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夕阳楼

文摘   2024-09-21 10:32   河南  

今天,提起郑州的地标性建筑,通常大家会想到二七纪念塔、大玉米、中原福塔等等,其实,早在唐宋时期,郑州就有自己的地标性建筑,那就是夕阳楼。

夕阳楼始建于北魏,到了唐宋时期,就已经是和岳阳楼、黄鹤楼、颧雀楼等齐名的“唐宋八大名楼”之一。据古籍记载:“夕阳楼位于郑州城外西南五里许。楼建在三层砖楼基础上,飞檐斗拱,雕梁画柱,高耸入云,蔚为壮观。须晴日,夕阳西下时分,余辉在琼楼之巅镀上一层华丽的金色。登楼极目,看落霞映西山,彩云绕烟村,真乃绝妙之美景也。”

但因郑州地处中原腹地,兵燹战乱不断,导致夕阳楼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唐大和七年(833),给事中萧澣任郑州刺史时重修了夕阳楼。萧澣是诗人李商隐的旧知,对李商隐有引荐和知遇之恩,二人时常相伴登临夕阳楼。大和九年六月,因宰相郑注、翰林院学士李训专权,萧澣被贬为遂州刺史,后再贬为司马。九月,李商隐再试不第,独上夕阳楼登高望远,舒解心中愁绪。又闻听萧澣远谪,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登郑州夕阳楼》: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自古诗以楼起,楼以诗名,自从有了李商隐的这首诗,夕阳楼就成为当时郑州的一个文化地标。837年,李商隐第三次科举终获金榜题名,并渐有诗名,因此,后人刻此诗立于夕阳楼前。夕阳楼则因这首诗闻名天下,成为唐宋八大名楼之一,后世的文人墨客来到郑州,都会到此怀古揽胜。而李商隐这首略显消极的诗,也预示了他一生仕途坎坷,生活困顿。

唐末,风光无限的夕阳楼毁于战火宋代,夕阳楼又获重修。宋治平三年(1066年),龙图阁学士祖无择到郑州任知州,金秋时节,气爽景明,遂邀同僚在夕阳楼登高赏秋,宴会唱和。从祖无择与同僚的唱和诗(共有《和前韵诗》十篇)中可知,当时,夕阳楼附近还有亭台楼阁等建筑群。

“靖康之变”后,宋代著名文学家、诗人晁说之不止一次来到郑州,登上残破的夕阳楼并赋诗《郑州古有夕阳楼自唐末兵火后遂废况今圃田残》:“日月争流泪亦流,几年不见夕阳楼。太平时节古来少,却上迷楼一望休。”至南宋时,夕阳楼再次倾塌。南宋人朱弁在《曲洧旧闻》一书中说:“郑州夕阳楼,虽见于传记,至今不复存者,盖因废而不修也。”

明初,夕阳楼又被整修一新。永乐年间,进士冯振特意选在夕阳楼与朋友作别,著有《咏夕阳楼》诗。明代中叶以后,夕阳楼遭风雨侵袭坍圮,但李商隐诗刻碑仍存。后来,编修《永乐大典》的孙子良、河南参议高信、河南佥事曹琏在诗中都提到了夕阳楼,从曹琏的《总咏郑州怀古》中可知那时夕阳楼已废“管城一望思依依,周帝荒陵接古陂。断石久埋丞相冢,井庐犹建大夫祠。夕阳楼废回阳早,候月台空月上迟。欲步浮波追祭伯,细将列子论希夷。”

清初,夕阳楼再度重建,一代诗宗王士祯路过郑州,特意登上夕阳楼并赋诗《过郑州》“野塘菡萏正新秋,红藕香中过郑州。仆射陂头疏雨歇,夕阳山映夕阳楼。”到康熙年间,夕阳楼又废,“剩有残碑卧苍藓,斜阳去水总悠悠。”康熙三十二年《郑州志》中记载:“夕阳楼在州治西,有唐李商隐诗刻石,今废。”

清乾隆年间,郑州知州张钺重建夕阳楼,并作《重修西城楼记》,其中有“当兹楼之创始,飞檐层阁,巍然耸踞堞之上”,“乙丑秋,淫雨过度,楼忽倾颓,余择日鸠工计木……,而兹楼干是乎又焕然一新矣”等句。这时,有位仰慕中原文化的湖南诗人朱景英,来到郑州登上夕阳楼,发出了无限感慨:“独上高楼思渺然,中原形胜夕阳边。九河带雪声趋海,二室盘云势到天。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甘肃人王宪出任郑州知州,夕阳楼再一次迎来重修,王宪作《管城留别》诗四首以记之。其诗后自注云:“州城西南隅,旧有夕阳楼一座,日久倾塌,余捐资重修,悬有匾额。”晚清郑州诗人司星聚在《西城烟柳》一诗中,描绘夕阳楼上的美好景色:“林端隐堞高笼雉,叶底如簧细啭莺。偶向夕阳楼上坐,喜看图画听人声。”

