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必备的核心市场数据库

文摘   财经   2024-09-12 16:00   北京  
数据是一切研究的基础,也是投资策略的基石。在我们的研究工作中,数据的跟踪与分析是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我们平时跟踪分析的数据主要分两大类:

一类是市场层面的资产交易数据,主要是各类重要资产的价格和估值走势以及由此产生比价、利差、价差等衍生指标。这类数据是市场交易产生的,受到市场情绪的显著影响,每个交易日都在变化,相对高频。我们会员数据库中的“核心市场指标监控”数据库就是专门跟踪这类数据,目前大致包括13大项、数百个小项的微观市场指标。

另一类是经济层面的宏观基本面数据,主要是我们“宏观+”投资框架中重点关注的需求周期(内需和外需)、政策周期、金融周期、通胀周期、库存周期、业绩周期等核心宏观周期指标。如果说上一类市场数据是市场交易的结果,那么这些经济数据就是决定市场走势的底层原因。它们一般变化没那么快,数据频率没那么高,最常见的是月度更新,也有很多数据是日度、旬度、季度以及年度更新。我们会员数据库中的“核心经济指标监控”数据库就是专门跟踪这类数据,目前大致包括5大项、数十个小项的宏观经济指标。

接下来的几期内容,我们会结合会员数据库简要的介绍一下这两大类数据的具体内容和跟踪方法,不是会员的朋友也没关系,实际上也是对数据跟踪方法的一个梳理,对大家的投资分析也有帮助。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需要重点监控的核心市场指标。我们的核心市场指标监控数据库共计13个大项,分别是:核心估值指标、各类资产走势全景、A股主要宽基指数及估值、A股主要风格指数及比价、A股重点细分行业指数及估值、国内债券及货币市场重点利率、人民币汇率及美元指数、黄金及商品市场、重点金融衍生品、北向资金流向及持仓、海外债券市场、美股重点指数及公司、港股重点指数及公司。

1、核心估值指标:股债比价&股市滚动市盈率(PETTM)

1)重要性:★★★★★

2)基本逻辑:这是众多市场数据中最需要关注的一组指标,如果你平时时间很少,那做交易前至少要看一眼这组数据。宏观周期是一个中期判断,而交易决策是一个每天都面临的选择,从相对中长期的宏观研判到相对短期的交易决策需要一个重要的辅助工具:估值分析

简单来说,宏观研判可能几个月都没有明显变化,但在这几个月中具体哪天适合交易就需要通过估值来判断,在基本面中期向好的基础上,估值足够便宜就可以买,反之亦然。

3)指标内容:估值指标分两类:一类是绝对估值,即股市价格和自身盈利价值相比的估值,我们最关注的是沪深300指数的滚动市盈率(PETTM),也就是用总市值除以最近1年盈利的倍数,大致代表了如果完全靠盈利多少年可以赚回本金;另一类是相对估值,即股市相对债市的估值,我们最关注的是基于沪深300指数和10年期国债的股债比价,计算方式是用沪深300的滚动市盈率除以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的倒数。

4)使用方法:参考历史分位、均值、中位数评估目前估值水平,其中最重要的是历史分位,也就是将所有历史估值从低到高排序,当前估值在历史上处于什么排位。我们以最近3000个交易日(大概12年)为样本,每天都会给出股债比价和沪深300PE的历史分位。比如,2024年8月16日股债比价历史分位为0.4%,这意味着历史上只有0.4%的时间比当天的股债比价便宜。

估值高低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我们一般将估值最便宜的10%区间视为“极度低估”,最便宜的10%-30%区间视为“相对低估”,中间的30%-70%区间视为“中性适度”,最贵的30%-10%区间视为“相对高估”,最贵的10%区间视为“极度高估”。

