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腹地,汜水河畔,有座玉皇庙,又称济渎庙,位于荥阳市城北7.5公里处的广武镇大庙村。清乾隆十一年《荥阳县志》记载:荥阳东北济渎庙始建于秦末汉初,汉明帝在洛阳修建释源祖庭白马寺后,为使经文向东传播,即拨出大批钱财,于汜水虎牢关东建此玉皇庙一座。白马寺内的碑文中就有“荥阳东北十五里玉皇庙存焉”的记载。
玉皇庙山门为三间单檐庑殿顶,古朴庄严,气势巍峨。据说,玉皇庙初建时有370所庙,规模宏大,故称“广武大庙”,是当时道教活动的圣地。这里初为道观,东汉之后变成佛教、道教于一体的寺庙,及至北魏达到鼎盛,至隋唐时已盛名远播。
进入山门,只见道教第一护法神将王灵官迎面而立。王灵官是汉族民间信仰之一,属于道教的护法镇山神将,与佛教的韦驮相似。道观内多塑有王灵官之像,红脸,满髯高翘,开口,露獠牙,披甲执鞭,正对山门。额上有火眼金睛,能辨识真伪,护镇山门,专司天上、人间的纠察和惩罚,掌管雷、火、风等自然之力,驱邪治病,保护道教的正统和安宁。
进门后的甬道直通三清殿,三清殿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显得古老又神秘。甬道两侧是40多米长的《道德经》碑廊,更是精雕细刻了八十二章经、道德五千言,林立的碑碣更彰显出玉皇庙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清殿内供奉的是镀了金身的道家创始人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又字伯阳。他出生于周朝的苦县(今河南鹿邑县),是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其著作《道德经》为道家和道教的经典。
玉皇殿是庙里的主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为二层硬山砖券楼阁式建筑,黄色琉璃瓦覆顶,龙凤雕脊上排列着八仙庆寿及各种麒麟祥瑞,檐下为砖雕斗拱,殿外正中置有琉璃宝塔香炉一个,里面供奉的就是传说中掌管三界的神仙玉皇大帝。
玉皇殿内,玉皇大帝塑金身,戴帝冠,著龙袍,端坐于正位之中,位列两旁的分别是太上老君和太白金星。
玉皇殿东为玉仙圣母殿,西为济渎殿。古代帝王为表功德或祈福,往往祭祀天下名山大川,比如五岳和四渎。玉皇庙在秦末汉初时就是祭祀济水之神的一座庙宇。《尔雅·释水》说:“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济水发源于王屋山(今济源市),呈西北东南走向,在嵩山东北方向注入黄河,穿黄不浊,三伏三见,相当神秘。
古人认为:凡能出云为风雨者就是水神,都应敬畏有加,立庙祭祀。从商周开始,“四渎”之神就作为河川水神的代表,年年接受来自君王和民间的祭典。在中国历史上,尤以济渎庙以及济水祭祀崇拜影响广泛,源远流长。
东厢殿是龙王殿,西厢殿是广生殿,中间是过庭。据清代《荥阳县志》记载:“汜水虎牢关之东建玉皇庙,规模宏大,俗称广武大庙,现存建筑主要有玉皇殿、济渎殿、东岳殿、三官殿、王母殿、龙王殿、广生殿、瘟神殿、火神殿、钟楼、鼓楼和戏楼等”。
由于中原地区战乱频仍,玉皇庙也屡废屡兴,屡兴屡废。据庙内现存的碑文记载:明、清及民国各时期对玉皇庙还进行过修缮,这也使得玉皇庙历经千年风雨仍能保存至今。
东侧小院矗立着道教全真派“北七真”之一丘处机的塑像。丘处机所创龙门派,为全真道教传承的主要教派,因此,道教还有祭祀丘祖(丘处机)的传统。丘处机,字通密,道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属山东省)人,金代元初道士,因以74岁高龄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而闻名于世。
中国古代宫殿前都会设置这样的大缸,称之为“门海”,即门前有了大海之意,水能克火,这样砖木结构的宫殿建筑就不怕火灾了,因此,这些大缸又被称作吉祥缸。玉皇庙内的这个缸是用巨石雕刻而成,纹饰精美却是一幅饱经沧桑的模样。
如今,修葺一新的玉皇庙寺院幽静,林木葱郁,雕樑画栋,翘角飞檐,殿宇雄伟,香火旺盛,真不愧是一座千年古庙。
每逢农历三月初三、三月二十及道教重大节日时,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自发从四面八方来此祭拜,甚至远处的闽、皖、辽、冀等地也有信徒前来,场面十分热闹壮观。
玉皇庙总体上来说还是一座道观,道教氛围更浓厚些。外来宗教普遍认为人生充满了不幸和罪孽,死后灵魂才能升天得救。然而,我们的道教却追求长生不老,济世救人,并认为活着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死亡才是痛苦的,因此受众者甚多,流传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