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风文艺家‖楚风走笔】曾宪荣《砍柴烧炭记》

文摘   文化   2024-11-14 14:31   湖南  

总第1305



砍柴烧炭记

曾宪荣(湖南)




部队拉到山坳里来驻扎、军训,要度过冬天,待来年夏季才能撤出。

我们的临时营房,是将废弃的山寨中彝族人居住过的破旧屋改造成的。自来水是用竹干架起的半边竹筒,从山上溪流中一节一节接引下来,伸到营地。洗衣服到山坳底下的乱石溪流中去,山溪水虽然很凉却不冻人。漱口、洗脸、冲澡都是用的冷水,不分春秋冬夏,这对驻扎在深山老林的军人来说,是生活常识。照明和室内值班用的工作灯,靠一台小功率的发电机,时亮时浑的光线当然负荷不了取暖器,那时好像还没有取暖器。粮食是十天半月的从山外拖来一趟,蔬菜也是这样。不能经常有肉吃,虽然也养着猪,但要待长大或过节才能开几餐荤。将荒芜的山地种上萝卜、白菜、土豆,再加上山捡蘑菇、采山芋、勾香椿叶、扯野菜之类,便可解决日常要食的小菜问题。至于食堂烧的和御寒用的燃料,就是靠战土们轮流上山砍柴和烧炭了。——“靠山吃山,傍水喝水”,真所谓天然便可的生活条件。

临时军营的四周,都是高山,几乎连接成一个圆圈,从任何一处都可攀登到山顶上去。山上被雷击风折的枯树枝和各种灌木杂树很多,一个人半天捡得的分量一个人扛下山需来回几趟,一般只弄一趟就完事。每次轮到我上山,很快就收拢得一大堆枯枝烂干,用藤条捆好后丢在一边不管了,便在山旮旯里兜圈:摸参天古树,听昆虫与飞鸟的鸣叫,打松果、辨识草药、摘野毛栗,拨弄各种荆藤缠绕的草茎、枝叶,这些自然生长的有名无名的植物与果实,与环境极相协调又极富美感特征,每次都让我不停地翻阅、捣腾。

上山下山,都离不开山溪引路,在幽静的山溪边攀越,更有一番惬意的情趣。清沏的泉水找不到源头,可它是江河湖海的发育之地;从千万条岩石缝隙与山体表层中渗透出来、交汇着、滴下去便成了涓涓细流,在石头上形成一帕帕一层层的瀑布;淙淙溪水时隐时现,拂过溪底的卵石,钻进灌木丛,洒在茸茸野草地上消失后,又从遥远的地方露出闪烁的光亮。追踪一条山溪,仿佛将它拥护在自己的怀抱里,胸襟明阔,全身的脉络亦感到畅快而爽洁。在营房蹲久了有些烦腻,上山砍柴、捡柴,既是一种心理调节也是一种深入自然、了解自然和亲近自己生存环境的劳动方式。

砍的和捡来的棍柴,大部分用于食堂,部分便用来生火取暖,宿舍里各班排集会,生一团火,将破旧土屋烘得暖洋洋的,就寝熄火后还有融融余热,战士们入睡很快,一整夜都不会感到清寒。值班室通宵达旦,尤其是在帐篷里,燃一小堆柴火也能使人提起精神。云南冬天的白日,暖如春季,但在夜间和清晨还是真实的寒冻,尤其是在海拔甚高的高原山区。

有山柴生火取暖自然不差,但屋内难免烟熏烟绕、灰飞尘积,既影响营房卫生又不安全,我们便尝试着烧炭,这是南山坡下一个废弃的土炭窑启发了我们。山沟里还留有一个四川籍陆军战士,曾经烧过炭,他便成了我们的技术指导。

烧炭用柴,须用质地坚实的杂木。杂木都杂生在荆棘丛、悬崖峭壁和溪涧旁边的乱石中,伐来颇不容易。这些不成材的东西,一刀砍下去震得虎口生痛,而且砍不了几棵手上就出血泡了,折腾一日半天,手上都缠上了手巾或布条。不断地爬山涉涧、披荆斩棘,脸上、手臂、两腿留下了条条点点的破皮伤痕。有时不慎摔倒而不见了踪影,多是滚进深草沟和灌木丛里去了。

杂木砍来以后,锯成两尺来长的一截截,然后将其捆成直径一尺许的一捆捆,不须晒干就可塞进窑肚中去。土窑外形是一个圆拱形的土堆,一人多高,直径不到三米,中空,穹隆顶部的中心有一个出烟孔,周围开有五六个生火口和一个装柴取炭的大窑门。杂木捆不能乱塞进去,还必须同时塞些易燃的枯柴间隔;第一层紧凑竖放整齐后,再叠第二层第三层直至窑顶。

