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市金寨回族乡(郑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旅行   2025-01-31 08:18   陕西  

荥阳市金寨回族乡是郑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1986年2月26日,设立金寨回族乡,下辖金寨、北楚楼两个行政村,全乡8600余人,乡域面积5.5平方公里。



金寨回族乡,隶属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地处荥阳市中部,索河以西,东、南、西三面环城关乡,北邻高村乡。




金寨回族乡先后获得“国家级卫生乡镇”“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河南省健康乡镇”“郑州市第二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郑州市级文明乡镇”等荣誉称号。




金寨回族乡大力推介当地特色美食,具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垛子肉和馕坑肉、辣子鸡、椒麻鸡、桶子鸡等美食,分布在雏形初具的金寨多彩美食街。



金寨回族乡辖区内规划建设有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和郑州市新材料产业园区,选址于金寨乡的郑州市新材料产业园区,以超硬材料、高端智能装备、电子产业为产业发展方向,其中不乏像白鸽磨料磨具、华晶金刚石、圣莱特空心微珠这样的尖端产品。


 




荥阳,位于河南郑州的西北方向,地处黄河南岸。这座城东接郑州,西邻巩义,南依巍巍嵩岳,北临滔滔黄河,是一片让人心生向往的土地。



荥阳物产丰富,河阴石榴,荥阳柿子,霸王大葱,黄河大鲤鱼更是成为中原美食的经典代表。荥阳柿子和河阴石榴一同被评为“郑州十大历史名产”;2009年,荥阳柿霜糖制作技艺被列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4月21日,2024年荥阳首届美食推介活动在中原奇遇记西广场举行,以美食为媒、以文化为桥,展示荥阳美食独特魅力。




虎老黑牛肉垛子成为荥阳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荥味首届美食推介店”,“舌尖上的美食”人气评选第二名,荥阳首批“荥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荥阳牛肉垛子”等众多的荣誉。




荥阳市先后举办了石榴文化节、柿子文化节、荥阳“夏之恋”缤纷季悦夏·晚风市集、星光夜巷·光明街区、汉唐风云·豫龙夜韵、石榴花街·烟火荥阳等系列活动,给全市带来了更多人气、商气和烟火气,有力促进了消费市场快速恢复增长。此次美食推介活动,既是传承悠久饮食文化、促进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扩内需促消费稳增长的具体行动。




荥阳柿子有着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入选中原贡品,被评为“柿子之乡”。荥阳柿子源远流长,久负盛名。主要分布在崔庙、刘河、庙子、乔楼,豫龙等地。



郑岗村是目前中国北方六省唯一保留大面积种植柿子、传统晒柿饼的村庄。郑岗村柿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廷占申报“荥阳柿子”为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2012年他的合作社被评为郑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3年被评为郑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百强社;2020年郑庭占被评为河南省科技特派员;2021年5月1日,郑庭占当选荥阳市劳动模范。




崔庙镇郑岗村连续举办5届柿子文化节,吸引了周边大批群众到来,体验柿子文化,感受乡村风情。



“郑岗柿子”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与“河阴石榴”齐名,成就荥阳市文化品牌“南北双壁”。



9月22日,荥阳市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第二十届河阴石榴文化节在高村乡刘沟村石榴广场开幕。




河阴石榴有五大特点:一是成熟果花额全开张如花瓣;二是籽粒大、色泽鲜红,晶莹剔透,极具可观性;三是糖度高。含糖量高达16.5%,比其他品种高2—3百分点;四是籽核软渣。直接食用,不用吐籽;五是恰逢双节(中秋节、国庆节)期间成熟,是馈赠佳品。




刘沟村拥有2000多年的河阴石榴种植历史,是河阴石榴原产地和河阴石榴核心产地。刘沟村以石榴为主的绿化面积已超85%,基本保持原生态面貌,保留一批百年以上的石榴古树。河阴石榴种植面积也在稳步增长,高村乡今年种植面积已达6万多亩,亩产也达到了4000斤左右,石榴产业也成为当地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荥阳市河阴石榴产量占河南省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其主产地高村乡刘沟村被确定为首批省级特色旅游村。



