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一、了解高考真题
语文高考到底考什么?先看看2024年新课标1卷的23个问题: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3. 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二中实施持久战的“内部条件”的一项是(3分)
4. 材料一多处使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4分)
5. 中央领导人曾以《论持久战》为例,指出要“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请根据材料谈谈《论持久战》对我们“看问题、想问题”有什么启示。(6分)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7. 关于文中锯木厂这个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 文章为何说“放牛给了我一个几近完美的少年时代”?
9. 文末画线的句子表明,作者不愿在回忆往事时为放牛“赋予意义”。你认为本文是否做到了这一点?请简要说明。(6分)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赋分。(3分)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4.王夫之强调李陵“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观点?请简要概括。(5分)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6.诗中以对比的方式,对泉声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8.文中第一段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请以“云”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贴切,表达流畅。(5分)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20.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恢复疲劳”,有人说不合逻辑,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二、学习认知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Samuel Bloom)把认知思维目标层次由低到高、由简到繁分为六个层次, 这6个层级分别是: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学习是人类认知能力的核心,而布鲁姆的六大认知层级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学习框架。这个理论将学习过程分为六个层级,从简单的记忆到深度的创造,每个层级都是在前一个层级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延伸。通过了解和应用这个理论,我们能够更加高效地学习和思考。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它涉及到对信息的识别、储存和提取。在这个层级,学习者需要掌握背诵、记忆技巧等方法,将概念、知识等存储在大脑中。
理解是在记忆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初步的领会和解释。学习者可以用自己的话解释概念、转换知识形式、推断发展趋势等。
应用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新情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者需要运用记忆和理解的基础,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概念、法则和原理。
分析是将复杂知识进行分解,理解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组织结构。学习者需要通过分析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更简单的部分,并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
评价要求学习者能够对信息进行判断和评价,并提出有说服力的论断。学习者需要综合内外部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客观、深入的评估。
创造是将所学知识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整体的能力。学习者需要将已有的知识、观点和信息重新组合,以创造出新的理念、解决方案或作品。
三、学生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语文试卷中的1-5题,来自现代文阅读1,即信息类文本,试题构成一般是3+2,3个选择题,2个主观题(也有4+1命题形式)。
3个选择题,梯度明显,第1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第2题考查的层级是评价,在文本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涉及因果、拓展、判断等;第3题考查的层级是应用,四个选项往往是文本之外的内容,需要与文本的一个关键信息进行关联,有了文本内外的结合。
三个选择题的考查的认知层级,是递进式的,由低级到高级。
2个主观题,即第4、5题,同样具有鲜明的层级,第4题,考查的一般是必备知识的应用,如论证结构、论证方法,或者文意的梳理、关键信息的提取。考查的层级是分析。第5题,往往考查对文本的深入认识或者是文中信息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考查的能力是应用、分析、评价。
第4、5题,设计思路基本同第1、2、3题,由浅入深,由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
语文试卷中的6-9题,来自现代文阅读2,即文学类文本,试题构成是2+2,2个选择题,2个主观题。
2个选择题,平均用力,考点分散。第6题一般考查文意理解、分析,第7题,一般考查艺术鉴赏或某个具体段落的分析鉴赏。层级涉及理解、分析。
2个主观题,同4、5题,由浅入深,由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第8题,考查的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对阅读要求很高,需要从文本的细枝末节找出答案的痕迹,对文本有效信息进行提炼、加工,第9题很开放,答案不唯一,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深刻、多元,逻辑的严密与规则,考查的层级是评价。
试卷中的10-14题,来自文言文阅读,试题构成3+2,10、11、12为选择题,13、14题为主观题,考查5个角度。
第10题,断句题。现在不以基本的句读为短句原则,而是基于内容理解,有时候断句的点很刁钻,就是因为基于理解来断句,而不是通过知乎者也这些助词来断句。考查的层级是理解、分析。
第11题,考查两个方面,一是文本理解,理解语境义,二是课内外知识的比较分析,考查的层级是理解、分析。
第12题,就文本内容设题,考查的层级是理解、分析。
第13题,翻译题。现在的翻译语句,基本没有生僻字,翻译句子词语常见简单,好像没有难度。实则不然,现在的翻译充分体现了新高考的课标要求-“语境”意识要强烈。被翻译语句翻译准确的话,需要要关联到上文,甚至另一个文段。只有充分关注了语境,才能准确地翻译。考查的层级是理解、分析。
第14题考查较为灵活,近几年的文言文考查一般采用双文本结构,这两则文本要么一传记一评论,要么两则都是评论,整体而言,聚焦事理,的确体现了“读史可以明智”这一特点。历史是最好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中折射的道理,对当下意义极大。考查的层级是分析、评价。
试卷中的第15-16题,来自古代诗歌阅读,15题为选择题,16题为主观题。
第15题,考查的层级是理解、分析。
第16题,考查的层级是分析、评价。
试卷中的第17题,俗称名句默写,因为加入了情境,而且情境有时带有很强的说理性,考查的层级是记忆、理解、应用。
试卷中的第18-22题,来自语言文字应用,有两种考查形式,一是两个文段,每个文段后跟着两个题或者三个题;一是一个文段,后边跟着五个题。
第18题,2024年考查的知识点是比喻(借喻),需要对文段中有关借喻的内容读明白,并且在必备知识“借喻”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回答问题。考查的是理解、应用。
第19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成语。结合语境正确填写。考查的层级是记忆、理解、应用。
第20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病句。有语境要求。考查的层级是分析。
第21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补写句子。妥妥的语境题。对句间的逻辑关系,甚至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要分析到位。考查的层级是理解、分析。
第22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句子辨析,从合理不合理的角度分析,也是典型的逻辑题,言之成理即可。回答这个问题,既需要必备的语法知识,也需要灵活的生活经验,考查的是评价。
第23题,作文题,现在的作文已经完全不可能套作,唯有理解了作文材料和要求,按照自己的构思才能写成符合要求的作文。考查的层级是理解、分析、应用、评价、创造。
图示如下:
四、教学建议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语文高考试卷,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以高阶思维能力为主,充分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的要求。这样看来,我们日常的教学就有了明确的导向,“教学评一致性”也就能够有效落地。
我们老师在备课时,要提高认识,改变思想,对“三新”(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进行充分、深入的学习研究,并结合当下“大单元教学”“教学评一致性”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课堂生态,聚焦学生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方面的能力提升,教学才能真正发挥效能。
chaorantaishangk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