五层只有六根了。





这些圆柱和横梁交错连接,构成下矩形上六方形的骨架,支撑着主亭的三层筒瓦翘檐。令人叫绝的是,整座楼的建筑竟然没有用一根铁钉连接,充分体现了劳动者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建筑技巧。




鲁甸县以打造“鲁甸伊斯兰民族风情旅游专线”为依托,以保护传承回族民居、文化和产业培育为重点,把桃源社区桃源集镇作为全县“回族特色村寨”进行重点建设,致力于把桃源集镇打造成为“滇东北伊斯兰特色第一镇”。




桃源社区有6000多人,80%以上是回族,2014年9月社区获得了“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




桃源在特色产业培育上,扶持发展家禽养殖,扩大黄牛交易市场,使家禽养殖规模化、示范化,黄牛交易市场成为“滇东北最大的活畜交易市场”。




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上,在新集镇建设民族文化广场,为民族文化活动提供活动场所;通过举办民族传统节,使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弘扬和保护。




尤家湾自然村属鲁甸县桃源回族乡箐门村,尤家湾距县城4公里,距渝昆高速入口5公里,渝昆高速连接线穿境而过,背靠山、面朝库容348.6万立方米的桃源水库,交通条件好、产业基础强、自然风光美、人文环境优、民俗文化浓,是集康养、旅游、休闲于一体的避暑胜地。




桃源乡充分整合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建成尤家湾乡村振兴先导工程,引进市场主体和引导群众自营游乐园、地方特色餐饮、民宿、地方小吃体验、超市、拓展训练、生态农特产品加工销售、观赏销售型花卉种植等20余家商家,有效带动本村及周边群众经营和务工就业。




尤家湾呈现出产业兴旺、乡村旅游、休闲采摘、生态农庄等新业态融合发展的态势,在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路的同时,也促进了各族群众经济贸易往来,加强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将各族群众的心紧紧相连。




鲁甸县以桃源乡尤家湾乡村振兴示范点先导工程、苹果基地、香葱基地、大樱桃基地、山根脚地下党活动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拖姑清真寺为点,以渝昆高速鲁甸连接道路为线,串点、连线、扩面,形成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旅游线路,辐射带动周边产业提质增效。




9月16号,2018首届昭通苹果认养文化旅游节在鲁甸县成功举办。



鲁甸县种植苹果有悠久的历史,通过不断的引种试验最终筛选出适合鲁甸种植的优良品种,主要有神砂、红露、红将军、2001、烟富十号、烟富八号等。2024年,鲁甸县苹果种植面积达12万亩,投产9.8万亩。





鲁甸县属云南省昭通市,地处滇、川、黔三省结合部,是滇川黔省际中心城市的核心,素有“千年银都”之美称。




鲁甸县下辖10个镇2个乡:文屏镇、江底镇、火德红镇、小寨镇、龙头山镇、乐红镇、新街镇、龙树镇、水磨镇、梭山镇、桃源回族乡、茨院回族乡。




牛栏江是长江上游金沙江段的一大支流,发源于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的嘉丽泽。牛栏江是一条跨越云贵两省的江流,在江底乡江底村一个名为“老熊洞”的地方进入鲁甸县境,从这里开始,便在鲁甸大地上从南到西径直往北环抱101 公里,成为鲁甸同会泽县、巧家县的行政区划分界线。





2024年7月29日,鲁甸县彝族“火把狂欢节”盛大举行,这是一场民族文化的视觉盛宴更是一个火与激情碰撞的欢乐之夜。




新林村大坪子彝寨文化广场举行了鲁甸县2024年彝族“火把狂欢节”开幕式。





鲁甸县以火为媒、以节会友、以情待客,旨在以节庆促旅游、促开放、促发展、促融合,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以旅游促振兴,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入推动全镇农文旅融合发展。



4月20日,2024昭通·鲁甸第十六届樱桃文化旅游节在小寨镇激情开幕,鲁甸已有300余年樱桃种植历史,樱桃种植面积1.8万亩,年平均产量8500吨,年产值1.5亿元。




活动从4月20日持续至5月20日,主会场设置在小寨镇,文屏、桃源、江底、龙头山、新街和水磨6个乡镇(街道)设分会场。




活动开展招商引资推介会、书画展、长街宴、“唱游昭通”鲁甸赛歌会、群“樱”荟萃美食大赛、拳王挑战赛等40余项丰富多彩的活动。




2024年6月10日,水磨镇在水磨村沟头文化广场举办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阿卯花山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水磨苗族的花山节,又称为“踩花山”“耍花山”,意为“欢聚、团结、山上的聚会”,是苗族群众千百年来代代相传,昭示后人团结和睦,友善往来,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



活动覆盖文艺汇演、穿针织麻、背水、射弩、爬山、拔河、剪彩、斗羊、斗鸡、穿衣等项目。花山节吸引了贵州、昭阳区、永善、大关、巧家及县内各地苗族同胞和其他民族同胞到此过节。



朱提山主峰今称为轿顶山,位于鲁甸县西部水磨、乐红、龙头山三镇交会处,海拔2986米。其山脉以轿顶山为中心向四面的分支延伸,有乐马厂支系、阿鲁伯支系、猫猫山支系、大山包支系,主要矿区就位于朱提山乐马厂支脉的龙头山镇大佛山下。




朱提银文化馆位于昭通市鲁甸县龙头山镇,距离鲁甸县城约35公里,是鲁甸县震后恢复重建的重点项目之一。




文化馆展览面积为1134平方米,主体建筑充分体现银文化特色,其方圆结合的建筑风格既秉承了我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又完美诠释了白银冶铸的“范”与“器”的关系,恢宏大气,是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地标。



朱提银文化馆集历史性、人文性、教育性、互动性、艺术性于一体,以朱提银开发历史为主线,以乐马厂银矿为重点,依次通过“序厅”“朱提银的历史地位”“神奇的朱提山”“风流千古的乐马厂”“朱提复兴之梦”等篇章进行展示。




张家口市王家楼回族乡(怀来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话下民族风情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不同的民族文化,绚丽的民族风情,和谐的交融在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的靓丽风景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