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佛国——普陀山一日

文摘   2024-10-10 17:56   河南  

普陀佛国独无双,碧海金沙映石幢。”这就是古人笔下的普陀山。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市舟山群岛东南部海域,相传为观音菩萨的道场,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从古至今,普陀山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佛教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纷至踏来。

普陀山景区包括普陀山、洛迦山、朱家尖,总面积41.95平方公里。其中普陀山本岛12.5平方公里,最高峰佛顶山海拔292米。这里既有悠久的佛教文化,又有优美的海岛风光,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至东汉永平十一年,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建成。此后,佛教在中国全面开花,据史料统计,南北朝时期,全国寺院多达3万余座,僧人、尼姑至少300万人以上。这点在唐代杜牧的诗中也有体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足见当时佛教传播之广,规模之大。

                       

观音菩萨是我国百姓最熟悉的菩萨,信徒众多,影响最大。观音端庄慈祥,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度众生。观音菩萨本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为度众生倒驾慈航,现菩萨身,她是大乘佛教慈悲救世精神的最深刻诠释。古印度佛教中,观音菩萨既有男相也有女相,南宋以后,女相的观音菩萨深入人心。

普陀山寺庙众多,而我们只计划了一天的游览时间,最终,决定先看岛上著名的三大寺:慧济禅寺、法雨禅寺、普济禅寺,如果时间充足,就再看看其他的。参考网友的攻略,我们计划先乘景交车到最远的佛顶山下,再坐索道上佛顶山游览慧济寺,然后法雨寺、普济寺,再到南海观音铜像,这样从后往前游览,路线顺畅,不走回头路。

乘上缆车,正前方看到的是普陀山的第四大寺——宝陀讲寺,左边是万佛宝塔。居高临下,极目远眺,山海相连,寺院宏伟,宝塔耸立,“海天佛国”名不虚传。

             

下了缆车,登上代表消除烦恼的108级台阶,就是去往慧济寺的小路。任凭外面骄阳似火,这里却浓荫蔽日,幽静深远,还没走到寺院,心就已经静了下来。

墙上的佛顶顶佛很有意思,第一个顶是简体字,指佛顶山;第二个顶是繁体字,顶礼膜拜之意。意思就是在佛顶山上拜佛,诚意满满,心想事成。

慧济寺,又称佛顶山寺,是普陀山海拔最高的寺院。始建于明代,至清乾隆五十八年(1783),僧人能积扩庵为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僧人德化请得《大藏经》,又经僧人文正大力建造,遂成巨刹,与普济、法雨共称普陀山三大禅寺。

慧济寺依山就势,横向排列,殿堂宽敞壮丽,整座寺院深藏于密林之中,以幽静称绝。大雄宝殿为金色琉璃瓦覆顶,阳光映照之下光芒四射,形成“佛光普照”奇景,煞是壮观。

慧济寺大雄宝殿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两边侍立弟子阿难与迦叶。大殿两厢各塑有10尊塑像,是佛教传说中的“二十诸天”,后两侧供奉观音及千手观音木雕像。明万历、清康熙、清嘉庆所赐的三枚御印就藏于慧济寺,是慧济禅寺的镇寺之宝。    


1207年,陆游以83岁高龄再游普陀山,时好友小庵高禅师住持普济寺。二人在此联袂游山,参禅问道,陆游诗兴飞扬,留下《海山》《好事近》等诸多诗篇。

            

慧济寺深藏高岗茂林,翠绿清幽之中,走出山门不远,便能听见海浪声声,走近可见群岛飘渺,绝美风景令人恍若置身天国一般。

          

由慧济寺到法雨寺需经一石级小道,人称香云路,全程有石级1088层,约2华里。路西有一小溪,自山巅至山麓,一路飘流而下,淙淙汨汨之声,时有所闻。途中,光熙峰下有石似熊,翘首北望,憨态可掬,称之“白熊望月”。中途建有香云亭,游人和香客常在此驻足小憩。

           

过了香云亭向前,在陡坡转弯处,有一略呈方形的巨岩,矗立路侧,上镌四个大字:“海天佛国”,字为明朝抗倭名将侯继高所书。巨石形如镇守国门的大将军,气势威武,凛凛雄风,走过这里的人们都会长时间驻足观看。

法雨寺又称后寺,在普陀山白华顶左、光熙峰下,创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初名海潮庵。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兴修大殿,并赐"天华法雨"匾额,遂改今名。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四个字是弘一法师题写的。

法雨寺中轴线上前有天王殿,后有玉佛殿,两殿之间有钟鼓楼。后依次为观音殿、玉牌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等,现存殿宇294间。


观音殿又称九龙殿,九龙雕刻十分精致生动。

九龙殿可以说是朱元璋在南京的皇宫,这里面的黄金琉璃瓦、雕龙铸磉、九龙藻井全都是从明故宫里拆过来的,其中,九龙藻井被誉为普陀山三宝之一。

                    

在法雨寺后侧,有一庵名杨枝禅林,也叫“杨枝庵”。这里藏着普陀山三宝中的第二宝:杨枝观音碑。明万历十六年(1588),抗倭名将侯继高将收藏的阎立本和吴道子所绘的观音像勒石于宝陀寺(今普济寺)前殿,但十年后毁于兵燹。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宁绍参将刘炳文觅得阎立本观音碑拓本,遂请名匠重新凿刻杨枝观音碑并建庵供奉,取名“杨枝庵”。阎立本为唐代宫廷画家,传世作品极少,至于佛像仅此一帖。