2、大类资产全景图:重点资产价格

1)重要性:★★★★

2)基本逻辑:虽然我们的“宏观+”投资体系是以国内的股票和债券轮动为核心配置方向,但是也需要对国内外的各类资产价格有一个基本认知。一方面,在必要时可适当选取一些确定性较高的资产作为辅助配置。比如过去几年的黄金,长期来看的美股;另一方面,资产价格本身也是基本面分析的一环,因为每一类资产都是对宏观经济或者某个领域基本面的反映,有些资产价格能帮我们捕捉一些基本面变化的信号。比如,债市可能先于股市反映经济基本面的走强,所以债券熊市往往走在股票牛市前;又比如,重点工业品的价格可能提前反映实体投资需求的复苏;人民币汇率可能反映外资流出压力的变化等等。

3)指标内容:主要跟踪国内外市场8大类、36个重点标的资产的短期及中长期历史涨幅表现,具体包括:

国内股票:一是A股市场,重点跟踪最能反映市场整体表现也经常被视为市场基准的四个宽基指数,包括偏大盘的上证50、沪深300指数,偏中小盘的中证1000指数以及覆盖全市场的中证全指;虽然数量众多的小盘股和微盘股无法有效体现在这些指数中,但因为我们不做主动选股,而且这些资产不确定性太大,所以对它们选择性忽略即可;二是A股相关的基金指数,包括中证针对上市基金编制的偏股基金、主动股基和被动股基三个指数,其中主动股基与被动股基指数的差距能大体反映基金经理的超额收益;三是港股市场,港股市场主要是中国大陆的上市公司,近年来和A股大盘的趋势高度一致,但比A股成长性更强,也是中国股市的重要投资方向。但港股市场整体流动性较差,集中度极高,所以我们重点跟踪两个大盘指数即可,包括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

国内债券:一是国债,最安全的固定收益资产,其收益率通常被视为无风险利率的代表,也是债市最重要的基准,我们重点跟踪中证编制的三个期限的国债指数,包括中短期限的1-3年期国债指数、长期限的10年期国债和超长期限的30年期国债。一般期限越长,收益率越高,比如30年期国债指数近十年涨幅达到112%,而1-3年期国债指数涨幅只有38%。二是政策性金融债,中国特色的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我们重点跟踪中证编制的1-3期政金债指数和8-10年期政金债指数;政金债属于类似国债的安全资产,收益率略高于国债,但不免税;三是债券基金,大部分人投资债券主要是通过基金,我们主要跟踪中证编制的纯债基金指数和国债ETF基金走势,大体能反映个人投资者买纯债券基金的基准收益。

现金:不是纯现金,是投资于短期货币市场的现金类资产,主要工具就是大家熟悉的货币基金,我们重点跟踪的是中证编制的货币基金指数。

黄金:黄金虽然是大宗商品的一种,但和其他所有大宗商品都不一样,本身具有货币、消费、金融(无息债券)、避险等多重属性,受全球宏观周期影响较大,在必要时可作为股债轮动之外的一个辅助资产,也可适当关注。我们重点跟踪两个指标,一个是美元计价的COMEX黄金期货当月连续(纽约商品交易所发布),另一个是人民币计价的沪金期货主力连续(上海期货交易所发布)。通常,国内外金价走势是基本一致的,但如果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两者可能明显背离。比如,近两年来国内金价明显比国际金价涨得多,主要就是因为人民币的汇率贬值较多,而国内央行又在大举买入黄金。

商品大宗商品的微观稳定性和宏观主导性都较差,不在我们的核心配置范围内,但商品价格可以反映实体经济和部分产业的景气情况以及通胀情况,也需要适当关注,尤其是异常波动时。我们重点关注和宏观经济关联性最强以及对通胀影响最大的5类商品:螺纹钢、焦煤、铁矿石、铜、原油。其中螺纹钢是房地产和基建投资产业链最重要的上游材料之一,可以作为观察实体投资需求变化的重要参考。其他商品近年来微观供给情况变化较大,所以对宏观需求的指向性相对较差。

外汇:我国资本账户不是完全自由化的,汇率也不是完全市场化,而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所以汇率波动不大,整体对市场影响也没有那么大。但在一些重要的周期拐点阶段,汇率可能对国内市场走势产生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也需要特别关注。主要关注美元、欧元和日元三大货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类似美联储加息这样的外部冲击阶段,汇率触底反转是外部冲击结束、外资重新流入的一个重要信号,对国内市场也有重要影响。

