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一日游之鲁迅故里

文摘   旅游   2024-05-17 16:48   河南  

绍兴,古称“越州”,有着2500年的建城史,文物古迹众多,素有“文物之邦、鱼米之乡”的美称。但此行绍兴,我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鲁迅故里。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出生于绍兴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是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革命家。

                          

1892年,11岁的鲁迅就读于私塾三味书屋。13岁那年,也就是光绪十九年(1893年),祖父周福清因科举舞弊案被革职下狱,鲁迅兄弟则被送到离城三十多里的皇甫庄大舅父家中避难。周福清被判“斩监候”入狱8年,此后,周家每年必须花费大笔资金,贿赂狱吏,使周福清得以活命,因此家道中落。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散文集《病故》中可以看出家庭变故对鲁迅的深刻影响。

1898年,17岁的鲁迅离开家乡,进入金陵(南京)的新式学堂江南水师学堂学习,改名周树人。1902年,他考取留日官费生,赴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学习。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校学医,也就是此时,他的思想发生变化,认为“救国救民需先救思想”,于是果断弃医从文,希望用文学改造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1906年3月,尊母命回国与朱安结婚。秋天,鲁迅携二弟周作人一同赴日,在东京研究文艺。

1909年,28岁的鲁迅从日本回国,担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生理学化学教员、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绍兴师范学校(今绍兴文理学院)校长等职务。1912年,31岁的鲁迅受蔡元培之邀,到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工作,袁世凯做大总统后,随政府搬到北京,历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1科科长、教育部佥事。这时期,他对社会改革颇感失望,沉迷于收集研究拓本之中。

1918年,37岁的周树人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在中国杂志《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12月,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1924年,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人创办同人周刊《语丝》。

192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来访,北京方面安排鲁迅与泰戈尔会见且合照。当时中国文坛对于泰戈尔访华的评价趋于两极化,鲁迅将其访华评价为“做了一瓶香水”。

1926年8月,鲁迅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抗议三·一八惨案,被北洋政府通缉,于是南下厦门大学任文科教授。数月后,1927年1月16日,46岁的鲁迅离开厦门,18日抵达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1927年10月,鲁迅辞去中山大学职务到达上海,居住在上海公共租界北区的越界筑路区域达10年之久,也就是今天虹口区北部鲁迅公园一带。1930年起,他先后加入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27年到1936年间,鲁迅创作了很多回忆性的散文与大量思想性的杂文,并翻译、介绍外国的进步文学作品。

1936年10月19日清晨五点二十五分鲁迅在上海因肺结核病去世,享年55岁。在上海,上万民众自发为他举行前所未有的隆重葬礼,民众代表在其灵柩上覆盖写有“民族魂”的白旗,轰动一时。

鲁迅以笔代戈,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毛泽东评价他是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鲁迅故里位于绍兴市东昌坊口19号(今鲁迅路2阗号)周家新台门内,鲁迅故居含周家老台门和三味书屋。故居新台门坐北朝南为台门形式布局,前后六进,八十余间房子,连后面的百草园在内占地约4000平方米。

      

老台门第一进为台门斗,第二进为平屋和长廊,第三进楼下西侧为鲁迅在绍兴工作时的卧室,第四进为两开间楼房。楼下东首前半间称为小堂前,是鲁迅家用餐、会客的地方。后半间是鲁迅母亲鲁瑞的卧室。楼下西首前半间是鲁迅祖母的卧室,后半间作过道,第五进为厨房,第六进为三开间平屋,中间有门通往百草园。 

百草园占地约2000平方米,为周氏族人共有菜园。在百草园里,少年鲁迅发现了大自然的无穷趣味: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蟋蟀弹琴,油蛉低唱;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的何首乌;人首蛇身的“美女蛇”的传说……正是这样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才培养了鲁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众多学生心目中的圣地——三味书屋。

在孔乙己酒家门前和孔乙己对话。

和少年鲁迅一起,听鲁妈讲故事。

鲁迅的文章被选入中小学课本的篇目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少年闰土》《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故乡》《春》《阿Q正传》等。


终于把小时候读过的书,变成了今天走过的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吹着鲁迅先生当年吹过的风,走过鲁迅先生当年走过的路,仿佛聆听到他的教诲,感受到他的生活。鲁迅是那个时代,上天赐予中国最好的礼物,他用文字警醒了当时浑浑噩噩的国人和社会,唤醒了人们的思想和斗志,拯救了危难的中国。我们的国家是幸运的,每当中国走到危亡边缘,总会有仁人志士挺身而出,舍生取义。

“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

                                       ——基辛格《论中国》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选自鲁迅《且介亭杂文》中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迅先生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毛泽东主席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让我们重温一下鲁迅先生文章中的经典名句: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题)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无题)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无题)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题三义塔)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鲁迅·《悼杨铨》)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评《史记》)

2023年9月15日开始,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举行“奔流——鲁迅博物馆馆藏黄河流域石刻拓片”的特展,精选了北京鲁迅博物馆近百件馆藏文物与观众见面。通过此次展览,观众不仅能从中欣赏到黄河流域石刻艺术的精美绝伦,还能透过展览走进鲁迅的收藏世界,感悟鲁迅先生的心路历程。

我城我爱
爱郑州,爱河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