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风文艺家‖楚风走笔】曾宪荣《看戏成瘾》

文摘   文化   2024-10-01 11:02   湖南  

总第1286


看戏成瘾

曾宪荣(湖南)



荷花嘴人不但能谙熟各地方语訁腔调,而且见识多,兴趣也广泛,具有湖区人民的乐观精神与豁达胸怀,尤爱热闹喜看戏。小镇离县城不远,又处东西南北交通的中心地带,文化娱乐气氛很浓,也自然陶冶出了一方民众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精神嗜好。

解放初期,老街南头的窑货院中,还保存有一个吊脚楼形制的小戏台,面积不过四五十平方米,这里经常有皮影戏、地花鼓、空中扯线使“木脑壳”人物灵活动弹的木偶戏看。演出大都在白天,开演前总有几十分钟的锣鼓齐鸣,谓之“打闹台”广告观众,将一条麻石街敲打得“热闹伤了!”吸引着卖鱼的,走亲戚过路的,住街做活看生意摊子的,都出两毛钱进院子挤在坛坛罐罐的空隙地,踮脚仰脑看得入神,舍不得花钱的也隔着竹篱笆花眼看便宜戏。

小镇西北角的沙滩上,一年也总有一两次大“把戏团”来圈场地、围幕布、搭架树杆、耍杂技玩马戏,惊险骇人的“空中飞人”、“幺姑娘跑马”、“断头再接”都是荷花嘴人百看不厌、津津乐道的精彩节目。

农历五月的小端阳、大端阳节,河水清洁河面宽阔,不像现在这样水面狭窄支离破碎滩多水浅,四乡的群龙在此聚会,彩绘的真龙船假龙船竞渡争强。每条龙首有一骄健男子倒立“洋雀”,两只脚像灵巧的手臂一样应着助威鼓点指挥划手们齐心奋桨。两岸人山人海,花花伞、亮斗笠、黑脑壳,形形色色组成两条壮阔逶迤的观众带,将齐头并进的赛舟夹在河中间,形成一个偌大的水上运动场。人们一边看划船比赛,一边看河中心几条帮船上高扎草台的文艺演出,数条双桨划子穿梭在水面送演员、送道具、送食品。赤膊露臀的儿童在浅水处成群嬉戏,一个个像浪里白条。——这种热闹非常的场面,比江浙一带“社戏”的古朴民俗还多十分的浪漫色彩。

在小镇的乡村旮旯,是不难寻到娱乐场面的。如今很难听到的华容人的民歌,南边人的放牛山歌,汉寿人的“三棒鼓”,湖北人的“渔鼓”弹唱、打快板(“数来宝”)等民间说唱艺术,真是屡见屡听不鲜。其中华容民歌尤富浓郁的生活情调,大都出自年轻农妇之口,一亮嗓便是几首十几首韵味十足的新颖词句。还有一种最常见的名叫“赞土地”的文艺形式,一把胡琴、一根竹管子、一支叽喇子配一套响器,伴一位主唱的歌手,俨然是一套精干的吹打班,经常出现在婚嫁喜庆的人家——“何处江村有笛声,声声尽是迎郎曲”,将农家的俚俗风情展现得异常的火热、浓烈。

住在产子坪渔村的外祖父,不知从哪里学得很多音乐知识,会拉四弦胡琴自伴自唱,还吹得一手流畅自如、怡然动听的竹笛,他所演奏的乐曲中居然还有《梅花三弄》、《苏武牧羊》这类的古雅音乐。老人年近八十高龄时,牙齿脱落,可他唱出的民歌《八音调》还字正腔圆、饶有情趣,此曲还被记录下来登载在县级文艺刊物上。临近小镇的荷花村,有一位盲人“毛瞎子”,拉大筒娴熟花鼓戏的各种调式曲谱,也能演奏时新歌曲,是远近闻名的一把胡琴手,乡村组班子搞文艺宣传,红白喜事闹洞房唱夜戏都离不开他,可惜三十多岁只身流浪在外病死他乡。小镇上有一位左姓年轻人,家里开铁匠铺他不学打铁,从小爱模仿戏台上的角色,稍长后扮生、旦、净、丑颇具看相和艺技,找个堂客也擅青衣水袖,俩口子不会别的只会唱戏而且还唱出了名声,后来干脆挑头组团献艺跑四方。

荷花嘴老街与区公所之间的空隙地,(地底下原是一个废剅口,现已建成电力站)逢年过节临时扎有朝西面堤的高脚木架舞台,台前的空阔地、堤面和堤坡是恰好的观众席位。这里除召开群众大会或批斗“地富反坏右封资修”外,多作为文艺演出场地。在这里看戏当然是不要钱的,自由的观众都无终日劳累的倦容,穿家机布、抹腰围裙、也不乏补丁衣和红绿花衣裳,都还利索整洁,在这里偷乐消闲,替古人抹泪唏嘘、叽喳起哄、说长道短,同样也在这里编造出一个个文雅的、粗俗的、风流泼辣的新故事。文化革命中,这里成为电影放映场,南征北战的红卫兵和文艺宣传队,也都凭藉它抖擞革命精神,一展“造反有理”的战斗风姿。