2007年河阴石榴被国家质监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8年通过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9年,在杨陵农博会上被评为“金奖”农产品。




飞龙顶是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高村乡的道教名刹,飞龙顶又名紫云宫,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北18公里的广武山上,海拔193米。因居高山之巅,四周青云缭绕似螭龙腾飞之势,故名“飞龙顶"。




飞龙顶各宫观主要分布在祖师大顶、泰山东顶、华岳西顶3座峰顶的上下和南侧山崖下,目前共有宫殿楼阁30余座,供有神像300余尊,壁画近千幅。



因其建筑南北、东西两两相对,又南、北建筑分别与东西的2处建筑成犄角之势,相互照应,相互映衬,意气相连,整体观之犹如一条腾空飞舞的巨龙,因此又有“中州奇观”之誉。  



道教的神从文化层面来理解其实是历代国人对幸福的渴望、对世界的理解以及种种美好情感凝结成的实体形象,对他们的祭拜寄托了历代国人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油坊村位于高村乡人民政府西2.5公里处,G234国道旁,全村下辖2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520户2158口人,耕地面积2183亩。目前拥有44所208间明清古建筑,是目前荥阳市保存古代民居砖木建筑最多的村庄。其中,秦家大院是包括秦氏旧宅、秦氏家庙在内的建筑群,“秦氏旧宅”于2006年被列为河南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村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院落,是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秦氏旧宅。这所院落修建于乾隆二十四年,即公元1759年,这所院落不仅木雕、砖雕工艺精美,后院的连廊设计以及防匪防盗措施也非常独特。



位于黄河岸边的高村乡油坊村,是一处典型的河南古村落,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虽然面貌破旧,却依然气势恢宏,处处洋溢着古色古香,背后一段段故事也耐人寻味。



“河南省楹联文化第一村”—— 高村乡韩常村是韩愈长子韩昶的后裔,传到现在大约是44世至52世后人。在韩愈文化纪念馆中,有两通清代的石碑,上面刻有“余韩式怀川南阳(古南阳,今焦作修武县一带)人也,元末迁汜居常村,建祠堂于此”的字样。




走进村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齐的灰蓝色砖墙,墙头贴着黑色小瓦,每家门前悬挂着朱红色的木质楹联,蓝砖黛瓦红联给村庄带来一层古香古色的气息。2020年7月,韩常村获得“河南省楹联文化第一村”和“河南省楹联文化创作基地”美誉。





韩常村以楹联文化为载体,以韩愈文化为依托,继承和发扬了韩愈“出身孤寒,却不坠青云之志;屡遭磨难,却依旧敢为人先”的精神,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韩常文风之路,让这份珍贵的民族精神遗产,能够在新时代发挥新的功用,助推乡村文化全面振兴。






刘禹锡(公元772-842年)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刘禹锡公园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京城路与新310国道交叉口东南角,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墓为基础,以其诗歌文化为主题,是一处充分融合园林景观艺术的开放性公园,也是荥阳市第一个文化主题公园。



荥阳是刘禹锡四代祖居之地,他死后葬于郑桓公受封立国的祭天圣地檀(坛)山原。公园内有刘禹锡雕像和墓碑,以及纪念馆1座、陋室3座、牌坊12座、亭子5座,重现了《陋室铭》中所说之景。




广武镇位于郑州市西北30公里、荥阳市东北13公里处,镇域北临黄河,南接索水,方圆150余平方公里。自秦汉至新中国建国初期曾设为乡制、县制,被誉为中原第一古镇,也是郑州市第一大镇。



广武镇是中国象棋的策源地,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龙山文化、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鸿沟天堑依然不可逾越,仰天嘶鸣的铁战马还在向后人讲述着曾经的故事;武公的功绩依然在传颂,郑氏子孙世界各地留美名;桃花峪的桃花依然开得妖艳,滑雪场还在期待着热爱冬天运动的人们;滔滔黄河依然奔涌东流,黄河中下游分界碑还在等待着大家登顶远眺......



