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1307期
徜徉在橄榄坝
◎曾宪荣(湖南)
退伍二十年后的暑天,我很脫洒也是专程一往到了澜沧江畔的景洪市,而且还在橄榄坝逗留了一天一晚。
从景洪乘便车到勐腊,只是想看一看滇南沿途的热带雨林和民族村寨,而在这个临近中老边界的小镇只转了半个小时,汽车司机办完了事我就跟车返程。可是我不想就这样匆匆地来回一趟,中途便请司机朋友将我抛在了橄榄坝,时间已是晚上十点多钟了。所以对橄榄坝的钟情,是因为曾从文艺作品中对它有过较深的印象;那些表现傣家人生活环境与民族风情的歌舞、摄影、影视剧和绘画作品,很多都取材于这里。
夜深中的勐罕小镇,四周都被黑幕笼罩,使我辨不清方位也不知如何去向,穿街而过的景勐公路两旁,只有零星的几点灯火,地面还在散发的热辐射令人无有倦意、头脑清醒。不熟悉环境也为避不测,我择明亮处走向小镇的中心。
看到有政府的办公楼、招待所、邮电局、银行、公安派出所、大小商店和集贸市场,这个小镇上具全一般集市中的各个管理部门与服务行当,我忘记了身在异乡且孤单独行,莫名的提防心理已放松下来。
又见到有热闹的娱乐场地,围墙及入口处的两边栏杆,均用竹篾编织成各种几何纹样的图案,油漆的孔雀蓝、橄榄绿、玫瑰红一类的颜色很醒目也很漂亮。
还有被竹丛和芭蕉树掩映、亮着霓虹灯的竹楼里,传出民族歌舞的音乐,葫芦丝与巴乌奏响的旋律在空中飘荡,寂静的深巷不乏活泼的情调。
一条主街的两旁设有小吃摊,安置矮竹桌、竹躺椅、竹矮凳、竹蒲团。空气中飘溢油烟气味,夹带有植物丛林送来的芳香。
到这里旅游的好像不多,行人稀少,但也见有着装时髦的年轻人结伴散步,傣族老人用水烟筒遮住半边脸在街边闲聊。街头停有小轿车,摩托不时掠过,抄北方口音的游客在电话亭向外地通话。
——橄榄坝的勐罕小镇还没有沉睡,也和内地不出名的乡村集镇一样,已显现出了几分现代文明的流行气息。
己晚至深夜十二点了,随便吃了点干粮,入住小镇的水电招待所里。一整天的奔波早已疲乏,酣睡中梦见凤尾竹下一群孔雀灿烂开屏。
翌日大早,我就来到镇上的集贸市场。昨晚经过这里时空荡寂寥,黑灯瞎火,只几个守摊的,也有衣裳破旧的乞讨者倦缩在水泥地上;现在却人声鼎沸,各种热带疏果、生产生活用品、机织手工花带、草编木雕玩具、茶叶山药摊满整个市场,着民族服装的男女老少人挤人。我将整个市扬兜览一圈后,找人家借了一辆单车,匆匆行进在去乡下傣寨的公路上。
橄榄坝是一个狭长椭圆形的盆地,虽然与滇中的昆明坝、玉溪坝相比小得多,但置身它的腹地,忽略四周远山的陪衬,感觉是回到了内陆湖区的平原。这里有水面不小的湖,星星点点的水塘,平整肥沃的田地,曲折交错的田塍与村道。一丛丛凤尾竹、一棵棵芭蕉树、一块块玉米地、一片片甘蔗林和一个个竹楼,都搁在一望平阔的原野上。黑顶跷角的竹楼一排排隐藏在茂密的芭蕉林中,高干的椰子树和槟榔树是各家各户的方位标志,顶端成簇的条形叶片,像时尚青年的秀发清晰而活泼。一种在旱地上生长的“黑心树”(树干中心有一个深色的斑纹),也能生长在这里的浅滩洼地上成片成林,树干上长出颇具滑稽味的“寿星砣”,通体墨黑,像湖区岸边的老柳生发出满头嫩绿明黄的细枝很好看;林中有牛狗彘鸡觅食,一派平静平和、美可适人的乡村景象。
傣家竹楼,不完全是用竹子结构而成,其柱、梁、檩、椽都用木料,阁楼离地面两米来高,设固定的木板楼梯供人上下。楼下除立柱外无任何遮挡,四方通透,可停放车辆、农具、杂物、饲养牲畜,燃炊做饭、生活起居一应在楼上。一般的竹楼只有一层,屋顶用机制窑烧瓦,一片片只有书本大小没有沟槽和连接角,像方正的水层岩片一层层排列,屋脊屋檐有翘角和孔雀形的装饰。听傣家人讲,过去不盖瓦,全用茅草,阁楼地板是多层竹篾铺垫;城里仿造的竹楼、宾馆、风雨棚设施,只是外形像而实际是预制件拼搭的现代建筑。景洪市东南郊有一片被洪水冲刷过的开阔地,存有几栋茅草盖顶的竹楼,才是傣族人传统的式样,其所有的用料都是竹材,而这种竹楼现在很少见了。
傣族人的水井,一般建在远离竹楼集中、挨近村道的空敞处,为防尘屑污染,井上用砖石建成半球体形状,粉饰后绘有彩色图案纹样,开有一人多高的拱门供人进出,穹隆顶上筑二三级精巧上釉的塔形装饰,拱门外两侧立对称的“四不像” 或图腾之类的吉祥物雕塑,整个水井造型酷似古代战将的头盔。水井旁有着筒裙的妇女操长把的水瓢取水,石板阶磴与石板路从井口延伸到林荫深处,环境幽静,人物优雅,是一种纯美的傣乡风情。