在法雨寺还偶遇一批忠实的佛教徒。

普济寺门前的永寿桥,当地人说:永寿桥上走一走,可以活到九十九。

普济寺又称前寺,坐落在白华山南、灵鹫峰下,是供奉观音的主刹。历史上几经兴废,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敕建圆通宝殿并赐额。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又敕建佛殿,三十八年重修大殿,赐寺额“普济群灵”,改名普济禅寺。现存大殿为清雍正九年(1731)奉敕重建,有殿阁堂庑200余间。


大雨滂沱普济寺。普陀山的雨说来就来,说走就走,随意任性,姿意洒脱。

出了普济寺就看到普陀山三宝中的最后一宝:多宝塔。多宝塔高18.2米,由太湖石砌成,此塔系元代元统三年(1335),由孚中僧人云游募化时得到太子宣让王等资助修建而成,故又名太子塔。多宝塔形制特殊、构造精巧,集藏、蒙、汉文化于一体,多宝塔是目前华东地区唯一一座元代石佛塔,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接下来,乘坐景交车来到了南海观音像景区。去往观音像的路上,看到这个小伙子不顾雨后地面湿滑,全身匍匐,一步一拜,无比虔诚,他是谁?来自哪里?又经历了什么?

            

普陀山南海观音像坐落于双峰山南端观音跳的山岗上,立像台座三层,总高33米,其中,佛像高18米。只见观音菩萨左手托法轮,右手施无畏印,面朝大海,神态安祥,是海天佛国的象征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观音,是佛教信仰的核心。佛教认为观世音菩萨为大慈大悲的菩萨,众生只要诵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解脱。唐代,因避讳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去“世”字,略称“观音”。

普陀山东南部梅檀岭下的紫竹林,后人在此栽种紫竹而得名紫竹林,主要景点有不肯去观音院、潮音洞、紫竹林、光明池等。

普陀山的佛教历史悠久,作为观音的道场始创于唐代。据佛教传说,唐大中年间有一印度僧人来此,亲睹观音菩萨现身说法,故称此地为观音显圣地。唐咸通四年(863),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回国,途经普陀山,行船至莲花洋遭遇风浪,数番前行无法如愿,遂信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称“不肯去观音院”,观音道场自此确立。

宋、元两代,普陀山佛教发展很快。宋乾德五年(967),赵匡胤遣太监王贵来这里进香,并赐锦幡首开朝廷降香普陀之始。元丰三年(1080),朝廷赐银建宝陀观音寺(即今前寺)。

南宋绍兴元年(1131),朝廷将普陀山佛教各宗都归于禅宗。元明清三代又相继兴建寺院。鼎盛时期,普陀山共有4大寺、106庵、139茅蓬,4654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


观音菩萨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相传,其生日是农历二月十九,成道日是农历六月十九,涅槃日是农历九月十九,说法的道场在普陀山。那你知道观音是哪里人吗?据说,观音菩萨是河南宝丰人。

          

佛教传入我国后,为了适应中国国情佛教人物进行了改造。不但西天诸神都来到了中国,甚至四大菩萨的“总部”(道场)也都搬到了中国。文殊在五台山,普贤在峨眉山,观音在普陀山,地藏在九华山。中国佛教还赋予观音菩萨新的身世。在春秋时期,宝丰是妙庄王的封地,妙庄王有三个女儿,分别是妙音、妙缘和妙善,其中,妙善就是观音菩萨的前身。妙善为反抗父王的包办婚姻,被赶出家门,在白雀寺出家。后妙庄王病重,医生说要用亲人的手眼合药,方能痊愈。两个姐姐死活不肯,妙善公主便断手挖眼调药给父亲服用,病好后,妙庄王很是感动,佛祖也被其孝心感动,便加持她长出一千只手,一千只眼,使之成为千手千眼的观世音。现在,宝丰当地的擂鼓台为观音菩萨出生地,白雀寺为出家地,妙善墓为衣冠冢,附近的香山寺为观音成道地。


通常,人们都是带着各种各样的心愿来到普陀山,那么,你知道普陀山三大寺求什么最灵?总结一下:慧济寺求子最灵;法雨寺求的是平安健康;普济寺是求姻缘、学业的圣地;普济寺伽蓝殿供奉的是武财神关公,这里是求财的好地方,此外,普陀山求财还可以去善财洞。

游走在各个寺庙之间,突然,想起一个关于苏东坡的小故事:一日,苏东坡与好友佛印禅师同游杭州灵隐寺。东坡见大殿上观世音菩萨手持念珠,便问佛印:”观世音手持念珠何用?“佛印随口答道:“念观世音菩萨。”苏东坡又问:“彼自是观音,自诵其号,未审何为?”佛印不慌不忙地答道:“求人不如求己”。原来佛也在告诉世人:求人不如求己。世人求观音,拜观音,总是心向外求,殊不知,观音菩萨就是向己心所求才终成正道!





我城我爱
爱郑州,爱河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