广武镇利用旅游资源优势,以国家3A级三皇山桃花峪景区为依托,建起了清华·忆江南、江南春温泉、中原影视城、桃花峪森林公园、黄河地质公园和黄河湿地公园等景区,已将旅游业发展成为区域的主导产业之一,桃花峪村已入选“中国旅游特色名村”。



“楚河汉界”本是棋盘上的一个概念,但它最早的灵感来源,正是荥阳鸿沟(广武涧)。在这里,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夺天下,在荥阳鸿沟(广武涧)展开了惊心动魄的对峙。西楚霸王项羽和一代枭雄刘邦“临广武涧而语”,历史的戏剧在这条河涧两边上演。



在广武山上有两座古城遗址,分别是刘邦的汉王城和项羽的霸王城。两城之间有一条宽约300米的深涧,人称“广武涧”,也就是象棋盘上“楚河汉界”的真实来源。



广武镇北临黄河,气候湿润,土壤富含矿物质,而广武山独特的白沙土质,为大葱的生长提供了完美的条件。这种土壤保证了葱白粗长、肉质细腻,咬起来清脆爽口,既有微微的辛辣刺激,又有回甘的甜味,独特的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



广武大葱以其修长的植株和优越的品质脱颖而出,大葱还能“长得重”,单株重量0.5—1公斤,且因盛产于广武镇霸王城村周边,所以人称 “霸王葱”。



黄河之滨,邙岭之巅,有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小山村——荥阳市广武镇桃花峪。桃花峪因沟沟壑壑、山岭坡头布满了桃树而得名。桃花峪村位于沿黄旅游“三点一线”,是全国特色景观名(镇)村。



荥阳桃花峪村准确定位特色发展,建成了黄河中下游分界碑、三皇文化苑等景点,开发了滑雪、国学、农家乐等旅游新型业态,形成了“登界碑、瞰黄河”,“拜三皇、学国学”,“春赏桃花、冬滑冰雪”等旅游产品,是郑州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2008年国务院批复同意的《黄河流域防洪规划》明确提出桃花峪以下为黄河下游,2013年“桃花峪为黄河中下游分界线”写进了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47页)。




黄河中游下游分界碑,2001年建成,21米高,蕴意21世纪。从桃花峪界碑中间分开,桃花峪位于我国第二、第三级阶梯交界处,下游为一望无际的平原。




2023年5月1日,农历癸卯年三月十二,荥阳•第九届中国嫘祖文化节暨癸卯年拜祖大典在荥阳市环翠峪景区嫘祖文化广场隆重开幕,数千名华夏儿女齐聚荥阳市环翠峪景区,共祭华夏人文女祖嫘祖,共祈中华国泰民安。




嫘祖倡蚕桑,兴嫁娶,尚礼仪,教化万民,母仪天下,与黄帝一道开启了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历史从古到今,中华民族沿着茫茫“丝绸之路”,向世界人民传播着丝绸文化,向世界人民传颂着嫘祖的故事。





嫘祖长期生活过的环翠峪景区留下了很多嫘祖文化的遗迹、遗址、风物,故有“嫘祖故里”之称。1983年,在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荥阳青台遗址出土的5000多年前的丝绸织品,是迄今为止在中国也是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丝绸织品。2019年,荥阳汪沟遗址再次发现同时期的织物,为黄帝和嫘祖“育蚕、取丝、造机杼作衣”的传说提供了实物佐证,也奠定了荥阳在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




2009年,荥阳市收案整理的《先蚕氏嫘祖的传说》被列入第二届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环翠峪景区被河南省文化厅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2013年,荥阳市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嫘祖文化之乡”和“中国嫘祖文化传承基地”。




环翠峪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郑州市十大优秀景区,这里以民风朴实著称,景区内,珍禽飞天,奇兽穿林,鸟语花香,已真正成为郑州市的山水后花园。



