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还是不买?

文摘   财经   2024-10-21 16:01   北京  

自从9月底刺激政策密集出台之后,投资者对于经济的悲观预期快速改变,市场进入暴涨模式。和以往牛市的震荡式上涨不同,这一轮上涨完全由情绪驱动,市场上涨的速度非常快,在节后第一天开盘时甚至出现了各大宽基指数集体涨停的情况。

由于很多基金投资者第一次接触这种暴涨的行情,在上涨时犹豫不决,在暴涨结束后对于追涨还是减仓也有很多疑问。今天我们结合这一轮暴涨行情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来聊一下大家应该怎样应对这样的暴涨行情。

第一个问题,暴涨之后究竟应该减仓还是加仓?

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讨论需要基于2个预设条件:①没有人能够判断一轮暴涨究竟是牛市的上涨,还是熊市的回调,因此没人能够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②牛市最终一定会出现。

对于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而言,维持较高的仓位固然承担了更多的风险,甚至会在熊市的后半段反复的坐“过山车”,但在牛市出现之后同样也有更高的潜在收益。

对于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而言,当市场出现明显上涨,一旦投资收益符合自己预期,降低仓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牛市一定会出现,那么投资者在牛市到来后肯定面对极高的踏空风险。

在没人能够判断当前行情是牛市起点还是熊市反弹的前提下,每个投资者在作出自己的选择之前,需要考虑清楚自己进入A股是在承担更高风险的前提下,追求更高的收益,还是承担有限风险的前提下,追求有限的收益。

投资者在面对这个问题时犯的错误可谓“车载斗量”。我们这里简单列举两种非常典型的心态。

第一种心态是被市场“牛市思维”洗脑,认为自己是个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现在仓位不高,所以每次回调都是买入的机会。

首先,“牛市思维”、“熊市思维”这种都是被市场生造出来的概念。大家仔细思考就能发现这其实是个伪命题:一方面,牛市和熊市的判断我们往往只能用后视镜的角度才能判定,当身处行情中的时候,是没办法将熊市反弹和牛市初期的上涨区分开,所以想要用牛市思维抓住牛市早期上涨的难度和试图买在市场最低点的难度相差无几。另一方面,即使我们有很高的把握确认了牛市的行情,那么这种牛市思维中所谓“回调就是买入的机会”产生的买入成本仍然明显高于在熊市底部阶段布局的成本。

既然能在市场相对的底部买入,为什么要在牛市的回调加仓呢?

其次,仓位不高和风险偏好高是两个矛盾的词。如果投资者风险偏好高,那么在上涨之前大概率应该有较高的仓位。而上涨前仓位不高,这个投资者风险偏好大概率不高。

在这一轮暴涨中我见过最典型,最知行合一的高风险偏好投资者,在上涨之前就已经有150%的仓位,在上涨之后将仓位降低到80%。这样后续市场无论是继续上涨还是回调,都有更好的操作空间。

投资者风险偏好在市场上涨后突然变高不是因为投资者认清了自己的风险偏好,而是因为市场“涨”了。如果投资者知行合一,保持低的风险偏好,在上涨前后都维持相对较低的仓位也就罢了。最怕的就是暴涨之前谨慎小心,低仓位或者空仓等待,暴涨之后突然变身高风险偏好投资者,什么都想买,什么都敢买。

第二种心态是热衷于轮动操作,在市场暴涨之后倾向于将涨得多的标的调仓到涨得少的标的,“埋伏”等待补涨的行情。

大家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几万亿的资金涌入市场,有些方向涨得多,有些方向涨的少?换个类似的例子来解释这个问题:如果地上有黄金,为什么看到的人不是第一时间捡起来,而是等半个月之后去捡?

答案其实很简单:自9月底以来涨得少或者不涨的标的,不是基本面有问题,就是估值太高了。

就拿大家非常喜欢的高股息方向为例,很多投资者认为这一轮上涨里高股息涨得少,值得“埋伏”。但如果大家把视线放长远,高股息方向里有很多已经涨了3、4年的标的。不管高股息后续涨不涨,这个时候买入这些方向肯定和“埋伏”是不搭边的。

第二个问题,很多主动管理型基金没有跑赢被动指数型基金,是否要将主动管理型基金换成指数型基金?

主动管理型基金跑不赢被动指数型基金,不仅仅是这一波行情中的问题,每次市场在短期内出现明显上涨时,主动管理型基金一般都跑不赢指数型基金。不过这只是阶段性的情况……

END

会员戳这里收听

渐近投研
顺势而为,循序渐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