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版)向仙虹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包容性低碳发展的影响——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财经   2024-08-19 12:30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包容性低碳发展的影响——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作者简介

向仙虹(1990—),女,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瀚月(1998—),女,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杨国歌(1989—),男,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

基于资源编排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立足空间视角,探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赋能包容性低碳发展的内在机理和空间效应。以 “宽带中国” 战略作为准自然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宽带中国”战略能够在规模和效率上促进包容性低碳发展,并且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即对邻近地区表现为政策红利的扩散效应,对相似地区则表现为虹吸效应;进一步对政策红利的扩散效应进行分解,发现空间红利溢出具有叠加效应,即在试点城市之间的溢出效应大于对非试点城市,激发了“1+1>2”的倍增效应,实现政策试点强强联合。“宽带中国”战略可以通过数字普惠金融、绿色技术创新及创业活跃度来促进包容性低碳发展;在科教资源较好、市场一体化程度较高、行政等级较高和人口集聚越明显的城市中,“宽带中国”战略对包容性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宽带中国”战略;包容性低碳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绿色技术创新;创业活跃度

引用格式

向仙虹,张瀚月,杨国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包容性低碳发展的影响——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4,26(4):3-20.


点击音频

收听本期内容提要

❖ 论文体例、参考文献格式等请参见本刊官网和公众号,投稿请前往

https://sdjm.cbpt.cnki.net


一、研究背景

在全球变暖和资源约束的多重压力下,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是各国政府面临的重要议题。全球气候变暖不仅会引发极端气候灾难,产生粮食危机,还会影响人类健康,对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都构成严重的威胁。

中国经济发展的城乡差距大、环境治理成本高和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依然存在,制约着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也意味着,简单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已无法适应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兼顾社会包容和绿色低碳的包容性低碳发展是实现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包容性低碳发展是兼顾社会公平和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具体而言,这是一种协同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包容、代际公平和可持续、绿色生态的综合发展模式,充分体现了效率、公平等多重属性,其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强调社会公平和绿色发展,符合当前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包容性低碳发展兼顾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到的在经济发展中需兼顾区域协调和绿色发展的问题,如何实现包容性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大力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宽带中国”战略为实现包容性低碳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宽带中国”战略极大地助力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传输纽带和数字要素载体,具有时间继起性和空间压缩性,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约束,扩大城乡区域广阔的覆盖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区域资源利用效率,助力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绿色技术进步,赋能经济低碳可持续、社会公平和区域协调发展,为中国包容性低碳转型注入了活力和动力。

二、创新之处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从研究视角来看,本文从资源编排理论与资源基础理论视角,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准自然实验,探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包容性低碳发展的影响,丰富了包容性低碳发展的相关文献;进一步讨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包容性低碳发展的机制与路径,加深了对提升包容性低碳发展作用渠道的理解。从研究内容来看,本文考虑“宽带中国”战略对中国包容性低碳发展的空间“双刃剑”效应,从向心力和离心力两方面来全面剖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包容性低碳发展的空间效应,并深入分解政策的空间溢出效应,验证了存在“1+1>2”的空间红利叠加效应,提高了政策评估精确性,挖掘了政策空间溢出效应的双重性。同时,本文还从科教资源、营商环境、市场化程度、城市等级规模等多方面考察“宽带中国”战略对包容性低碳发展的异质性影响,为政策制定提供了详细的经验证据。从研究数据来看,本文基于包容性低碳发展的基本内涵,从规模和效率两个视角测度包容性低碳发展,更全面和客观地测度包容性低碳发展

三、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资源编排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立足空间视角,以 “宽带中国” 战略作为准自然实验,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赋能包容性低碳发展的内在机理和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宽带中国”战略能够从规模和效率上促进包容性低碳发展;并且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进一步对“宽带中国”战略红利的扩散效应进行分解,对邻近地区表现为政策红利扩散效应,且该空间红利溢出具有叠加效应,即在试点城市之间的溢出效应大于对非试点城市,激发了“1+1>2”的倍增效应,实现政策试点强强联合。在进一步分析中发现,“宽带中国”战略可以通过数字普惠金融、绿色创新及创业活跃度来促进城市包容性低碳发展;同时,在科教资源较好、市场一体化程度较高、城市等级较高、人口集聚越明显的城市中,“宽带中国”战略对包容性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

(二)研究启示

第一,加强城市数字基建,全方位助力实现包容性低碳发展的新动力。中央政府应进一步优化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的顶层设计,明确其在推动包容性低碳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打造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数字技术为核心、新兴领域为主体的现代化新型基础设施体系。科学规划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与规模,优化区域数字基建布局,发挥领头羊的示范作用,通过建设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发展等措施,推动数字基建与实体经济有机融合,激发城市包容性低碳发展活力。

第二,充分发挥数字基建的空间效应,促进包容性低碳发展。数字技术能有效打破区域行政壁垒,促进要素信息资源在区域间自由流动,提高政策红利外溢效应,并通过试点城市示范建设带动周边邻近地区可持续发展,实现“1+1>2”强强联合的政策效果;但也需要注意政策空间效应产生的虹吸效应,着力避免不同城市间的零和博弈,为不同级别和类型的城市提供公平获取资源、实现包容性发展的机会。同时,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制定经济环境政策,充分考虑城市科教资源、市场一体化程度、城市等级及人口集聚情况制定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战略。

第三,充分用好数字普惠金融,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和激发城市创业,因地制宜探索包容性低碳发展新路径。随着数字技术的运用,进一步优化资本市场,缓解融资约束,鼓励企业绿色创新,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高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创新驱动。重视再次分配过程中转移支付的引导激励作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防止收入差距两极分化,培育实现包容性低碳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新途径

(全文刊发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第3—20页。

 ※ 阅读提示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电子期刊已上线,新增目录链接功能,敬请扫码体验!

往期回顾

· 2024年第1期

· 2024年第2期

· 2024年第3期

· 2024年第4期

· 2024年重点选题

· 2023年总目次


欢迎关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是由北京市重点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以经济管理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本刊选题突出学术性和创新性,注重前瞻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研究方法注重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