将大窑门泥封后,便开始在各个小窑口生火。一个窑口一个人,用易燃的干树枝生火塞进去。窑内已塞满,火焰只往外窜,得用扇子扇,没有扇子就拿自己的军帽、衣服使劲地摇晃,用嘴鼓吹已灭的烟头,忙得很紧张,一个个满脸的汗、鼻涕、眼泪、泥灰烟末。战友们隔远处望见我们这几个生火烧窑的,说像几个山民在烟火中猫着腰挖穿山甲,又像是窃贼盗墓掏东西,更像是丧魂落魄的山鬼在烧香磕头,嘴里还不断地戏笑咒骂,将这山沟的冷清气氛也打破得热闹了。

当窑顶的出烟孔冉冉升起的黑烟逐渐变成青白色,各个窑口的火已生着,不须再扇风,并可将生火口封住,让杂木柴在窑肚内自行焖燃,只要那缕青烟没有断灭,就证明是正常的,生火成功,不必管它了。待到过了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青烟逐渐细小至消失,那窑里的炭也就烧成。

烧出一窑炭,可应付一个冬季和早春的所需。休息日,在这炭火上烧土豆、烤松子,放一个陶钵炒香椿、加热冷菜冷饭,搁一个脸盆热汤下菜芯解馋,还可在炭火边学习、写信、唠家常,围着炭火搞娱乐活动,为军营内的官兵增添了不少的乐观情绪。

1999.5


曾宪荣:男,1948年11生,湖南省南县荷花村人,湖南城市学院教授,广东华商学院、天河学院聘用教授,中国书画家、水彩画家、作家,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学院,进修结业于中央美院。先后担任高校美术系主任、党总支书记、艺术学院院长等职,益阳市前届美协副主席。1969年在解放军昆明空军部队从事文艺宣传并开始文艺创作,1975年复员到地方后从事农业生产、电影放映、器乐演奏、广告策划和艺术教育工作。中国画、水彩画、书法作品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时代画报》《国画家》《中国画》《美术大观》《艺术与繁荣》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收入《诗书画印精品集》《当代美术(1978-2008)三十年》等大型艺术作品集,入选空军昆明军区、湖南省、全国美展,在北京、天津、郑州、桂林、南宁、合肥、台湾以及东京、维也纳、伦敦等地展出或获奖,被徐悲鸿纪念馆、台湾乾隆艺术馆、美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高校及海内外友人收藏。1995年举办《南县风情》个人水彩画展,2015年参加国际(中国深圳)文博会“当代水墨名家精品展”。文学作品收入《中华散文百年精华》《中国当代诗词荟萃》等文学作品专集,获2006年-2008年度中国大众文学百花奖。多篇文学艺术论文在《文艺评论》《国画家》《中国画》《装饰》《大视野》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主编高校美术与设计教材及实践指导教材8部,出版个人画集5种,文学著作10部。

  ◆投稿须知

《楚风文艺家》以“弘扬民间文学,发掘未来文学之星,不慕名家,只推佳作”为宗旨,高端、大气、厚重。本平台自2023年元月开始,设如下几个栏目:

【玄幻小说】【灵异小说】【悬疑小说】【官场小说】【都市小说】【社会小说】【言情小说】【乡土小说】【史海钩沉】【红色记忆】【奇闻轶事】【神游物外】【楚风走笔】长期征稿。来稿须原创首发,字数不限,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来稿即视同编辑有权修改,阅读量2000人次以上者,推荐到纸刊正式发表。如30天内未在本平台刊发,作者可自行处理,不另通知。


稿费约定

●发文后一个月内:

2000~2999阅读量的,稿酬50元;3000~3999阅读量的,稿酬100元;4000~4999阅读量的,稿酬200元;5000~5999阅读量的,稿酬300元;超(含)6000阅读量的,稿酬500元;超(含)10000阅读量的,稿费1000元。

●发表作品,所得赞赏60%归作者本人,入作者稿酬,40&归平台维护费用。

●所有稿酬毎月月底奉发,作者须加主编微信或编辑部微信领取。

●特别声明:请作者尊重编辑劳动和平台推广,作品一旦发布不能随意撤销和删除。如遇省以上国家行政机构和文艺团体评奖等意外情况,非删掉不可,须交纳300至1000元编辑推广费,才可撤销删除。




主编:王真波  副主编:陈 乐

编辑部主任:子 雅

编辑:如风 刘平孝 杨天军 阳迅 王生平(特邀)

QQ:1720154020

微信公众号:chufeng16

Email:1720154020@qq.co

本期制作:安子琪

本平台每周二、四、六更新



楚风文艺家

如果您觉得文章还不错,就请点击右上角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转发到朋友圈。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喜欢就请关注我们吧!

精彩好文,等你来哦


 2024《楚风文艺家》第1305期

申明:配图源自网络,侵权联删。

楚风文艺家
《楚风文艺家》弘扬传民间文学,发掘未来民间文学之星,不慕名家,只推佳作,是本公众号办刊的宗旨。我们力推民间文学原创精品,倾力打造成鲜活的民间文艺现场、超拔的精神高地。请各位读者关心支持《楚风文艺家》!让我们携手前行,共创美好文艺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