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牛市剧本不一样
文摘
财经
2024-11-13 16:00
北京
疫情危机后的这轮大周期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那轮十年大周期极其类似,过去四年发生的事情几乎就是历史的复刻,而未来几年的市场也很有可能继续沿着历史的逻辑前进。历史之所以相似,是因为两代周期在底层逻辑上是共通的。第一,货币环境是同样的极度宽松,“水”很充裕,不够还会再加。第二,需求断档之下,实体经济是同样的压力重重,很难快速走强,资产荒还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第三,不管短期的经济有多少不确定性,中期来看(1-3年)经济总会有一波显著的改善,通缩也总会终结反转。第四,不管股票市场短期如何波动,中期来看大概率走出一波牛市,配置价值很高。但历史永远不会完全重复。在相似的核心逻辑之上,当前这轮周期和十年前的一代周期相比的确会有很多不同之处。上节课我们讲了第一个不同之处,主要是从经济基本面来看,二代周期长期需求断档的压力远比一代周期要大,所以未来几年从政策刺激到最终的实体繁荣过程会更加困难,宏观经济上行的弹性相对不足。第二个不同之处在股市,二代周期的牛市走势可能不会像一代周期那么戏剧化,整体上会震荡上行、更偏慢牛,而结构上会更加分化、更偏科技成长。股市说到底是经济的映射,既然现在的宏观经济不如之前的弹性大,那一定也会影响到股市的表现。首先,对股市整体尤其是大盘这种宏观主导的β类板块来说,弹性可能要明显弱于一代周期。如果宏观经济没法像一代周期那样靠房地产等内需实现强力的上行,那股市整体的上行空间也会受到局限。当然,这主要是针对以金融、资源、稳定等传统产业和大盘股为代表的、宏观周期主导的β类板块。从宽基指数来看,中证全指、上证指数等传统指数的表现会更弱,不要期待这些传统指数重现2015年“5000点”的辉煌,更别提2007年的“6000”点。其次,从路径上看,股市整体可能也不会像十年前那么戏剧化,走势会更理性。两代周期的牛市理论上都分两个阶段,先是估值驱动的水牛,然后是盈利驱动的实体牛,但实际节奏可能有明显差异。一代周期极其戏剧化。先来了一波超级大水牛,然后是史无前例的股灾,最后再慢慢走出第二波实体牛。从整个牛市周期来看,大部分的涨幅在第一波水牛被透支,以至于很多板块在第二波实体牛都没怎么涨,尤其是中小盘成长,基本是2015年一把玩完,后面三年多都是熊市。核心原因就在于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之下,第一波水牛市太疯狂,打乱了整个牛市周期的节奏。本轮周期应该会更理性、更正常,整体呈现震荡上行,不会像一代周期那样一波透支、暴涨暴跌。虽然9月底之后的暴涨史无前例,看上去比十年前还疯狂,但这主要是因为这次的政策升级过于集中,远超市场预期,导致短期内出现异常波动。拉长周期看,市场还是会回归理性、回归基本面。一方面是现在的市场远比十年前要规范,不管是上市公司方面的行为监管,还是资金方面的杠杆管控,都没有十年前那么宽松,投机的空间有限。另一方面是现在的政策监管也比十年前更完善,应该不会再允许疯牛和股灾的乱象重演。最后,对中小盘成长尤其是科技行业这种微观主导的α类板块来说,弹性依然很大,甚至可能不亚于一代周期。和十年前相比,虽然宏观经济的弹性因为要素红利的消退弱了很多,但微观企业的质量也因为经济的转型升级而提升了很多。市场端的自然竞争和政策端的国产替代倒逼之下,实体经济中涌现出了越来越多优质的科技新赛道和新企业,它们的成长不会因为宏观需求的换挡而受限,因为它们可以通过科技创新从供给端创造新的需求,进而获得远超宏观大盘的盈利成长。典型的例子就是新能源汽车。原本中国的汽车销量已经见顶,基本是一个饱和的存量市场,再加上近几年宏观经济的低迷,传统企业增长十分困难。但新能源汽车凭借技术进步带来的低成本、低能耗、智能化硬生生创造出了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短短四年时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从100万辆增长到1100万辆以上。当然,这些科技成长类行业还不够成熟,产能过度扩张之后在过去几年经历了痛苦的产能出清,股价也持续调整。但这种出清和调整也是周期性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几个主要科技赛道的估值和业绩出清都已接近尾声,在未来的牛市周期里依然会发挥主力军的作用。而且,和一代周期相比,现在的科技企业质量显然高得多。十年前虽然市场也热炒科技概念,但真正的科技公司没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