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版)曾经莲、周菁|智能制造促进了企业融通创新吗?

财经   2024-12-10 10:00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

智能制造促进了企业融通创新吗?

作者简介

曾经莲(1981—),女,南华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讲师;周菁(2001—),女,南华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硕士研究生,通信作者

摘要

融通创新对于解决单一主体创新能力不足有重大意义。信息化浪潮下,智能制造有利于推动链上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成果共享与合作创新,成为促进企业融通创新的新手段。基于2010—2021年中国A股制造企业的经验证据,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政策冲击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方法,探究智能制造对上下游协作主体间融通创新的作用渠道与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智能制造对企业间融通创新具有正向效应;(2)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增强动态能力和缓解融资约束是智能制造促进企业融通创新的重要传导途径;(3)分属于大型、成长期、激烈竞争行业以及可持续经营能力较强的企业,引入智能制造对融通创新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研究结果证实了智能制造可以赋能企业融通创新提升,可以为政府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政策决策提供理论参考与现实依据

关键词

智能制造;融通创新;动态能力;融资约束;全球价值链

引用格式

曾经莲,周菁.智能制造促进了企业融通创新吗?[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4,26(6):79-93.


点击音频

收听本期内容提要

❖ 论文体例、参考文献格式等请参见本刊官网和公众号,投稿请前往

https://sdjm.cbpt.cnki.net


一、问题提出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目前,中国在创新方面相较发达国家而言仍存在较大差距。同时,中国基于专利质量的技术创新对于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力度有限,且存在专利“创新假象”,致使中国制造企业可能面临创新活力不足、全球价值链处于“低端锁定”等困境。技术创新作为一种投入成本不可逆、产出不确定的高风险活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企业资源的约束,越发显示出企业间风险共担、资源共享的合作创新模式的必要性。如何合理提高企业融通创新水平、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已成为学术界和政府部门重 点关注的热门话题。
在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的科技与产业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蓬勃兴起。其中,智能制造作为核心驱动力之一,正引领着制造业向更高层次跃升。它不仅标志着传统制造业理念的革新,更成为了各国调整产业结构、重塑竞争优势的战略支点。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剖析智能制造能否促进企业融通创新水平提升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对此,企业能否抓住智能制造这一时代机遇,实现融通创新?智能制造对融通创新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是怎样的?现有研究尚未对以上问题给出明确答复,因此,有必要对上述问题进行量化评估和进一步分析讨论。
二、创新之处

本文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1年沪深A股制造企业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探究智能制造对链上企业融通创新的作用机理与影响路径。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在于:(1)拓展了融通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已有文献多基于智能制造视角研究其对企业创新及创新绩效等方面的影响效果,而有关智能制造对新型创新范式——融通创新的作用效果研究仍十分鲜见。因此,本文基于上市公司经验数据对智能制造与融通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充分论证。(2)拓展了智能制造价值创造领域。现有文献多从单一主体的独立行为展开,而本文将研究视角转换到智能制造企业上下游创新主体间的协作共赢方面。(3)揭示了智能制造促进企业融通创新的动力机制,并从企业规模、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维度探究了智能制造对企业融通创新的异质性影响,为政府推广和实施智能制造试点政策、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助力中国加速迈进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实践启示。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2010—2021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智能制造对企业融通创新的影响效果,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智能制造有利于企业融通创新。第二,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智能制造可以通过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强动态能力以及降低融资约束三条路径助力企业提高融通创新意愿。第三,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智能制造对大型企业和成长期企业均有促进作用;智能制造对企业融通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在行业竞争程度较为激烈、可持续经营能力较强的企业,对于行业竞争程度较弱、可持续经营能力较弱的企业而言,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综合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政府层面,以智能制造为抓手,引导企业积极完成智能化转型。智能制造在当前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政府可以通过提供专项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等激励手段,降低企业在智能制造设备和技术升级中的投资成本。同时鼓励企业开展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搭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圈,促进企业与外部创新主体的合作与交流,引导企业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并进一步关注企业微观特征,鼓励大型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部署中小型企业开展智能制造,从而构建大中小型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融通创新特色载体,打造融通创新发展新范式。
企业层面,首先,应推广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在企业设计、生产、管理、物流等流程中的应用,进一步建立智能技术管理平台,通过制定明确的智能技术管理标准,健全技术研发与治理框架,包括数据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共享的全流程管理,确保智能技术研发的质量和安全性。其次,通过智能制造技术培训和引进专业人才等手段,借助技能溢出效应,提升企业劳动者整体的智能制造技能和认知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最后,推动智能制造技术在企业各个业务环节的应用,提升业务流程的智能化水平,从而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参与融通创新活动。

(全文刊发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4年第6期第79—93页。

 ※ 阅读提示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电子期刊已上线,新增目录链接功能,敬请扫码体验!

往期回顾

· 2024年第1期

· 2024年第2期

· 2024年第3期

· 2024年第4期

· 2024年第5期

· 2024年第6期

· 2024年重点选题

· 2023年总目次


欢迎关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是由北京市重点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以经济管理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本刊选题突出学术性和创新性,注重前瞻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研究方法注重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