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皮|喝酒伤身?那为什么古人认为喝酒养生?

时尚   2023-02-04 19:14  


春节返工后,成功的从“不想上班”的状态中迎来了第一个周末。


在节后综合征加上连上七天班的双重折磨下,有人会睡上两天缓解,也有不少年轻人会选择喝酒来释放压力。


那么喝酒真的能够减压吗?当从喝下第一口酒后,会在我们的体内经历怎样的过程呢?

我们现在喝的酒精里主要成分是“乙醇”,当它进入体内后,身体的机能就开始运作了。


摄入后的酒精会从通过口腔进入到胃中,对“胃黏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在酒精的刺激下, “胃壁细胞”开始分泌大量的“胃酸”,不断损害胃黏膜,可能会导致炎症产生,引起胃痉挛出现“呕吐”的情况。


而酒精在人体中是不需要经过消化作用的,10%的酒精会通过汗液、尿液、呼吸中排出体外,剩下90%可以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中,随着流动血液遍布全身,对各个器官造成损害,最主要分的还是布于肝脏中。


“肝脏”作为人体主要解毒器官,含有大量的酶来代谢毒素,“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起到的主要作用是代谢酒精。


部分酒精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就会变成毒性更高的“乙醛”能使智力丧失、视听幻觉、麻痹神经等。这时乙醛脱氢酶就会出马给乙醛催化氧化,乙醛很快就转化成无害的“乙酸”。


乙酸很快被人体转化能量,被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后排出体外。


人体内的代谢速率是有限度的,而且任何方式的代谢对于肝脏而言都是一种伤害和负担。


饮酒过量会让乙醛脱氢酶含量不足,无法完全分解肝脏中的乙醛,这也是为什么部分人喝酒会出现脸红等不适状况。


酒在我国已经传承了几千年历史,不少古代文献,其中有很多都有关于酒的记载,最多的就是关于喝酒能养生的记载。


那为什么现代喝酒是伤身,而古人喝酒是养生?


因为现代的酒大多为酒精,古人喝的大多为药酒。


药酒最开始是用谷类制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或动物的主体和内脏等,浸泡或煎煮在一定浓度食用的白酒、黄酒、米酒内,使药物的有效成分能够充分溶解,再经过一定时间后去掉药渣而成,或将药材与酿酒原料通过发酵等方法而制成。


药酒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在马王堆汉墓中,曾经出土过《五十二病方》,里面记载多种药酒方,能够治疗一些疾病。


并且楚人认为桂为“百药之长”,还会将桂花酿制的桂花酒,当作“贡品”用来敬神祭祖。屈原的《九歌·东皇太一》中就记载了用桂花酒来祭奠:“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汉朝时期,药酒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普及起来,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描绘过药酒的药方及作用:“妇人六十二种风,乃腹中气血刺痛,红蓝花酒主之 ”,意思是妇人经尽产后,腹部容易受到风邪侵袭,可以用酒煮红蓝花来行散淤血。


到了唐宋时期,药酒作为补酒较为盛行,大多数本草书籍等都有药酒专篇,收录各种用以治病的药酒及制作药酒的方法,如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桃花浸酒,以美容。”


明朝时期,药酒的发展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除了能够治疗疾病外,更大的用处是能够养生保健。


自制泡药酒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而且配制、保存、饮用不当也可能造成药酒变质,若擅自饮后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损伤。


酒虽然是成年人社交生活的必备品,但对身体的健康有着巨大的危害,尤其是大多数人现在属于刚阳康的状态,这个时候身体抵抗力较弱,更要去避免喝酒。


如果平日里想要通过喝酒来放松,为了身体健康着想,适量即可,酒后还可以通过喝蜂蜜水、吃葡萄等帮助酒精代谢,最大程度上降低酒精的危害。


《周礼》

《晋书》

《酒法》

《柳叶刀》

《短歌行》

《皇帝内经》

《百度百科》

《论语·乡党》

《备急千金要方》

《汉书·礼乐志》

《月下独酌·其二》

《紫桃轩杂缀·蓬栊夜话》



猫皮
本草·养生活,健康新国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