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吗?
作者简介
摘要
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实背景下,政府能否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进而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10—2021年26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熵权法分别测度城市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并引入信息熵概念计算得出均等化程度,据此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并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提升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水平与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两条作用路径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此外,对西部和低均等化城市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研究的政策启示在于: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仍需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需要发挥公共服务财政支出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及其赋能功效;同时根据区域发展情况、均等化程度实施差异化供给策略,提升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引用格式
程波辉,罗培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吗?[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4,26(5):3-16.
点击音频
收听本期内容提要
❖ 论文体例、参考文献格式等请参见本刊官网和公众号,投稿请前往:
https://sdjm.cbpt.cnki.net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中国政府治理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基本公共服务,是指从合规、合需、客观、主观、相对、发展等属性出发,以满足居民在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领域的必要生活需求为核心,由政府所主导提供的一系列普遍化、同质化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即缩小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距,实现同等水平发展,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与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尽管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应正确认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尚存的问题,例如服务供给总量不足,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尚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结构化短板突出,文化、医疗类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差距显著,严重阻碍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整体进度;供给模式过于单一,公共服务领域的市场化转型进程缓慢,仅靠政府供给难以满足民众多元化需求。因此,亟需规划并开展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填补服务供给总量缺口与解决供需不平衡等问题。这对高质量发展时代背景下缓解相对贫困、推动乡村振兴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作为一项长期发展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于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推行并深化,这是中国进行内部经济结构反思性调整、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进行转型的重大创举,对中国突破经济增长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样,政府在注重对传统制造业进行“降本增效”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也高度重视社会领域诸如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力求从技术、结构、制度三方面均衡发力以解决地域间发展不平等、不充分的问题。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探究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及均等化问题,对于拓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的理论视域以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进程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二、创新之处
本文的贡献在于:第一,从理论上廓清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与均等化程度的积极影响,深化了有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社会效益的研究;第二,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当前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作为研究切入点,有助于体现中国情境和本土化研究,从实践角度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政策安排提供了指导;第三,厘清了战略实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并结合公共财政支出水平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促进效果,解构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黑箱”,为进一步深化基本公共服务结构要素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启示。
为深入分析和探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否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产生影响,本文使用中国地级市数据进行了相关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城市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第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差距,促进均等化进程的影响作用为正;第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存在公共服务财政支出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两条可供选择路径,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通过加大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水平与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两条路径间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促进效用在发展水平及均等化程度不同的地区存在着明显差异,而对不同规模城市的城乡均等化程度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能起到的促进作用并无明显差别。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的政策启示如下。
第二,充分发挥公共服务财政支出的调节作用。一方面,应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投入力度,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与覆盖范围,着力实现民生事业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应优化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空间结构布局,保障薄弱领域、落后地区的财政供给充足,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高效化、高质量发展。尤其需要加快农村地区道路设施、教育文化单位、医疗卫生机构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进程,加大社保、医保等社会保障服务覆盖范围与报销力度,为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兜底保障。
(全文刊发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4年第5期第3—16页。)
※ 阅读提示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电子期刊已上线,新增目录链接功能,敬请扫码体验!
+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