橄榄坝的公园小巧精致,是以寺庙、金顶白塔为主体的热带植物园。油棕、芭蕉、竹林、槟榔树、浓郁的花草丛中,点缀竹亭、竹楼、小径;湖边停靠十多米长的游览船,船头伸出一簇一根根几尺长短粗细不一的角状物,绘有红、黑、白的环形花纹,极富民族装饰特色。还有弄仔、弄英(小伙子、小姑娘)踏着象脚鼓节奏的歌舞表演。公园与村寨通透相连,不购门票自由进出,不多而文明的游客在悠闲散步,穿黄袈裟的傣族男孩追逐嬉戏,黑羽红冠的火鸡点缀在篱笆墻内外的各处,推着单车卖菠萝斗笠、孔雀翎的妇女着装朴素得体而漂亮。村道旁几架小吃摊上的酸木瓜、米酒、水煮西葫芦,是传统风味的傣家小吃,摊主和言悦色,无招徕客人的喧嚷。宽敞整洁的寺宙内香烟缭绕,老年男女整齐地盘腿坐蒲团,在主持的引领下拖腔曳板地诵经文,没有一丝杂乱的声响,一派虔诚肃穆的气氛。
村寨到处是绿色植物,花草藤萝攀附在房前屋后和走道两厢的篱笆墙上,高过人头,参差错落有序,更使处处显得人影稀疏、清新宁静。——在植被丰盈的村寨徜徉,于不知不觉中被自然畅神浴体、涤尽心尘。
我没有在勐罕乡村绘制一张写生画,也没有品味一口傣乡的米酒和云茶;却特意买了一束几十根的孔雀翎,带着一个吉祥的梦告别了橄榄坝。
1997.2
曾宪荣:男,1948年11生,湖南省南县荷花村人,湖南城市学院教授,广东华商学院、天河学院聘用教授,中国书画家、水彩画家、作家,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学院,进修结业于中央美院。先后担任高校美术系主任、党总支书记、艺术学院院长等职,益阳市前届美协副主席。1969年在解放军昆明空军部队从事文艺宣传并开始文艺创作,1975年复员到地方后从事农业生产、电影放映、器乐演奏、广告策划和艺术教育工作。中国画、水彩画、书法作品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时代画报》《国画家》《中国画》《美术大观》《艺术与繁荣》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收入《诗书画印精品集》《当代美术(1978-2008)三十年》等大型艺术作品集,入选空军昆明军区、湖南省、全国美展,在北京、天津、郑州、桂林、南宁、合肥、台湾以及东京、维也纳、伦敦等地展出或获奖,被徐悲鸿纪念馆、台湾乾隆艺术馆、美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高校及海内外友人收藏。1995年举办《南县风情》个人水彩画展,2015年参加国际(中国深圳)文博会“当代水墨名家精品展”。文学作品收入《中华散文百年精华》《中国当代诗词荟萃》等文学作品专集,获2006年-2008年度中国大众文学百花奖。多篇文学艺术论文在《文艺评论》《国画家》《中国画》《装饰》《大视野》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主编高校美术与设计教材及实践指导教材8部,出版个人画集5种,文学著作10部。
◆投稿须知◆
《楚风文艺家》以“弘扬民间文学,发掘未来文学之星,不慕名家,只推佳作”为宗旨,高端、大气、厚重。本平台自2023年元月开始,设如下几个栏目:
【玄幻小说】【灵异小说】【悬疑小说】【官场小说】【都市小说】【社会小说】【言情小说】【乡土小说】【史海钩沉】【红色记忆】【奇闻轶事】【神游物外】【楚风走笔】长期征稿。来稿须原创首发,字数不限,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来稿即视同编辑有权修改,阅读量2000人次以上者,推荐到纸刊正式发表。如30天内未在本平台刊发,作者可自行处理,不另通知。
◆稿费约定◆
●发文后一个月内:
2000~2999阅读量的,稿酬50元;3000~3999阅读量的,稿酬100元;4000~4999阅读量的,稿酬200元;5000~5999阅读量的,稿酬300元;超(含)6000阅读量的,稿酬500元;超(含)10000阅读量的,稿费1000元。
●发表作品,所得赞赏60%归作者本人,入作者稿酬,40&归平台维护费用。
●所有稿酬毎月月底奉发,作者须加主编微信或编辑部微信领取。
●特别声明:请作者尊重编辑劳动和平台推广,作品一旦发布不能随意撤销和删除。如遇省以上国家行政机构和文艺团体评奖等意外情况,非删掉不可,须交纳300至1000元编辑推广费,才可撤销删除。
主编:王真波 副主编:陈 乐
编辑部主任:子 雅
编辑:如风 刘平孝 杨天军 阳迅 王生平(特邀)
QQ:1720154020
微信公众号:chufeng16
Email:1720154020@qq.co
本期制作:安子琪
本平台每周二、四、六更新
楚风文艺家
精彩好文,等你来哦
2024《楚风文艺家》总第1307期
申明:配图源自网络,侵权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