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向27500多个流离失所的阿富汗家庭提供了援助,这些援助包包括毯子、厨房用具、桶和塑料防水布,旨在帮助这些家庭度过冬天。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安理会阿富汗问题公开会上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对阿富汗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同时要求美国无条件解冻并全额归还属于阿富汗人民的海外资产,以及解除对阿富汗的非法单边制裁。
回顾历史,中国一直是乐于助人的国家,即便在自身贫困时期也慷慨相助他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更是积极践行国际援助。
中国人口超 14 亿,强大的生产力释放出巨大人口红利,如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 2000 年全国 GDP 总量 11 万亿到 2022 年的 121 万亿人民币,实现了超 11 倍的增长,与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发展势头强劲。
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对外开放与合作共赢,强大起来的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在他国需要时总是第一时间提供援助,赢得了众多真心朋友和良好国际环境。
比如与巴基斯坦建交后,中国大力投资修建发电站、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在巴基斯坦面临困难时全力支持。2008 年汶川地震时,巴基斯坦倾尽几乎所有库存,提供 90 万美元医疗物资。中巴友谊深厚,在巴基斯坦伤害中国人是违法行为。
然而,部分国家的所作所为着实令人心寒。
越南,这个曾受中国大力援助的国家,在经济稍有起色后,却在南海问题上频繁与中国产生冲突,还不断向美国示好,企图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左右逢源,谋取私利。
当越南的钢铁产品遭受美国制裁而向中国求助时,中国果断选择拒绝。其原因在于中国已深刻认识到国际关系的本质,不再盲目给予无原则的援助,而是将国家利益与战略伙伴关系放在首位,毕竟 “真心朋友值得交往,忘恩负义之人不可纵容”。
立陶宛,原本在 “一带一路” 倡议中获益匪浅,却公然站在中国的对立面,支持分裂势力,妄图将中国孤立于国际舞台之上。其行为无疑是 “恩将仇报” 的典型范例。
中国果断暂停与立陶宛的经济合作,即便立陶宛试图恢复对华贸易,中国也毫不为之所动,坚决不再提供任何支持。这充分体现了国际关系中利益至上的铁律,也让中国更加坚定地认为,援助必须有条件、有底线。
捷克亦是如此。在疫情期间,中国慷慨地提供了大量医疗物资,帮助其度过难关。
然而,疫情刚过,捷克便迅速倒向美国,还对中国恶语相向。中国自然不会坐视这种 “过河拆桥” 的行为,毅然决然地停止了一切援助。这一系列事件给中国敲响了警钟:对于那些 “翻脸无情” 的国家,绝不能再浪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