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会有一种花会不经意间变魔术般绽放出鲜红的花朵,这就是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彼岸花。那么这个“彼岸花”到底是啥呢?
许多小说和影视作品里都会有彼岸花或曼殊沙华的身影,因其独特花形与奇幻的传说,使它成了充满宗教色彩和连接生死的神秘之花。
它的本名是“红花石蒜”,在日本,春分前后三天叫做春彼岸,秋分前后三天叫做秋彼岸,而红花石蒜开在秋分时节,因此在当地被称为彼岸花。
另一个名字“曼殊沙华”则来自于梵文佛经“摩诃曼殊沙华”的音译,原意为天上之花,其颜色和形态特征,与常见的红花石蒜非常相似,故而渐渐被安上了“曼殊沙华”的名字。
红花石蒜在国内还有更多接地气的名称,由于其鳞茎具有黑色外皮,形状成坨,与牛粪的外观相似,得名“牛屎花”。
石蒜在我国有1500年的栽培历史,石蒜最初被载于宋代《本草图经》,因其“多生于山石阴湿处,根似蒜头,有特殊蒜气”,故名石蒜。
每年夏末秋初,当其他植物迎接秋天的时候,石蒜才绽放出绚烂的花朵,而它的叶子则要在花朵凋谢之后才缓缓生长。这种独特的生长模式,更为它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也引发了无数遐想。在日本,人们更是将这一特性与生死轮回、哀思寄托等情感联系在一起。
石蒜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且对气温和水分十分敏感,只会在天气转凉的秋季出现。多生于阴湿的山坡和河岸草地,而这样的环境在古代多为坟头。这样一丛丛一片片艳丽的石蒜花开在坟地附近,常让人们感到诡异和害怕。
再加上石蒜花本身的鳞茎含有多种生物碱,具有一定的毒性,可杀虫,且人们误食后常毒发身亡。由此,石蒜花“死亡花”的外号就这样口口相传,以至于人们虽然喜爱它的美丽,却又忌惮它的不详。
石蒜由于花开艳丽,常被栽种用作观赏,但其药用价值也不可小觑。石蒜的鳞茎内含石蒜碱、多花水仙碱、加兰他敏等 10 余种生物碱,能治疗小儿麻痹症和阿尔茨海默病。
虽然石蒜的名称中有个“蒜”字,但是它根本不是一种蒜。古代医者利用其治疗疔疮恶核、食物中毒、咽喉肿痛等病症,展现了其卓越的药用价值。《浙江民间草药》记载石蒜有治水肿的功效。
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指出了石蒜:“疔疮恶核,河水煎服,取汗,及捣敷之。又中溪毒者,酒煮半升服,取吐。”明确了其催吐和治疗食物中毒的功效。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红花石蒜的鳞茎虽然药用价值高,但也含有毒性。如食用不当,可能会引起呕吐、腹泻、四肢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致呼吸麻痹甚至死亡。因此在使用石蒜时,必须严格遵医嘱,切不可自行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