民国初年,夕阳楼仍存。郑州市政协编辑印刷的《郑州文史资料》第十九辑中,载有郑州张寨街人张文德的《郑州古城貌印象》一文,其中写道:“记得1926年(民国十六年),郑州古城墙还是用蓝色砖垒成的,在城西南角建有一座楼,名夕阳楼,是用蓝砖垒成的。楼高约有两丈,宽约一丈多,成方形,里边供奉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其后,夕阳楼在民国内乱和抗日战争中彻底损毁消失,后人皆不知其所踪。

郑州商代都城遗址的西城墙和南城墙交汇处的城墙西南角,是一座高20米,宽40米的高大城台。解放后,在城台上建军用碉堡,后在碉堡位置安装防空警报,故老郑州人又称其为“警报山”。

       

2008年12月9日,在修复城南路商代城墙遗址时,工人们在警报山的一棵石榴树下,意外挖出了一块刻有文字的半截石碑。尽管只有下半部分,但残碑仍高86cm,宽57cm,厚14cm。经过清理、擦洗,碑面上以双钩线刻法雕刻的繁体“阳楼”二字清晰可见,石碑另一面的四周刻有缠枝花卉,中间字迹模糊不清。文物专家闻讯赶来,喜出望外:“这就是一直在寻找的明代夕阳楼碑啊!”2014年10月16日,郑州市政府在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城垣西南角设立了夕阳楼遗址碑。

      

根据古人留下的诗篇,夕阳楼无疑是在郑州的,但具体在郑州的什么位置?一直以来颇有争议,这块石碑的发现,就确定了夕阳楼的准确位置。尽管饱经岁月沧桑,警报山城台依然庞大伟岸,是郑州商代城墙遗址四个城角中最为雄浑坚固的,即便今天周边高楼林立,其磅礴之势依然不减。这就是李商隐诗中所说的重城,当年的夕阳楼,就坐落在这高高的城台之上。

虽然,夕阳楼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考古发掘表明,其脚下的城墙年代更早,那是3600年前,商王朝的开国之君商汤在郑州建立亳都时所修筑的城墙,也就是从那时起,郑州这座城市城址中心从未转移,古今同地,生生不息。

一直以来,夕阳楼承受的不是生存就是毁灭,不仅见证了逐鹿中原,王朝更替,也见惯了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历代文人吟咏传颂,成就了诸多传世名篇。虽然,我们今天已看不到夕阳楼了,但古人留下的诗篇却让夕阳楼成为永恒。夕阳楼觉醒了郑州的文化基因,唤醒郑州的文化自信,也为郑州的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历史上的夕阳楼几经兴废,但天下名楼莫不如此。据记载:历史上湖南岳阳楼有史可查的重修就有67次之多,现在看到的岳阳楼是1983年重修的,保持了清光绪六年重修后的原址、原貌。武汉黄鹤楼历史上重修了30次,现楼为1981年在距原址1000米处重建的,而且是钢筋水泥加电梯式的重建。江西滕王阁重修了29次,现楼为1985年建筑大师梁思先生成按宋代风格在原址重建的。山西鹳雀楼则是自元初(1222年)遭大火焚毁700余年后,于1997年在原址附近重建。这些历史上的名楼都可以重建,为什么离开我们才不过百年的夕阳楼不重建呢?

夕阳楼穿越过唐宋元明清的千年时光,是郑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最有力的证明夕阳楼是郑州文化的传承,文明的根脉,是郑州历史上一张最亮眼的名片,不应该让它只存在于古人的诗词歌赋中。中国自古就有盛世修楼的传统,重修夕阳楼将有助于郑州文明的延续,文化的复兴,中华文明不正是在屡废屡兴中走向辉煌的吗?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郑州,重修夕阳楼是民心所向,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这是2024“郑州国际商都跨年文化节”活动时,用科技手段将一座高7米的夕阳楼在原址重现。在梦幻般的灯光里,我们仿佛穿越回大唐,和李商隐一起吟诵那首《登郑州夕阳楼》。

附录: 唐宋八大名楼分别是:湖南岳阳楼(东汉)、武汉黄鹤楼(三国)、郑州夕阳楼(北魏)、山西鹳雀楼(北周)、绵阳越王楼(初唐)、江西滕王阁(唐)、济宁太白楼(唐)、山东蓬莱阁(北宋)


我城我爱
爱郑州,爱河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