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1935期)李玉萍 |老街•书屋

文摘   2024-11-28 07:00   湖北  



 扫码 关注 我们

2024/11/ 28

(第272期)  星 期 四

印象红磨坊

     萤火汇集光芒

本公众号专注散文创作

   欢 迎 如 下 稿 件:

01

记叙凡人小事;

02

抒发乡情乡愁;

03

描写风土人情;

04

揭示人生哲理;

05

首发原创散文、短篇小说。

投稿邮箱:qe620115@sina.com 同时加微信(亦可微信直接投稿):13986766692  方便联系(备注:姓名+投稿)。

      老街是一条时空隧道,光影流年。


      它从街道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百年以上的老房子一幢挨着一幢,部分洋房呈欧式建筑风格。街道两边,高大的梧桐树洒落一地阴凉,阳光从树叶间穿过,在墙上投下斑驳的剪影。咖啡馆、茶馆、酒咖在老房子里情调悠悠,街边的店铺美食飘香、热气腾腾,都有着非常好听的名字:春之暮野、尘外·声声慢、刘记藏书食府、云木咖啡、YY酒咖、木屿果物、贰场、肆夜商店、荷田酒肆,还有Hiphop酒吧、禾言己、童心吉、老街、半夏、330咖啡等 ,林林总总。


      烟火和诗意,从老街里润出来、漫出来,飘荡在宜昌人心头。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去老街走一走。看缤纷的花艺瀑布从“满意楼”上倾泻而下,转角处,青灰色方砖的墙壁上,老宜昌几个大字静静诉说二马路百年沧桑荣辱。午后的光阴里,一首歌曲撩动心弦:“走在二马路的街头,排排老窗相望相守,只因藏书阁与你遇见,从此心跳乱了节奏,东街有面西街有酒……最美的城市最美的邂逅”。岁月和往事在这里陈酿,街区的每一个角落写满故事,怀旧的气息扑面而来,它是宜昌城的根与魂。

      自1876年宜昌开辟为通商口岸,与码头近在咫尺的二马路成为宜昌繁华的商业街区。洋行林立、商贾云集,外国公司、领事馆、货栈、教堂、医院、学校纷纷在这里扎根。江畔桅杆林立,通往二马路的街巷人来人往,摩肩接蹱。挑水的扁担与木桶颤颤悠悠,越过木跳,穿过江滩,拾级而上。在晨曦和黄昏的霞光里,挑水人拐进古老的邮政巷子,踏着湿漉漉的青石板,将满满一担水,倒进街巷深处,家家户户门口摆放的水缸,再在墙壁上刻下“正”字。这是解放前,宜昌城市居民,最古老的江中取水方式。无论春夏秋冬,还是阴晴雨雪,每天数以千计的担水人,穿梭在这条街巷中,担水为生。邮政巷,古时被称为“水巷子”,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令宜昌开埠,宜昌海关成立,于1883年3月在巷子旁设宜昌海关邮局,一定范围内派送信件,得名“邮局巷”,后改名为“邮政巷”。


      跨越三个世纪,见证百年沧桑。二马路从宜昌的开埠历史中走来,经历航运发展、转口贸易兴旺、城市规模拓展,在“外滩”风云中演绎商业传奇。它与宜昌城市历史高度一致,又因地处租界,在近代史上,免受战火洗礼,得以完好保存,是宜昌百年兴衰的见证者。海关旧址、英国驻宜领事馆、邮政巷建筑群和现存商埠建筑遗存,形成了独有的外国建筑风貌。不仅承载了宜昌的商业记忆,丰富了历史人文,也唤起了民族觉醒。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百年前,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风雨飘摇,一场悲壮的民族救亡运动在宜昌上演。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宜昌作为长江中上游航运中转站,承担着物资和人员转移的重任。蜀道三千,峡路一线。恰逢长江枯水期即将到来,大量物资滞宜,加日军飞机轮番轰炸,形势危急。民生公司创造人、时任交通次长卢作孚,依靠宜昌码头工人,通过分段运输、民力帮运,上演了中国的“敦刻尔克”——宜昌大撤退,40天时间里,组织2000多条木船,冒着敌机轰炸和船只沉毁、人员牺牲,昼夜装卸,抢运物资10万吨,3万多人,是民生公司战前一年的运输总量。宜昌大撤退抢运物资进川,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为中国的抗战打下了实业基础,是宜昌历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


      历史已经远去,山河已然无恙。履元里12号,一幢青砖小楼,是当年民生公司的宿舍,静默矗立在那里,诉说八年抗战血泪辛酸,充满悲壮。古老的宜昌城挡不住列强炮火摧毁,一座温润如玉的滨江小城,在日寇的铁骑践踏下满目疮痍。宜昌天然的码头成了战时军港,继大东门、小东门、大南门、小南门、中水门、镇川门、小北门和大北门等码头之后,溯江而下,相继建了招商局、二马路、大阪洋行、日清公司、隆茂洋行、美孚、亚细亚、德士古等专用码头。宜昌江面飘着万国旗,这耻辱的烙印刻在老宜昌人的心头。明史而知兴衰,我们从这段国破家亡的历史中寻求振兴的动力,建设现今的美好家园。若有岁月可回首,大南门下是离愁。曾经的乱世动荡、战火硝烟、颠沛流离,已成过往,留下老宜昌的一段乡愁。


