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炎热的天气使人体排汗量加重,因此腋下会发出许多让人觉得尴尬的气味,这种令人窒息的味道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人体的体味主要来自于汗腺,而汗腺又分为小汗腺和大汗腺。
小汗腺分布在全身的皮肤表面,排出的汗液主要由水分和盐分构成,质地呈水状,略带酸味,主要作用是调节体温,并将热量带出体外。
当环境温度升高或人体活动引起身体发热时,小汗腺会通过分泌汗液来加速散热,以保持体温平衡,从而保护身体脏器功能的正常运转。
大汗腺又叫“顶泌汗腺”,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腋下、脚掌和额头等部位。
这些位置的大汗腺数量较多,负责分泌大量的汗液,这种汗液里含有蛋白质和脂肪酸等,产生不饱和脂肪酸和氨等刺激性物质,由于大汗腺分泌的汗液较多,进而产生体臭,这也是狐臭的来源。
但是据说这股味道在中国也只有少数人身上才有?
最古时候这种气味被称为“胡臭”,就是胡人的体臭,根据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的《寒柳堂集》中记载:“咱国‘胡臭’在先,后有‘狐臭’。因腋下之臭,先起胡人,传入华夏,故称‘胡臭’”。后来,因觉得胡字有歧视的意味,所以改称为“狐臭”。
不过现代据科学考证,4万年前世界上所有人都有狐臭,人类的祖先走出热带非洲,进入亚热带的亚洲时,第16号染色体中部的ABCC11基因上第538位碱基发生基因突变,导致腋下、耳道内的大汗腺分泌减少,进而狐臭消失。
这个突变基因发生在东亚,因为出汗变少,更加适应温带的寒冷气候,但这个基因又通过家族遗传得以保留,所以中国人的狐臭比例只有5%。
古人对于这种味道也是非常受不了,尝试过不少办法,最早记载处理狐臭的方法是晋代大医仙葛洪所作的《肘后急备方》:“鸡舌,藿香,青木香,胡粉各二两,为散。纳腋下,绵裹之,常作,瘥。”
元代朱震亨的《丹溪心法·拾遗杂论九十九》中记载还记载先用水洗后敷药:“狐臭用硇砂、密陀僧、明矾、铜青、白附子、辰砂为末,先以皂角水洗二、三次,后敷上,不过三次全好。”
不过这些外敷的方法,能够缓解症状,但无法完全消除。如果狐臭程度严重,外用药物的涂抹效果不明显。
狐臭对身体虽然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是对人际关系不太友好,很容易社死。
现代减轻狐臭的办法就是皮肤保持干燥、清洁,及时刮掉腋毛,每天勤换衣服,多清洗腋下,最好用能抗菌的香皂沐浴露来清洗,饮食方面少吃如洋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物。
实在介意的可以去尝试医疗手段,切除部分大汗腺。
《丹溪心法》
《寒柳堂集》
《百度百科》
《医学遗传学》
《肘后急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