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属于一种中成药,在生活当中也比较常见,触摸山药时手会感觉特别的痒,但是身上却没出现任何泛红、起疹等类似于过敏的现象,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人体中有许多的神经末梢又称传入神经末梢,而这些神经表面有着叫受体的物质,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特殊蛋白质,它们感受神经元附近的神经递质并产生相应的反应。
当触碰到山药后的肌肤会感觉奇痒无比,这是因为跟山药粘液中含有的成分有关,山药黏液质是由甘露聚糖-蛋白质分子复合物构成的,糖和蛋白质的复合物的存在导致山药黏黏的。此外还含有少量的尿囊素、胆碱、多酚氧化酶等多种酶。
山药中的尿囊素,属于乙内酰脲衍生物,而根据研究发现,尿囊素可能就是山药中的致痒物质。
目前知道的致痒物质主要分为两类:组胺类的致痒物质和非组胺类的致痒物质。
组胺类的致痒物质:包括组胺和可以刺激肥大细胞产生组胺的物质,简单来说例如蚊子叮咬后局部皮肤出现红斑以及丘疹,并伴有明显的瘙痒,这就是由组胺类物质引发的痒。
非组胺类的致痒物质:比如氯喹,菠萝蛋白酶,黑藜豆蛋白质等,其中的受体主要是“Mrgprs”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PCR)家族。触碰山药后并不会出现组胺致痒时的红斑等现象,因此推测其致痒物质可能是属于非组胺类的致痒物质。
简单来说就是摸完山药后,尿囊素就会跑到皮肤中,当Mergers接触到了之后,肌肤就会发出痒的信号。
山药产生的痒对身体是无害的,不过是会因人的敏感程度而感受“痒”是否强烈,并且山药作为存在千年的传统药食同源材料,有着极大的药用价值。
山药的原名薯蓣,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在我国有着千年历史,是最早被认识和使用的中药之一。曾在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药方》中出现过这两个名称:“薯蓣生于山者,名为山药,秦楚之间名玉延。”
据说最早关于食用山药的时间记载于《卫国志》。据该书记载,周平王三十七年,卫桓公举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向周王室朝贡,周王室用后大悦,赞其为“神物”,从此作为“四大怀药”之一的山药成为历朝贡品。
作为山中之药、食中之药的山药,不仅可被当作蔬菜烹饪做成食品,也可作为中药材,可治脾胃虚弱、虚劳咳嗽、消渴、冻疮等。
最早记载山药的药用文献是《神农本草经》:“主健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
另外还有多种记载了山药搭配各种药材相关配伍的文献,例如《圣济总录》中搭配其他药材用于治疗气阴两虚、精神恍惚:“山芋、白术各一两,人参三分。上三味,捣罗为细末,煮白面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温米饮下”;《儒门事亲》中描写如何用山药来治冻疮:“山药少许,于新瓦上磨为泥,涂疮口上。”
或是结合用枸杞子、桑椹子等这些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做茶泡饮,可补肾强身,增强抵抗力,起到较好的养生功效。
山药中含有的营养物质相对来说是比较丰富,但由于它含的淀粉比较高,吃多会加重胃肠负担,导致腹胀、便秘等情况。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不可生吃山药,可能会出现过敏、消化不良等情况。
《受体》
《卫国志》
《参考网》
《百度百科》
《百度文库》
《科普中国》
《本草衍义》
《圣济总录》
《儒门事亲》
《神农本草经》
《备急千金药方》
《山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山药致痒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及其与Mrgprs家族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