      街道两端,是历史与现代的交汇点。

      宜昌是因水而兴的码头城市,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两座举世瞩目的水利水电工程相继修建,宜昌实现了由鄂西滨江小城向省域副中心城市、三峡生态屏障的魅力嬗变,将宜于昌盛演绎得更加真切。沉寂的二马路,在时代的潮流中再次引领宜昌商业未来。计划经济时期,二马路街区集中了宜昌一半的商业单位,百货站、纺织站、照相馆、满意楼、三峡酒楼、粮食局等,各类党政军机关和金融机构也在周边的怀远路(今红星路)云集,如计委、统计局、劳动局、卫生局、商业局、财政局、人行等。2020年2月,红星路--二马路历史文化街区“补妆”归来,被湖北省政府命名为全省首批历史文化街区。历时近5年改造,在今年国庆前夕,焕新亮相。“满意楼”的花海与老宜昌的旧墙成为热门打卡点,每天都在上演各种时尚大片。各路商家嗅着老街的码头味、烟火气、民国风,纷至沓来,立足文商旅融合,聚焦年轻人的消费需求,在保留历史文脉和时代记忆的基础上,以全新的商贸业态,让百年老街美出新高度,焕发新活力。在这里,百年老店与潮玩摊集完美相融,老洋房与现代花艺瀑布相映成趣。品品咖啡喝喝茶,听听音乐聊聊天,拍个照、打个卡,轻松惬意享受一段慢时光。

      如果说老街是一袭棉麻长裙的文艺女子,隐藏在都市的高楼大厦背后,安静、质朴、温婉、恬淡,散发着独特的韵味。街头那间书屋,便是她胸前佩戴的玉佩,多了几分温润古雅。二马路城市书房,静静坐落在一条名“强华里”的巷子里,红砖外墙的三层小楼,古朴雅致,像极里了民国时期的老上海。曲曲折折的弄巷,很窄,仅容一两个人并排走过。对面是宜昌市红星路小学,不远处还有五中、六中、隆康路、桃花岭小学,岁月静好,书声朗朗。

这间城市公益书房,由市委宣传部、区委宣传部投资建成,被一众宜昌人心中的名校包围,自带超凡脱俗的气质。


      进得里间,宽敞明亮,温暖朴实。明亮的自然光从离地约4米高的幕墙中照下来,并不空洞。因为透过光影,折射的是老宜昌悠久的历史。一帧帧黑白影像,以半透明版画的方式妆点幕墙。沿着清晰的时间脉络,再现夷陵古城风光绮丽,“东湖八景”隐隐约约的美丽,他们是东山图画、西陵形胜、赤矶钓艇、黄牛棹歌、三游雨霁、五陇烟收、雅台明月、灵洞仙湫。至近代宜昌开埠,画面呈现街市繁华,码头热闹的景象。江岸民居成片,江畔桅杆林立,江上船只来来往往,担水、拉纤、江滩起运货物,给这座码头城市注入了各种江河元素。至现代,浓厚的商业气息扑面而来,山水城市温润如玉,二马路的烟火与诗意,将宜昌兼具现代与古典的明媚特质,体现得淋漓尽致。靠近里间的幕墙,大量留白,它属于未来,留给我们无尽猜想。各类藏书琳琅满目,整整齐齐、分门别类,摆放在三面临墙的书柜中,其中一面墙壁的满柜书籍,全部由樊登读书会线下提供。书柜中间有几个透明的储柜,陈列着精美的文创展品,与书房的格调相得益彰。书房中间,是宽大的读书桌,可围座读书,也可以举办一些文学沙龙或研讨活动。书柜前,是温馨舒适的卡座,可将自己投身温暖舒适的沙发,手捧心爱的书籍,或躺或坐,安安静静阅读。书房最里面,以中式美学打造了曲径通幽的景观。一方投屏从天花板垂下,用于讲座和展播视频。投屏旁边是“书山有路勤为径”的造型,与书柜紧密相连,沿着盘旋而上的阶梯,也可以坐在楼梯上自由阅读。投屏背后是一方小小的中式庭院,翠竹修茂,绿意盎然,花卉、盆景装点其中,书香浸润,又多了诗情画意。

