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金融体系中的“水”(资金)太多,而实体经济的“面”(资产)太少,导致资产荒,钱没地方去,类似2014-15年。大多数时候,股债市场是相反的,要么股牛债熊要么股熊债牛,但极少数情况下,股债可能出现“双牛”。这种异常情况一般出现在货币极度宽松而实体资产相对匮乏的“资产荒”阶段。
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是2014-2015年,当时经济面临破7压力,一方面货币政策连续大幅降息降准,放水力度极大,另一方面43号文堵住地方平台、房地产又执行严格限购限贷,导致大量资金无处可去,最终通过各种正门歪门流向股债市场,股债出现罕见的双牛。尤其是从2014年中到2015年中,股债资产都获得了极高的收益,股票基金的平均收益接近150%,而纯债基金的平均收益也超过13%,这是历史上最疯狂的一次股债双牛。
当下的宏观环境虽然和2014-15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如果从资产荒的逻辑来看,两个阶段非常类似。
首先,从流动性环境来看,现在也是极度宽松,甚至有可能比2014-2015年更宽松,虽然降息幅度没那么大,但利率已经创出历史新低。
其次,2014年的M2才120万亿,而现在M2已经超过300万亿,居民存款也从不到50万亿增长到145万亿以上,大量的资金需要出口。
第三,当下虽然中央政府的加杠杆力度明显大于十年前,但地方政府以及房地产等企业部门的加杠杆需求远低于2014-15年,杠杆性的融资需求尤其是居民的买房杠杆很难有太大增量,吸纳的资金有限。
最后,现在的人口老龄化率比十年前提升了5个百分点,65岁以上老年人从1.4亿增长到2.1亿以上,生产性融资需求也明显变弱。所以综合来看,资金过剩导致的资产荒可能还会继续,甚至接近2014-2015年的水平。
7、人民币刚刚经历了一轮贬值周期,汇率处于相对低点,升值的空间和概率均明显大于贬值,类似于2016年、2020年。汇率是内外部经济强弱以及收益高低的一个反映,通常经济和市场下行伴随着人民币的贬值,而汇率风险反过来也会压制股市表现,而当经济和市场上行时人民币趋于升值,对股市也是利好。
从目前的情况看,人民币汇率经过两年的贬值,基本已经触底企稳。首先,国内经济基本面正在逐步改善,经济复苏趋势已经成型,对汇率形成支撑;其次,美国加息周期接近尾声,通胀和利率正逐步回落,中美利差倒挂现象有望缓解;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在连续的贬值之后,我们的实际有效汇率现在也处于绝对的历史低位,也就是说升值不会给出口带来很大的压力,央行从主观上也希望看到人民币的升值。综合来看,这些场景在2016年下半年、2020年上半年也出现过,也是难得的窗口期。
8、国家队已经直接入市救市,而且央行可能已提供弹药支持,救市力度极其罕见,堪比2015年股灾后的救市。资本市场是一个市场化体系,通常政府不太会直接入市干预,但如果市场的下跌催生了金融风险,对实体经济形成潜在威胁,那国家队也会毫不犹豫的入市,必要时央行还会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为市场兜底,这在发达市场相对常见,但在国内极其罕见。
历史上,大规模的国家队和央行救市基本只在2015年股灾后出现过。当时央行给中证金了2000亿再贷款,支持其为资本市场输血,这对稳定市场发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从2024年1月开始,央行时隔多年再次启动了间接救市。根据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数据,央行在1-3月份累计增持了1900多亿对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债权。这个项目上一次大规模增加就是2015年的那次救市,这次虽然没有披露细节,但大概率也是用于支持国家队救市。和上次类似,这次央行的救市也立竿见影,基本很快市场就企稳反弹。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后续市场再次出现探底风险,央行和国家队还会果断出手,这也是十年一遇级别的“救市底”。
9、股票市场基本面经历了漫长的业绩出清,业绩处于底部区域,类似2016年、2020年。2022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进入通缩周期,微观的企业盈利也随之下滑,股市基本面遭受了惨烈的业绩出清。从近一年的最新财报来看,截至2024年一季度,A股整体的盈利TTM为5.21万亿,同比下降2.9%,创2020年二季度以来新低;非金融石化板块的盈利TTM达到2.43万亿,同比下降4.0%,降幅较去年二三季度有所收窄,但仍处于周期低位。
对比过去几轮业绩周期,目前的业绩增速基本已降至冰点,比2016年和2020年的底部水平还要差,而且持续时间也明显超过了前几轮周期。虽然目前还没看到基本面明确上行的信号,但业绩增速的确已经处于历史性的底部区间,未来下行空间不大,而伴随着经济复苏的深化和通胀的逐步反转,业绩基本面随时可能加速改善。
10、股票市场估值出清较为彻底,估值处于极度低估的历史下限,类似2014、2016、2018、2020和2022年的估值底。本轮熊市周期的出清时间已经明显超过前两轮,以沪深300为标准,截至今年2月4号创出新低时,本轮熊市下跌已经持续1088天,超过了历史上大多数的熊市,接近2009-2012年的最长熊市纪录1218天。而45.3%的最大跌幅也达到了历史上熊市的平均水平,比2018年、2009-12年的熊市跌幅要大,比2007-08年熊市跌幅要小,和2015年熊市跌幅差不多。
经过如此漫长和彻底的下跌,A股的大盘估值早已进入极度低估的区间下限。以基于沪深300和10年期国债的股债比价为标准,股债比价从2023年四季度跌入30%以下的历史最低区间,至今依然只有28%左右,处于历史上最便宜的3%区间,估值极度低估。从历史来看,2014年底部31.99%、2016年底部30.98%、2018年底部31.97%、2020年底部27.86%、2022年底部27.24%,对比一下,目前的大盘估值即便不是最低水平,也处于类似这些节点的底部区间。
综合上述十个核心要素来看,目前的宏观环境和历史上的底部区域高度相似,而且很多方面都是3-5年一遇甚至10年一遇的罕见条件。这样的宏观组合意味着股市的周期也已经处于底部区域,从中长期来看,这是一个难得的、至少3-5年一遇的机会窗口。
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看到,虽然这样的机会可能3-5年才出现一次,但下一轮机会的弹性和空间大概率不如以往。核心逻辑在于,大部分有利因素都是来自短周期的力量,比如货币、财政等政策支持,而中长期来看,人口老龄化、房地产供求拐点等结构性冲击带来的经济转型阵痛依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掣肘,这可能明显限制经济和市场上行的空间。
渐近投研会员策略会 & “宏观+”训练营发布
10月9日晚直播,欢迎扫码预约
策略会直播间链接,欢迎会员朋友提前留言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