区公所西北角的戏院子,夹在堤沿一线民居茅草屋的中间,坐西朝东背枕河床,是荷花嘴方圆十多华里仅有的一个演出场所。院厅内东头有楼座,西头是悬空吊脚的木板戏台,整个院子塞满可容上千人的观众。厅内六根大柱上的小支柱,像伞骨一样顶撑起整个戏院的大瓦屋顶,每当观众暴满场内无插足之空时,顽童们爬到大柱丫巴处稳稳当当洋洋自得地看热闹、打磕睡也掉不下来。戏院当然不像现在的荷花剧院(后来又拆掉了)这样高大、宽敞、明亮、冷火阒烟,但四季红火,演出卖座率高,服务也周到。有人领你对号入座,有人胸前挎一个四方浅底的木盘将整齐放置的香烟、瓜子、糖果、槟榔送到座位上来,两分钱一杯的茶陪你看戏享用不时还有人提壶添开水。散戏后,场地和靠背长条木凳也打扫擦拭得整洁。荷花嘴流动人口多,就近几里路远的男女老少都结伴赶夜路来看戏,不乏一群新老戏迷,基本观众不少,各方剧团都要插空排档来此开台。

解放初期,不知哪来的一个“劳工京剧团”,在荷花嘴剧院一演就是一个多月,那团里一名演青衣花旦的主角叫刘慧芳的技艺,一时倾倒了小镇湖乡无数观众。“华容京剧团”原属上海马派京剧艺术的分团,解放前四处献艺,转点华容县时遵国家文化部的通知被当地人民政府接管,正式编制为县级文艺团体,也曾来这里演出,令荷花嘴人大开眼界。还有常德京剧团、汉寿汉剧团如“瑞林班”、“天然班”、行头不怎么好的“烂布班”等都来过荷花嘴。常德京剧团演出的《真假美猴王》、《大闹天宫》是令人惊叹的精彩武打戏,紧锣密鼓掌声迭起的热闹气氛,使场外购不到戏票的青壮戏迷四处翻墙越壁,令剧场管理人员防不胜防。其它如长沙、益阳、宁乡、沅江、津市、岳阳、醴陵、武汉等地的湘剧、花鼓戏、楚剧、巴陵戏、京和戏及至木偶戏、皮影戏、杂技等都曾在这个简陋的院子里展示过各自的艺术特色。记得汉寿汉剧团是每年必来,因我老家是汉寿的,剧团文武场面的乐手跟父亲攀老乡就常借住在我家,他们几乎每晚都带我到戏台上玩,剧团一来就是十几天个把月的连台本。

荷花嘴人都爱看戏,老戏迷们看戏看得多、入了神、也成了瘾,更是浮夸自己的见识,绘声绘色地讲梅兰芳、马连良都来过这个四壁有罅缝的戏院子,这自然是不可信。但是,湖南花鼓戏的名艺人余菊生、杨保生、何冬保、胡华松等是本地观众最熟悉的倒是不假,他们组班子带班子辗转湖乡并曾打进省城长沙名声雀起,来湖区总要在荷花嘴演出他们的《刘海大砍樵》、《山伯访友》、《蓝吉子扳砖》、《八百里洞庭》等拿手好戏。那时我还看不懂戏,只会看奇异花俏的服装、迷睛晃眼的色彩、刀枪剑戟的形状,听锣鼓琴弦的鸣响。但是,演员们那种全身心投入与声情并茂的神气,很使我感动,常常将我的情绪引入到了一种真实而朦胧的想象与美感意境中去,也开始琢磨人生做事为活着怎么还少不了这样一种逗人喜怒哀乐的玩意呢。

到戏院子看戏,经济条件稍好的人购票坐位子看连台本,条件次乎的看单场,不少市民和帮工做零活的都不放过看一节尾声(大结局)——“敞门戏”。节日里的地花鼓、踩莲船、蚌壳戏、“三花子”(小丑)的独角戏也在这里登台。单位上的京剧、花鼓戏爱好者,也拉几个搭档借行头演不收钱的折子戏《追韩信》、《上轿》、《瞎子闹店》、《小砍樵》过过唱戏的瘾。由于戏院子远近闻名,演戏看戏也就成了荷花嘴的代名词,妇人们哄伢子:“听话,夜里带你到戏院子去玩”。农民在田里搭腔:“来了戏班子,戏院里有戏看啦!”渔民撑船荡桨结伴而行:“搞了几个钱看几场戏去”。无聊打赌的人也用请看戏做砝码,“输了的做东请看戏!”年头年尾,正月腊月,夏忙秋收以后,荷花嘴人都以能看上几场戏为享受、舒服,觉得精神洒脱也倍感风光得意。如果家里来了稀客朋友,安排看戏,自然是最平常、最恭敬、最热情的招待了。