      走进书房大门,在“本土作家”专柜前,我驻足良久。这些书籍,皆是本地作家和专家的呕心沥血之作,闪耀着思想的灵光,也映照着文艺名家和文史专家的高洁人品。本月底,西陵区作家协会将在城市书房挂牌,设创研基地。为弘扬本土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向宜昌市域文艺名家、文史专家和辖区文学爱好者征集公开出版的书籍,得到积极响应和宝贵支持。王作栋、曹竟斌等文史专家鼓励肯定这一做法,曹会长居江南,专程将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系列文史专著送到我手上。张泽勇、张永久、闫刚、冯汉斌、温新阶、韩永强、甘茂华、阮仲谋、李晓梅、张天一等文艺名家和知名作家,著作等身。他们将自己的心血之作收集后,拍照给我,预约领取时间。对于部分手上尚无留存的旧作,通过网络查找,告知网购平台和地址。还有素不相识的三峡大学李云贵老师等,留言告知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文史专集,表示支持。这个周末,气温骤降,我在宜昌城里东奔西走,如约上门领取老师们的书籍。每每看到他们提着沉重的袋子,站在寒风中等着我的到来,就心生感动。想到去年这个时候,长江艺术小镇建成后,我按要求和名单向老师们征集作品。温新阶老师常年定居北京,将厚厚一捆作品寄至我的单位,对手上无留存的《唐朝女子》《典藏乡村》等,分别从孔夫子旧书网和外地书店高价淘回,分几个批次寄到我手中。消息发出的当天下午,几位中青年作家将新出版的书籍送到书房,或亲交到我手里。


      读书,照亮前行的路。


      书籍懂得美最深刻的内涵,携我们去发现和邂逅。在雪国里,遇见穿和服的川端康成,一起倾听驹子的琴声消散在远山之中,叶子超凡脱尘的美在一场大火中化为虚无。看凌晨四点的海棠,安静无香,学会怎样品味生活,发现存在的美。在无人的阁楼,与孤寂的张爱玲不期而遇,听她讲平生三恨,最恨海棠无香、鲥鱼多刺、红楼未完,以《倾城之恋》展现人性的复杂与脆弱,传达苍凉的生命体验。她的文笔艳丽灵透,写尽“孤岛”上海的繁华凄凉,在民国乱世中摇曳一抹红。她将优雅与平淡结合,于无尽的孤寂中透视现实,绽放属于自己的孤傲美丽。


      书籍是一双隐型的翅膀,带你跨越山海,博览古今。纸页翻动着,流转千百年时光,去未知的世界翱翔。看霍金怎样身残志坚,用两根手指和一双眼睛撬动世界,探究宇宙的起源。读一首哀怨的宋词,走进易安梧桐细雨的庭院,冷冷清清,寂寞的才情带着哀伤寻寻觅觅。明月清风随流水,赤壁之下,月夜泛舟,与苏轼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看淡人生得失,旷达与超脱中,一蓑烟雨任平生。在疲惫不堪的时候,书籍带你避开世间一切纷扰,去轻松美丽的地方,用温暖的文字讲述世间百态。


      二马路的中间,有一间名“五月花”的餐厅。一群知识女性,每月在这里相聚,举办溪田读书会,分享读书体会。她们相约在某个周四的下午,以鲜花、绿植装扮茶室、露台,摆上精致可口的水果、糕点、茶饮,来赴这场心灵的盛宴。她们中间,有大学教师、医生、企业家、民宿老板,也有富贵悠闲的全职太太和自由撰稿人, 她们在不同的人生舞台上演绎精彩,绽放芳华,却有着一份共同的书香情结。


      分享的内容五花八门,有深刻的哲学思想,有浪漫的文艺情怀,有周游世界的不羁,有情感世界的困惑无奈,有战争的一声叹息,有古诗词的风雅意趣。这些明媚的女子,精心装扮自己的美丽,修炼丰富充盈的内心。有的棉麻长裙,坐在那里抚琴弹筝,低眉颔首,静静的样子就很美。有的风风火火,忙里偷闲而来,干练的职场风在读书会上顷刻转变成柔情的诵读与开怀的笑声。不同的思想碰撞,因为每个人的分享,让世界变得无穷大。


      读书会发起人是溪田文化公司法人宋小燕女士,主理人是金融系统梁女士。在她们的精心打理下,吸引了越来越多都市女性参与,现已发展会员260余人。溪田书屋根植二马路老街,开始将触角向繁华的现代商业街区延伸,如宋女士的商业版图一样,越做越大。无论是江南户外院子的清幽闲适,还是兴发广场的阳光露台,无论是CBD商务中心的人流熙熙攘攘,还是花径美邻店诗意翩翩,溪田读书会如一股清流,滋润心田,让城市因书香而美好,人生因阅读而丰富。


      老街与书屋,让我们在远去的岁月里沉淀情感,在物质的世界里找寻精神的含义。

      (图片由作者提供)

谢 谢 阅 读




作者简介

       李玉萍,女,湖北长阳人,土家族。出版散文集《慢飨知味》,非虚构纪实文学集《春秋西陵》,创作非遗古风歌词《长江号子》,现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往期  彩 回顾

(总1934期)张进  |乡下陪老娘的日子


张永兰 |夹缝中的生存之歌

印象红磨坊
记录见闻,抒发胸臆,激扬文字,展示意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