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版)张毅、王军|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

财经   2024-08-07 17:35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

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

作者简介

张毅(1995—),男,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王军(1970—),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通信作者

摘要

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基于2001—2021年中国27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能够提升城市创新能力且结果具有稳健性,但不同区位条件、要素禀赋或设立批次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城市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出异质性特征。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要素集聚和市场竞争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影响城市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机制变量。基于研究结论,从推动生产要素高效集聚和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进而更好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功效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要素集聚;竞争效应;城市创新能力;创新

引用格式

张毅,王军.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4,26(4):68-82.


点击音频

收听本期内容提要

❖ 论文体例、参考文献格式等请参见本刊官网和公众号,投稿请前往

https://sdjm.cbpt.cnki.net


一、问题提出

对外开放是中国过去四十年经济发展的核心特征,也是创造“中国式增长奇迹”的重要原因。在经历了先试先行、全面发力的数轮扩容之后,目前中国设立运行及获批在建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区)数量已达21个。自贸区在拓展国际经贸合作、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和推动区域经贸体系变革等方面持续发挥关键作用,初步形成了多点突破、各有特色的协调统筹开放态势。

对外开放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继续在自贸区框架下深化制度创新和推进高水平开放是新发展阶段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现实任务。近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复杂变化,全球疫情大流行与多种全球性危机叠加等外部环境使得中国经济平稳运行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传统国际经贸秩序对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乏力,这意味着中国不能局限于既有的治理思路,要多措并举挖掘高水平对外开放对经济发展的正向作用渠道。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典型事实是对外开放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同步提升。对于一个开放经济体而言,贸易开放对中国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不可忽视。首先,自贸区的发展有效促进了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进程,不断降低贸易壁垒,推动商品流通和服务交流,间接促进技术、知识的传播,实现技术合作的目的和创新水平提升。其次,凭借更具开放性的优势使得自贸区区域能够吸引更多外商直接投资和外企研发部门的入驻,间接提升本地区的创新水平。自贸区作为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的“排头兵”和“领头雁”,其全方位的政策试验和制度创新对其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明显的辐射效应,那么自贸区通过践行高水平对外开放进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正向机制是否存在呢?基于此,本文构建分析自贸区设立如何影响微观市场主体创新行为的数理模型,选取中国278个地级城市2001—2021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探究自贸区设立驱动城市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影响路径,通过阐释自贸区对创新型国家与开放型经济体构建所能发挥的支撑作用,以期为中国在当前和未来继续完善自贸区制度提供政策参考。

二、创新之处

相比于已有研究,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包括:第一,本文构建数理模型阐释自贸区设立作用于城市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通过考察自贸区设立的政策效应并使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发现,生产要素集聚和竞争效应强化是自贸区设立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两个关键渠道,完善了自贸区研究在数理模型方面的技术处理;第二,本文样本数据的选取细化到中国城市层面,并使用城市创新能力指数以克服传统文献在指标选取方面的缺陷,利用双重差分法更加准确地识别自贸区设立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第三,影响机制方面,现有文献大多从单一视角讨论自贸区对创新发展的影响,本文将自贸区发展、生产要素集聚、竞争效应和创新能力纳入统一分析框架,论证并得出自贸区通过促进要素集聚和强化竞争效应进而正向作用于城市创新能力这一研究结论。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尝试考察自贸区设立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经济绩效,理论机制分析表明,自贸区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吸引了生产要素集聚并强化了市场竞争机制,进而有效促进了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以自贸区设立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本文通过采集2001—2021年278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并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政策评估方法展开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自贸区设立促进了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自贸区设立时间越久,其对城市创新能力发展的正向效应越明显;一系列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自贸区设立并不具备普适性的政策效应,受设立时间、批次顺序等条件的影响,自贸区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典型的异质性特征事实。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首先,自贸区设立对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的牵引作用已经显现,那么如何抓住自贸区发展契机,打造更高水平的开放型创新平台和全方位开放经济体制显得尤为重要。第一,在开放型、创新型体制改革和建设过程中,要及时总结推广现有自贸区在创新发展方面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在充分考虑地区适用边界和要素禀赋条件及国家宏观经济发展阶段等因素的情况下,及时向非自贸区城市积极推广,以便在更大区域范围内促进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第二,在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要给予高新技术产业更多的政策支持,不断优化城市创新生态环境,集聚一大批人才、技术、资金、信息和教育等复合创新要素,全面提升城市创新水平。

其次,自贸区设立通过实现生产要素的高效集聚进而促进城市创新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更好地吸引、扩充和配置生产要素以丰富城市要素禀赋是自贸区建设在当前和下一阶段亟待思考的关键问题。第一,要凭借自贸区设立的政策红利吸引劳动要素集聚,营造自贸区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各地的人才政策要以自贸区建设为依托,加快构建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谋划自贸区人才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形成自贸区区域高水平人力资本建设高地,着力打造和建设人才集聚发展平台。第二,要尽快在自贸区制度框架下出台外资机构相关权益保护法律法规,为资本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提供良好的法律、制度保障,以国际化、市场化和法制化的营商环境为资本要素集聚保驾护航。

再次,自贸区设立伴随的竞争效应强化是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关键,通过营造公平竞争、公开透明、公正廉洁、高效运行的市场环境,自贸区对城市创新能力的辐射作用还可以得到进一步加强。第一,在企业层面,要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尊重市场主体地位,减少政府直接干预,实现各类创新要素的有效流动及优化配置,强化广大市场主体采取创新行为的内生激励。第二,在产业层面,自贸区园区规划应以国家重大产业发展战略为抓手,以重大科研试验平台和产学研一体为依托,协同攻关突破重大技术理论,积极布局现代高端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现代高端装备制造以及以科教文卫为主的现代高端服务业,以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纵向协调及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转型促进创新发展

(全文刊发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第68—82页。

 ※ 阅读提示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电子期刊已上线,新增目录链接功能,敬请扫码体验!

往期回顾

· 2024年第1期

· 2024年第2期

· 2024年第3期

· 2024年第4期

· 2024年重点选题

· 2023年总目次


欢迎关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是由北京市重点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以经济管理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本刊选题突出学术性和创新性,注重前瞻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研究方法注重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