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版)石冠峰、刘澳龙|工匠精神对员工主动变革行为的影响研究

财经   2024-06-06 17:31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

工匠精神对员工主动变革行为的影响研究

作者简介

石冠峰(1969—),男,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澳龙(2000—),男,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通信作者

摘要

工匠精神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日渐成为组织行为学研究领域的重点话题。基于自我一致性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以和谐型工作激情为中介变量、领导底线心智为调节变量,从个体视角构建工匠精神影响员工主动变革行为的有调节中介模型。对在两个时间点收集到的397份有效员工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工匠精神能够正向影响员工主动变革行为;和谐型工作激情在工匠精神与员工主动变革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领导底线心智不仅负向调节工匠精神对和谐型工作激情的积极影响,而且会削弱和谐型工作激情的间接中介作用

关键词

工匠精神;和谐型工作激情;主动变革行为;领导底线心智;自我一致性;自我决定

引用格式

石冠峰,刘澳龙.工匠精神对员工主动变革行为的影响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4,26(3):86-97.


点击音频

收听本期内容提要

❖ 论文体例、参考文献格式等请参见本刊官网和公众号,投稿请前往

https://sdjm.cbpt.cnki.net


一、研究背景

在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工匠精神(craftsman spirit)成为广大劳动者劳动实践的精神升华,是企业实现提质增效、行业突破关键技术封锁等目标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实践中,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在突破现状、追求创新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工匠精神不仅仅局限于制造业的工作场所中,在服务业等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各类工作场所中均能发挥其时代价值,并且有学者开始研究普遍工作场所中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然而,当以往在制造业等领域提到的工匠精神延伸到各类工作场所之后,组织奋力培育员工的工匠精神是否也能够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行为,鲜有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主动变革行为(taking charge)是典型的主动行为之一,员工的主动革新水平能够增强企业适应环境变化所需的动态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探讨工匠精神是否能够激发员工表现出更多的主动变革行为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认识到工匠精神的具体功效,激发企业塑造员工工匠精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创新之处

本文结合自我一致性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深入剖析工匠精神对员工主动变革行为的影响机制,纳入和谐型工作激情作为中介变量以及领导底线心智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本文一方面为工匠精神理论框架的丰富和完善作出了贡献,同时也明晰了工匠精神影响员工主动变革行为这一具体主动行为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

三、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自我一致性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考察了工匠精神通过和谐型工作激情对员工主动变革行为的作用机制以及领导底线心智在模型中的调节作用。本文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工匠精神对员工主动变革行为具有正向影响,拥有工匠精神的员工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并倾向于在产品、服务方面追求完美,技能精通、知识完备支撑起改进组织功能的变革意愿,并表现出更多的主动变革行为。第二,和谐型工作激情在工匠精神与主动变革行为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工匠精神蕴含对工作的精业敬业和信念责任,将会带来工作中的积极情感,高度负责的信念将促使员工热爱自己的工作,将工作内化到个人身份之中形成和谐型工作激情,进而在组织中积极提出变革想法,做出主动变革行为。第三,领导底线心智这种一维思维方式在工匠精神对和谐型工作激情的影响过程中起调节作用,当领导底线心智高时,追求短期利益目标与追求长远发展目标相冲突,领导者是团队权威人物,员工则会主动减少工匠精神的外在表现以迎合领导要求和期待,这不仅会削弱工匠精神对和谐型工作激情的积极影响,还会进一步降低员工主动变革行为的表现程度。

(二)实践启示

首先,企业应认识到工匠精神在改进组织功能和帮助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方面的关键作用,着力培育员工工匠精神。企业应该将工匠精神价值观的培育作为精神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团队领导也应该尽力提供工匠精神培育的工作环境。例如,领导者对员工在追求精益过程中出现的差错予以包容,提供必要的工作资源和心理资源鼓励员工追求品质和注重细节,鼓励员工以自我认可的工作方式完成任务,通过设定组织规范嘉奖在团队中形成或将要形成工匠精神的员工,发挥榜样作用,强化员工奉献自我、爱岗敬业的精神理念。总之,组织应该重视员工工匠精神的塑造,为组织功能的改进提供支撑平台。
其次,组织要关注工作激情,激发员工和谐型工作激情。和谐型工作激情在工匠精神与主动变革行为的关系中发挥关键作用。组织应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各方面出发,如在员工招聘和晋升过程中将自主性取向、外倾性等因素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筛选出更易形成和谐型工作激情的员工进入组织,顺利实现工匠精神培育后的积极行为外显;或者鼓励员工以自我认可的工作方式完成任务,促进工作动机的内化,采取情感手段关怀员工并满足他们的基本心理需求,基于上述措施使员工在团队活动中保持活力与激情。
最后,工匠精神向员工行为的转化和外显并非是无条件的,员工工匠精神的作用效果会受到领导底线心智的制约。企业要注意更新各级领导者的个体思维,促使领导者协调好追求高质量与保证底线结果间的关系,使上级和团队成员双方共同进行一场“精神革命”,从而避免工匠精神的良性外显受到抑制。具体而言,组织应该提供柔性考核细则和多样化考核方式,不以单纯的绩效目标作为验收团队成果的唯一指标,进而减少领导者对短期绩效目标的过度关注而导致的单维思维。此外,组织可以单独识别员工与领导的工作思维方式,将目前工匠精神水平较高的员工分配到并未具有底线心智的领导的团队中,在团队人员配备上避免工匠精神的效能浪费。

(全文刊发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4年第3期第86—97页。

 ※ 阅读提示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电子期刊已上线,新增目录链接功能,敬请扫码体验!

往期回顾

· 2024年第1期

· 2024年第2期

· 2024年第3期

· 2024年重点选题

· 2023年总目次


欢迎关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是由北京市重点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以经济管理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本刊选题突出学术性和创新性,注重前瞻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研究方法注重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