荷花嘴人将看戏、好熟闹当成自己生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也在这种活泼的风情中逐渐提高了自己看戏和欣赏文艺的品位。他们对所欣赏的对象要求甚是苛刻,要看真实立体的演出:电影戏摸起来是一块布,扁的假的;收音机里的戏是空的,看不到、没有味;只有眼门口人演的戏,摸起来有血有肉才可信、过瘾。——这也许是如今的电视机普及到了乡镇角落的千家万户,人们反倒感到文艺生活缺乏,还巴望文艺团体送戏到农村的一个原因吧。

1997.10


曾宪荣:男,1948年11生,湖南省南县荷花村人,湖南城市学院教授,广东华商学院、天河学院聘用教授,中国书画家、水彩画家、作家,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学院,进修结业于中央美院。先后担任高校美术系主任、党总支书记、艺术学院院长等职,益阳市前届美协副主席。1969年在解放军昆明空军部队从事文艺宣传并开始文艺创作,1975年复员到地方后从事农业生产、电影放映、器乐演奏、广告策划和艺术教育工作。中国画、水彩画、书法作品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时代画报》《国画家》《中国画》《美术大观》《艺术与繁荣》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收入《诗书画印精品集》《当代美术(1978-2008)三十年》等大型艺术作品集,入选空军昆明军区、湖南省、全国美展,在北京、天津、郑州、桂林、南宁、合肥、台湾以及东京、维也纳、伦敦等地展出或获奖,被徐悲鸿纪念馆、台湾乾隆艺术馆、美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高校及海内外友人收藏。1995年举办《南县风情》个人水彩画展,2015年参加国际(中国深圳)文博会“当代水墨名家精品展”。文学作品收入《中华散文百年精华》《中国当代诗词荟萃》等文学作品专集,获2006年-2008年度中国大众文学百花奖。多篇文学艺术论文在《文艺评论》《国画家》《中国画》《装饰》《大视野》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主编高校美术与设计教材及实践指导教材8部,出版个人画集5种,文学著作10部。

  ◆投稿须知

《楚风文艺家》以“弘扬民间文学,发掘未来文学之星,不慕名家,只推佳作”为宗旨,高端、大气、厚重。本平台自2023年元月开始,设如下几个栏目:

【玄幻小说】【灵异小说】【悬疑小说】【官场小说】【都市小说】【社会小说】【言情小说】【乡土小说】【史海钩沉】【红色记忆】【奇闻轶事】【神游物外】【楚风走笔】长期征稿。来稿须原创首发,字数不限,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来稿即视同编辑有权修改,阅读量2000人次以上者,推荐到纸刊正式发表。如30天内未在本平台刊发,作者可自行处理,不另通知。


稿费约定

●发文后一个月内:

2000~2999阅读量的,稿酬50元;3000~3999阅读量的,稿酬100元;4000~4999阅读量的,稿酬200元;5000~5999阅读量的,稿酬300元;超(含)6000阅读量的,稿酬500元;超(含)10000阅读量的,稿费1000元。

●发表作品,所得赞赏60%归作者本人,入作者稿酬,40&归平台维护费用。

●所有稿酬毎月月底奉发,作者须加主编微信或编辑部微信领取。

●特别声明:请作者尊重编辑劳动和平台推广,作品一旦发布不能随意撤销和删除。如遇省以上国家行政机构和文艺团体评奖等意外情况,非删掉不可,须交纳300至1000元编辑推广费,才可撤销删除。




主编:王真波  副主编:陈 乐

编辑部主任:子 雅

编辑:如风 刘平孝 杨天军 阳迅 王生平(特邀)

QQ:1720154020

微信公众号:chufeng16

Email:1720154020@qq.co

本期制作:安子琪

本平台每周二、四、六更新



楚风文艺家

如果您觉得文章还不错,就请点击右上角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转发到朋友圈。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喜欢就请关注我们吧!

精彩好文,等你来哦


 2024《楚风文艺家》第1286期

申明:配图源自网络,侵权联删。

楚风文艺家
《楚风文艺家》弘扬传民间文学,发掘未来民间文学之星,不慕名家,只推佳作,是本公众号办刊的宗旨。我们力推民间文学原创精品,倾力打造成鲜活的民间文艺现场、超拔的精神高地。请各位读者关心支持《楚风文艺家》!让我们携手前行,共创美好文艺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