美股:全球最强股市,没有之一,汇聚了全球最优质的一批龙头公司,长期来看微观投资价值极高,而且受宏观周期影响较小,也可以作为国内市场之外的一个重要辅助配置。此外,美股市场也直接反映了海外经济和市场的情况,对国内市场的基本面和预期也有重要影响。我们重点关注三大宽基指数: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指数、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大致相当于国内的沪深300、创业板指以及上证50。

其他海外股市:主要观察几个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核心股指,包括日本的日经225指数、韩国的韩国综合指数、英国的富时100指数、德国的DAX指数、印度的孟买SENSEX30指数,但这些指数对国内市场影响远没有美股大,适当关注即可。

4)使用方法:我们给出了两个维度的涨跌幅统计:一个是固定长度的区间统计,包括从近1个交易日、近1周到近5年、近10年的涨跌幅;另一个是从特定时点至今的涨跌幅,目前包括两个关键时点:一是从2022年10月底疫情放开的宏观底部至今的涨跌幅,大致可以看出本轮经济弱复苏阶段哪些资产表现更好,比如A股四大宽基指数中偏β类的上证50表现最好,偏α类的中证1000最差;二是从2021年2月宏观周期顶部至今的涨跌幅,大致可以看出经济偏弱阶段国内的资产轮动,国内的债券资产全面跑赢股票资产。

为了让涨跌幅看起来更直观,我们用颜色深浅来体现涨幅高低,同一个时间维度也就是同一列数据下,颜色越深代表涨幅越高,越浅代表涨幅越低(后续数据皆是如此,不再重复说明)。比如,从近10年维度来看,颜色最深、表现最好的是美股的纳斯达克指数,涨幅高达289.4%,而颜色最浅、表现最差的是港股的恒生指数,跌幅高达30.6%。

3、A股主要宽基指数及估值

1)重要性:★★★★★

2)基本逻辑:我们投资框架的核心策略是股债轮动,而股债轮动的核心在于把握股票市场的周期。债券主要用于防守,股票才是进攻的主要方式,只有股市周期做对了,才能在长期内避免亏损、提升收益。A股市场如此庞大,我们完全不需要全部关注,只需要关注重点的宽基指数、行业指数和风格指数即可。其中宽基指数最能反应A股整体表现,是我们最重要的分析基准和投资工具,所有的市值风格、行业风格和盈利风格最终都会集中体现在宽基指数的变化中。

3)指标内容:指数范围除了最重要的四大宽基指数: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之外,还包括了中证全指(综合体现市场所有个股表现)、国证2000(微盘股的核心基准指数)、上证综指(散户和媒体最关注的指数,对预期影响较大)、创业板指和科创50(中国版纳斯达克,未来科技创新时代的潜力指数)。

统计指标除了指数近1月到近10年的涨跌幅之外,还包括最新估值、估值历史水位以及估值中位数。此外,为了更直观的呈现核心指数的周期位置,我们还提供了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四大指数的价格和估值走势图。

4)使用方法:股市的PETTM是估值分析最常用的指标,但也有明显的漏洞,其中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由于指数成分在不断更新,现在的成分股结构和几年前可能完全不同,所以直接拿指数最新估值去对比历史会有明显误差。比如,长期来看,随着上证50和沪深300加入更多的科技、消费等新经济成分,其估值中枢肯定是趋于上移的。举个例子,原先12倍对那些传统经济成分来说可能算贵,但未来12倍对那些新经济成分来说可能算便宜了。

其次,PETTM估值法是有条件的,只适合那些业绩稳定的偏β类板块,比如上证50、沪深300等,而不适合业绩不稳定的偏α类板块,比如中证500、中证1000等。简单来说,前者基本PETTM便宜了就处于相对底部,有较高的配置价值,但后者即便PETTM看上去很便宜,实际上也可能存在明显高估,配置价值较低。