环翠峪景区,被誉为:“中国螺祖文化之乡”,是我国螺祖文化传承基地。并且还有大型的自然森林公园,里面有大量的猕猴种群,每天都会下山,来跟游客热烈的互动。



主要景点有:龙溪宫、花果山大峡谷、杏花村、卧龙台、八路军后方医院、梅山瀑布、猴山等等。



洞林寺,位于荥阳东南20公里的贾峪镇,整个景区面积有7平方公里左右。洞林寺东连黄帝故里,西有环翠峪景区。



洞林寺各种建筑巍峨挺拔,规模壮观,前面是气势雄伟的三道山门,往后依次是:天王殿、中祖殿、观音堂、大雄宝殿、后殿、伽蓝殿、大祖宇以及僧众的斋房、禅堂、练武场、经楼塔林等建筑物。寺内碑碣林立,单刻、连刻石碑不计其数。



贾峪镇洞林寺,与相国寺、白马寺和少林寺合称中原四大寺院,比邻洞林湖,湖光山色、风景秀丽。




2024甲辰年世界郑氏拜祖大典暨世界郑氏文博院二十周年盛典于11月11日至12日在中国河南省荥阳市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郑氏宗亲汇聚一堂,共同缅怀先祖,传承郑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天下郑氏出荥阳,荥阳郑氏遍天下",荥阳是天下郑氏的发源地,而世界郑氏文博院(郑庙)就位于荥阳市郑氏先祖先贤安魂长眠的广武原武公岭下,是一座气势恢宏、规模庞大的古建筑群,是“天下1300万郑氏族裔谒祖朝拜之圣地。”




荥阳,这片古老的土地,仿佛是为郑氏三公量身打造的传奇舞台,郑姓在百家姓中排第七。




郑桓公将族人安置在荥阳这片沃土,为郑氏开辟了安稳的家园。接着,郑武公大展拳脚,开疆拓土,荥阳在他的手中焕发勃勃生机,成为郑国的力量之源。到了郑庄公这位“三公”中最耀眼的明星,荥阳更是成了中原霸主的根据地,他以智慧与胆识让“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流传千古。郑氏三公在此地开枝散叶,郑姓遍布全国。



荥阳建设了“郑氏三公广场”、“世界郑氏文博院”、“世界郑氏大宗祠”,主导了每年11月11日的“世界郑氏拜祖大典”,到2024年已经连续举办了二十届,大大的提高了祖地荥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千百年来,经过代代相传,以荥阳为祖根地的天下郑氏逐步形成了慎终追远、和谐万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深刻内涵的郑氏文化。



2024甲辰年世界郑氏拜祖大典的成功举办,不仅加强了全球郑氏宗亲的联系与交流,更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孤柏渡飞黄风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荥阳市王村镇,孤柏渡飞黄融合了大漠、黄河、高山和绿洲的元素,既有西北黄河的雄奇,又有江南的秀丽。你可以在这里领略到大自然独特的景观,同时也能感受到人文景观的魅力。



千年来孤柏嘴作为黄河的渡口,等待着来往匆匆的路人,而今峰回路转,历史给予了他新的使命——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上最关键的建筑——穿黄工程就横亘在这里。



庙会,是河南春节最热闹的地方,踏入郑州城隍庙庙会,声声吆喝、阵阵欢笑,传统小吃香气四溢,糖人、面人等手工艺品琳琅满目,还有舞龙舞狮等民俗表演,年味瞬间拉满。



2025年郑州春节庙会有:商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阜民里、城隍庙庙会、二砂灯会、园博园灯会、绿博园灯会、黄河不夜城灯会、双鹤湖春节庙会等。



郑州阜民里,保留着老郑州的烟火气,传统街巷中,藏着许多非遗小店,让你在闲逛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周口市槐店回族镇(沈丘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

宁陵县城关回族镇(宁陵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

许昌市颖桥回族镇(襄城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

洛阳市王范回族镇(洛宁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

郭庄回族乡(镇平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城关回族镇(太康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

姚庄回族乡(郏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城关回族镇(睢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

禹州市山货回族乡

少数民族自治县\旗\区(126-27)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

少数民族自治县\旗\区(126-36)河南省开封市顺河回族区

少数民族自治县/旗/区(126-74)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



沧州市果子洼回族乡(河间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话下民族风情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不同的民族文化,绚丽的民族风情,和谐的交融在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的靓丽风景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