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风文艺家‖楚风走笔】曾宪荣《鳝鱼泥鳅的故事》

文摘   文化   2024-10-19 08:23   湖南  

总第1294



鳝鱼泥鳅的故事

曾宪荣(湖南)




我曾经幻想着要写一本关于捉鳝鱼泥鳅的书,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正与鳝鱼泥鳅打着勤密的交道,用双手的技巧将其猎为我的收获。

捉鳝鱼泥鳅,首先要会识洞寻洞。鳝鱼洞很易辨识,有进眼也有出眼,距离不过两尺来许,出口清晰,进口因鳝的排泄往往泛出细沙或泥浆且洞口很小。稻田里的鳝鱼在浅水泥层中,抓起来很方便,用中指或食指顺溜光圆润的洞壁缓慢行进,估计手指已接近鳝鱼的颈腰际时便可旋指抓住,连泥带鳝一同丢到篾篓里。尽管鳝鱼浑身滑腻,但因中指两旁有食指与无名指紧贴辅助,卡住了鳝鱼的脊骨,它无论怎样挣扎也是溜脱不了的。沟港渠塘边的鳝鱼洞则不同,因无人事侵扰,冬眠、春夏活动栖息都安然处之,产卵、孵幼鳝也都在这里,因此洞很大,而且有旱洞和水洞相通。旱洞口可方便其捕食蚯蚓、虫蝎或乘凉,水洞可方便其在水中猎食小鱼小虾等水中生物。因洞穴比较大,有时也有蛇类钻到里面作暂时的栖息,抓鳝人在洞口看到蛇或在泥穴中抓到蛇是不稀奇的,但一般都是无毒的“水蛇”,大而无毒的蛇如“笋壳斑” 和既小又毒性重的“桑树根”、“土皮”、“青竹飚”之类,是不会到这狭小的天地来的。水蛇虽无毒,抓在手里有一种冰凉粗糙的感觉,令人毛骨悚然,必须紧快撒手,不然会被缠绕咬伤。蛇不栖息在泥水中,偶尔侵占鳝鱼洞只是扮演着散兵游勇的角色,它是借鳝的旱穴掠食到青蛙、田鼠等美食以后才溜回到自己的根据地。蛇的栖息地一般都处在废土包、杂草岗和坟山坪等比较阴暗而又不易被水淹的地方。

泥鳅的洞眼很不规矩,有进眼却没有出眼,或者有出眼却找不到进眼,洞也不深,令人很难琢磨,大概因其身材短小、动作机灵加之钻泥速度太快,其行迹被它搅混了。麻风细雨天,泥鳅在人踩的脚眼里嬉戏,水是浑的,用双手连泥带鳅轻轻地捧起,随即放进篓子里便成,动作连贯且有快慢节奏,很是惬意。俗话说得好:“小孩要哄、泥鳅要捧”,真是不虚其言的经验之谈。在水中捉泥鳅,如若不带泥抓光身的,再大的手掌再大的气力也无济于事。短小精瘦颜色浅淡如青黄、青绿的泥鳅生活在水稻田里;而肥硕青黑的都钻栖在粪凼、沼泽塘中,要待水退干涸后,用瓦锹之类的工具,或者用两手的五指拼拢当锹揿去稀泥层才能弄到这些健壮的精灵。

我抓鳝鱼泥鳅,从来没有用过鳝鱼篓、鳝鱼钩或用铁器掀洞穴,也不在夜间燃火把照捕出洞乘凉猎食、傻乎不动的鳝鱼,我觉得这种方式体现不了我的技术。 抓鳝鱼泥鳅全靠自己的双手,而且非常勤快以至养成了习惯,就是不需抓来做菜肴也要寻洞穴抓出来玩耍一番。小鳝比筷子还短自然不屑一顾,抓出来就丢了,大的有一酒盅口粗重达半斤八两的,令人称羡,喜滋滋弄回家中炒作菜或炖汤羹。抓的鳝鱼泥鳅多了,就盐腌熏干后备作临时油炸,很简便做下饭菜。白日里插秧割禾,我看见鳝洞就手痒,抓到后在膝盖上摔两下就不动弹了,塞到腰围裙里,半天时间便有三两斤的所得。雨天披蓑衣拱戴笠下田捧泥鳅,常是忘记按时回家吃饭,一身水浸泥糊。我钻研这技术,父母亲从未教过我,他们任我也乐意我玩这挖洞掀泥的儿戏;但也好像认为抓这样多的生命有点造孽,母亲从来就不乐意动手剖杀这些可怜活物,更不沾筷子。父亲和弟妹倒是乐得口福,一钵味美鲜香,吃得笑口流涎,我当然窃喜也自鸣得意,常是忘形地在桌前比划着捧捉的招式与技术。