所以我们在这部分无需过多关注中证500和中证1000的PE走势,主要观察上证50和沪深300这两个大盘指数的估值水平,这也代表了整个市场估值中枢的变化。比如,2024年二季度策略会时,明显看到沪深300在前期的春季躁动主要靠估值驱动,业绩并没有跟上,而当时的估值虽然长期来看依然偏低,但中短期来看已经走到较高位置,所以当时判断大盘短期缺乏持续上涨动力,并且有显著风险。

4、A股主要风格指数及比价

1)重要性:★★★★★

2)基本逻辑:在我们的“宏观+”投资框架中,自上而下的宏观周期不仅决定了股债大类资产的轮动,还直接影响着股票市场内部各类风格的轮动。A股的风格轮动包括三个维度:一是市值维度,大盘与中小盘风格的轮动;二是盈利维度,价值与成长风格的轮动;三是行业维度,金融、消费、科技、周期、稳定五大行业风格的轮动。

我们投资框架中所说的β类板块与α类板块大致也是按照这三大维度区划分,β类板块市值偏大盘、盈利偏价值、行业偏金融、稳定和部分消费,而α类板块市值偏中小盘、盈利偏成长、行业偏科技、周期和部分消费。根据投资时钟的风格轮动逻辑,β类板块适合经济复苏期和过热期,而α类板块更适合过热期和滞胀期,衰退期整个股票类资产都要尽量规避。

3)指标内容:为了方便观察,我们重点从两个维度跟踪市场风格的变化。

一是从市值和盈利风格入手,跟踪大价值和小成长板块的表现,以及两者之间的“大小比价”。这都是我们自己定义的一些指标,所谓大价值,指的是市值风格偏大盘、盈利风格偏价值,以上证50和沪深300为代表指数;所谓小成长,指的是市值风格偏中小盘、盈利风格偏成长,以中证1000为代表指数。所谓大小比价,指的是大价值对小成长板块的比价,也就是上证50或沪深300指数对中证1000指数的比价。

二是从行业风格入手,跟踪金融、消费、科技、周期、稳定五大行业板块的绝对收益表现,以及相对沪深300大盘的相对收益表现。但这里我们跟踪的不是中信的五大风格指数,因为这些并不是主流的投资标的,我们跟踪的是和最后投资落地相关性更强的一些核心指数。

具体来说,金融风格我们跟踪的是金融ETF,背后是中证800金融地产指数;消费风格我们跟踪的是我们筛选出的TOP1%消费基金平均净值;科技风格我们跟踪的是我们筛选出的TOP1%科技基金平均净值;周期风格我们跟踪的是周期类ETF的平均值,包括煤炭、有色、钢铁和化工四大周期类ETF;稳定类板块在股市明显上行阶段性价比较低,此处不做重点跟踪。

4)使用方法:大小风格方面,大小比价的绝对值没有意义,重点结合历史水位和中位数关注周期趋势和位置即可。比如,2022年大价值风格已大幅出清,而小成长板块出清才刚开始,大小比价明显处于周期低位,所以当时我们提出可以做多大小比价。但截至2024年三季度,大小比价已经修复了很多,处于近年来的90%分位以上,这意味着大小风格已经基本回归均衡。

行业风格方面,可以从两个维度观察:一是涨跌幅,包括近1月到近10年以及2022年10月宏观底部以来的涨跌幅,根据同一列下的颜色深浅能清楚的看到不同周期内各行业风格的表现差异。比如2022年10月以来,颜色最深、表现最好的是β类的大金融,截至2024年8月上涨了16%,而颜色最浅、表现最差的是大科技,跌幅达26.8%。但如果从近10年维度看,大金融跌了20.3%,而大科技涨了41.2%,周期轮动型和长期成长型板块的差异明显。二是行业比价走势,我们给出了金融、消费、科技和周期板块与沪深300的比价走势,能清楚的看出各行业风格的相对收益表现。比如从金融与沪深300的对比可以清楚的看到,市场走牛的2020-2021年,金融板块明显跑输大盘,而在市场走熊的2022-2024年,金融板块明显跑赢大盘,防御特征明显……

扫码加入会员获取数据库

非会员可申请试看

备注:数据库




戳这里直接收听

渐近投研
顺势而为,循序渐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