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百合花》《哦,香雪》是高中必修上第一单元的两篇小说,这个单元的主题是“青春”,编写者在单元前言和单元学习任务中建议从“青春的价值”“青春情怀”等角度作为“大概念”进行统摄,给予新高一学生以青春的解读和启迪。
《百合花》《哦,香雪》两篇小说形如“姊妹篇”,共性很多:
文风温婉清新;
细节生动传神;
心理丰富细腻;
形式上讲究舒缓有致、诗意追求;
主题上表达青春礼赞、人性颂歌;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特征鲜明,虽然是诗化表达,但是,读完对置身于宏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命运感同身受,主人公不论是通讯员、小媳妇,还是香雪、凤娇,举手投足宛在眼前,鲜活生动,彰显了青春之美和人性之美。
正因此,很多老师备课时将两文放在一起异中求同,进行异文同构。我对此有不同看法。
遵循教学评一致性、以评促教的原则,从命题角度来看,两篇文章的备课应该同中求异。
原因如下:
一是两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不同,因此主题表达完全不同。置身于战争时代,作者着力表现的是“笑中带泪”;置身于改革开放之初,作者着力表现的是“泪中带笑”。
二是两篇文章的写作视角不同,因此阅读体验完全不同。两篇文章的作者都是女性作家,但是视角各异,《百合花》是有限视角下的女性视角,《香雪》是全知视角。
三是两篇文章的写作手法不同,因此人物呈现完全不同。《百合花》中的主人公性情单纯善良,是“扁平人物”;《香雪》中的香雪一直在成长突破,是“圆形人物”。
四是两篇文章的写作内容不同,因此主题意蕴完全不同。虽然都以诗化的情致取胜,但是《百合花》表现的是“人性美”,至善至美;《香雪》表现的是“人性真”,烟火气足。
对文本的阅读,既可以单篇精读,也可以两篇或者多篇进行群文比较阅读。将《百合花》和《香雪》比较阅读,结合布鲁姆的六大认知层级中的“分析、评价”两个层级进行问题设计,教师通过高阶思维设计高质量的题目,以此带动学生研读文本,深入思考,回答出高质量的答案。这样备课,才能真正体现当下聚焦核心素养、提升关键能力的课标要求。
备课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
一、《百合花》从文章开始到“却害他出了这一头大汗,这都怪我了”,写的是“我与通讯员去包扎所”的过程,请结合内容梳理出“我”的心理变化。
说明:这种题型近几年高考试题考查较多,如《江上》《给儿子》,连续两年进行了考查。将此类题型准确作答的前提需要具备布鲁姆认知层级的“理解、分析、评价”等能力。“理解”的前提是认真仔细阅读,读明白;“分析”的前提是理解到位,想明白;“评价”的前提是对不同心理进行明确区分,给出强有力的有说服力的答案,答明白。
二、《 百合花》四次写到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请说明它对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人物性格有什么作用?
说明:四次写破洞,四次别具匠心,新高考的命题原则是“无情境不命题”,四处“破洞”一样,但是情境不同,因此,回答此题,需要充分认识到情境的重要性,围绕相关情境,认真研读分析,同时,要明确语境不同,意义不同,作用不同,需要对语境义甄别评价。准确作答这一问题,需要具备布鲁姆认知层次的“分析、评价”等层级,属于高阶思维的考查。
三、《哦,香雪》如诗如画,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情美和人性美,但也有同学认为,香雪想得到铅笔盒是爱慕虚荣的表现。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说明:作者笔下的香雪,并不是一个完美型的人物,存在缺点和不足。对于“铅笔盒”的情感态度是复杂的,在公社念书经常被爱显摆的同学笑话、揶揄,的确激起了她的虚荣心,虚荣背后却更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准确作答此问题,需要客观深刻的辩证思维,需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思辨、深入的分析、评价,属于高阶思维的考查。
四、“意象”是小说中经常使用的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手法。《哦,香雪》中,“铅笔盒”意蕴丰富,请分析。
说明:从题目设问上来看,属于常规题。但试卷中,这种常规题非常普遍,因为考查聚焦的考点一致,考查“理解、分析、评价”,属于高阶思维的考查。“铅笔盒”出现的语境不同,意蕴不同,象征知识、尊严、理想等等,所以,这种题型,是考试高频题。
以上四例,算是给我们备课提供一个出口和方向。我们备课经常习惯性走入常规思维,在舒适区里做文章,做得再足,如果不能结合新课标新高考的要求备课,功夫就白费了,高质量的教学很难达成,关键是教育的功能发挥不了。我们应该认真研究教学评一致性,尤其是以评促教,这个“评”最好的解读在“高考试题”中,高考试题是新课标的实践证明,研究高考试题,不是研究答案,而是研究这道题怎么命制的,这道题要考查学生哪种能力、素养,需要学生具备哪些能力和素养应对。这些研究透彻了,备课就能高度聚焦,教学设计就会发生质的改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也就能慢慢培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