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皮|三伏天为什么这么热,我“伏”了!
时尚
2024-08-17 19:00
湖北
热热热,夏天出门的人一定有这样的感受。正值三伏天的末伏,太阳热度依旧不减,为何三伏天会如此炙热难当呢?三伏是按农历计算,大约在每年的7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汉书·郊祀志注》中说:“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也指天气太热,宜伏不宜动之意。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入伏的日期通常根据历书中的“夏至三庚”来确定,意思是说从夏至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古人以天干地支记录时间,每10天出现一个庚日,由于各年庚日不同,所以入伏的时间各年也不一样。伏天的长短主要在中伏的差别上,一般来说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但中伏天数则不固定。所以三伏有30天“普通版”和40天“加长版”的区别。但三伏天的长短并不决定其“热力值”。具体热不热得看大气环流形势,如果冷空气和台风都不活跃,副热带高压越强,持续时间长,天气也就越热。
冬病夏治是根据《黄帝内经•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是未病先防的具体运用。通常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这类疾病有两个特点,一是反复发作,二是冬重夏轻。临床上最经常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比如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咽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在三伏天这一年当中阳气最旺的时候,通过刺激穴位,能有效促进气血循环、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从而达到温阳利气、防病强身的功效。常见的“三伏贴”,就由此而来。晒背的原理类似,常被称为“天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钙吸收、提高睡眠质量,对健康也有益处。根据《黄帝内经》记载,三伏天晒背可以疏通人体的督脉和膀胱经,起到调节阳气的作用。但晒背要看体质,不是人人都适合,否则会影响睡眠质量,还有晒伤、中暑的可能。平和体质人群适合夏季晒背,手脚冰凉、怕冷畏寒等虚寒体质人群,以及长期待在空调房内、运动少、爱喝冷饮、代谢差的人群,尤其是女性,更适合晒背。如果是湿热体质,经常大便秘结、烦躁易怒、怕热喜凉、睡眠不佳,晒背无异于“火上加火”,造成体内实热更胜,容易出现皮肤晒伤、上火、睡不好等情况。尤其对紫外线过敏人群和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来说,晒背养生或多或少存在风险,更需格外谨慎。很多人认为,夏天出汗多,锻炼效果更好。但高温、高湿天气下,人体散热能力下降,过度锻炼容易导致体温过高,引发中暑、热射病等危险情况的出现。三伏天养生要以避暑为主,静以养心,多静少动。此时锻炼一定要避开高温,在阴凉的地方、凉爽的时间进行,不宜运动量过大。《黄帝内经》
《三伏天晒背是天灸》
《三伏养生四相宜》
《汉书·郊祀志注》
《中医辨证治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