鳝鱼泥鳅是什么东西变的,为什么都生活在水中、有血无鳞、肉奶奶圆溜溜的而又一种长一种短呢?不知在哪一天空闲的时候,我从祖母的口中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很长一个时期,人类充斥着贪欲、残忍、掠夺与战争,苦难笼罩人间,上界神仙便布道教化凡人,要他们弃恶从善,和平地休养生息,因而世间便有了信神修身的风气,在寺庙庵堂中削发修行的和尚尼姑也便多了起来。“方中(仙界)只七日,世上已千年”,人类自身的教化效果如何?上界便派南海观世音菩萨下凡来巡察。观音菩萨变成一个年轻的女子来到人间,在田间碰到了一位化缘的和尚,便与他结伴同行。才开始,和尚倒是斯文拘谨,目不斜视,一副六根清静的模样。观音欲试其德性深浅,便在行程中幻化出一条水漫田塍的水沟,并佯装害怕又羞于赤脚,便求和尚背她过去。和尚见四野无人,又推辞不过,就背将起来。这和尚见女子青春貌美,现又伏在他的背上,早已神慌意乱,行至半途中便忍不住在女子的身上捏了一下。观音见这和尚还有如此邪念,即刻现出菩萨原形,气愤地将他一掌推入水田之中说:“你尘缘未了,有辱佛门清戒,正果难成,罚你在泥沼中钻泥打洞再经磨练吧!”只见那和尚匍伏在泥水中,倾刻间身躯化为乌有,腹肚中的肠子一截截衍化成了一条条鳝鱼,四肢的手指脚趾,便蜕变成了一条条泥鳅……

这一则联系着天上人间和善恶美丑的神话传说,使我有过久远的疑惑与感慨,当我每次下田捕猎鳝鱼泥鳅的时候,都会在脑海中重复这个故事,猜想着这两种背负罪孽的生命,不知将还要经历多长的赎罪旅程。同时,也因听到关于它们由来的故事后,我亦逐渐开始感到心虚和害怕起来了,更多地是可怜这些弱小的生命。从那以后,我再不剖杀它们,捉到后将其用水养起来,然后卖出去让别人如何处置都不管,眼不见为禁。

在生活困难、粮食紧缺的时期,我的技术倒是有用的。那时每日三餐、两餐的饭都吃不饱,更难想一年到头能吃上几口猪肉,有不花钱自己抓来的鳝鱼泥鳅作菜,自然是代替了时常的开浑打牙祭。抓得多了,弄到小镇上卖了换几元几角的文具钱和零花钱。舅舅在公社里当通讯员,一天到晚跑腿的事多,生活不规律,常饿肚,有时候母亲便炖一碗叫弟弟送去,隔着竹蔑片织的篱笆墙递给他充饥。我在县城里读书时,也常带点烘干油炸拌辣椒的鳝鱼泥鳅到学校里作下饭菜,使简单的吃食得以调节。

鳝鱼泥鳅是南方水田中最常见也是捉不尽的两样活物,农家历来认为它不是正经的盘中餐,尤其是绝对不能上堂皇的酒席筵面,就像乌龟王八狗肉蛇肉不能上桌一样被视为禁忌,一般是为那些偷鸡摸狗、不务正业、讨米叫化之流所猎食。现在,这两样东西倒成了酒楼饭馆的珍肴,炖火锅作头菜,且道不尽滋身补血强肾壮阳的种种好处,现代营养学的推崇真得令时人刮目相看了!可是,农家至今也还不把这两样东西当作珍稀,常常讥笑那些弱不禁风的斯文人和大腹便便的款大哥为之倾倒垂涎,倒是认为:农家的伢儿们在泥汤里滚打、捕鱼捉蟹,确是一种锻炼体格、变得机灵能干的劳动游戏。

1998.11


曾宪荣:男,1948年11生,湖南省南县荷花村人,湖南城市学院教授,广东华商学院、天河学院聘用教授,中国书画家、水彩画家、作家,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学院,进修结业于中央美院。先后担任高校美术系主任、党总支书记、艺术学院院长等职,益阳市前届美协副主席。1969年在解放军昆明空军部队从事文艺宣传并开始文艺创作,1975年复员到地方后从事农业生产、电影放映、器乐演奏、广告策划和艺术教育工作。中国画、水彩画、书法作品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时代画报》《国画家》《中国画》《美术大观》《艺术与繁荣》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收入《诗书画印精品集》《当代美术(1978-2008)三十年》等大型艺术作品集,入选空军昆明军区、湖南省、全国美展,在北京、天津、郑州、桂林、南宁、合肥、台湾以及东京、维也纳、伦敦等地展出或获奖,被徐悲鸿纪念馆、台湾乾隆艺术馆、美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高校及海内外友人收藏。1995年举办《南县风情》个人水彩画展,2015年参加国际(中国深圳)文博会“当代水墨名家精品展”。文学作品收入《中华散文百年精华》《中国当代诗词荟萃》等文学作品专集,获2006年-2008年度中国大众文学百花奖。多篇文学艺术论文在《文艺评论》《国画家》《中国画》《装饰》《大视野》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主编高校美术与设计教材及实践指导教材8部,出版个人画集5种,文学著作10部。

  ◆投稿须知

《楚风文艺家》以“弘扬民间文学,发掘未来文学之星,不慕名家,只推佳作”为宗旨,高端、大气、厚重。本平台自2023年元月开始,设如下几个栏目:

【玄幻小说】【灵异小说】【悬疑小说】【官场小说】【都市小说】【社会小说】【言情小说】【乡土小说】【史海钩沉】【红色记忆】【奇闻轶事】【神游物外】【楚风走笔】长期征稿。来稿须原创首发,字数不限,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来稿即视同编辑有权修改,阅读量2000人次以上者,推荐到纸刊正式发表。如30天内未在本平台刊发,作者可自行处理,不另通知。


稿费约定

●发文后一个月内:

2000~2999阅读量的,稿酬50元;3000~3999阅读量的,稿酬100元;4000~4999阅读量的,稿酬200元;5000~5999阅读量的,稿酬300元;超(含)6000阅读量的,稿酬500元;超(含)10000阅读量的,稿费1000元。

●发表作品,所得赞赏60%归作者本人,入作者稿酬,40&归平台维护费用。

●所有稿酬毎月月底奉发,作者须加主编微信或编辑部微信领取。

●特别声明:请作者尊重编辑劳动和平台推广,作品一旦发布不能随意撤销和删除。如遇省以上国家行政机构和文艺团体评奖等意外情况,非删掉不可,须交纳300至1000元编辑推广费,才可撤销删除。




主编:王真波  副主编:陈 乐

编辑部主任:子 雅

编辑:如风 刘平孝 杨天军 阳迅 王生平(特邀)

QQ:1720154020

微信公众号:chufeng16

Email:1720154020@qq.co

本期制作:安子琪

本平台每周二、四、六更新



楚风文艺家

如果您觉得文章还不错,就请点击右上角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转发到朋友圈。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喜欢就请关注我们吧!

精彩好文,等你来哦


 2024《楚风文艺家》第1294期

申明:配图源自网络,侵权联删。

楚风文艺家
《楚风文艺家》弘扬传民间文学,发掘未来民间文学之星,不慕名家,只推佳作,是本公众号办刊的宗旨。我们力推民间文学原创精品,倾力打造成鲜活的民间文艺现场、超拔的精神高地。请各位读者关心支持《楚风文艺家》!让我们携手前行,共创美好文艺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