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9-20 青岛两日
结束了福州的活动,19日一早飞青岛。飞机上随便吃了一口,落地青岛就不用吃了。不想麻烦人家,少吃一顿还可以减肥。
Tina接了我。我们是十几年的朋友了,她在北京柏悦酒店做公关经理时我们认识,算起来有十五六年了。Tina的先生Owen也是做酒店工作的,现在是青岛山港凯悦酒店总经理。小宽组织一个活动,晚宴设在Owen的酒店,于是我就住到了山港凯悦酒店。Owen给我的房间不仅有一个阳台,还有很好的海景。我在这里住两天,可以看看海景,放松休息。
房间里的欢迎甜点
朋友神婆是这样记录这场晚宴的:“在我今天清晨看日出的同一片山海间,胶州半岛夜空中一轮明月升起,是灯。水清沙幼的海岸边荡涤的浪,是音乐。一张餐桌串联起‘一大口’的挚友们,难得我们彼此心中都有日月,且相互照耀。
鲁菜里的奶汤蒲菜,被升级成酸辣鸭汤冲三鲜,有滋有味。玉堂菜胶东海参合炒成酱丁,我卷了山东煎饼吃,粗旷中见风雅。这时候配一口慢宋黄酒,麦味与酱味都更灵动了。锅塌梭子蟹豆腐浓,菏泽牡丹花香茶清,互相交织,海天一色。最后,北纬36度竹岔岛蛋糕,配青岛传承XO白兰地,那是天作之合的地理风味。
那么多种遇见,通常结论是‘幸好没有错过’时,最为珍贵。夜空中突然绽放的烟花并不寂寞,她拥有与‘海上升明月’共舞的一瞬,这一瞬有太多‘共此时’的颜色。”
去海边散步,走在软软的沙滩上有些费力。海水退下去了,被水浸过的沙滩硬一些,还没有浮沙。带着咸味的海风很凉爽,早上的太阳也不晒,在这里散步真是舒服。
和Owen夫妇一起早餐,选了一些杂粮和小米粥,比以往的早餐清俭了许多,没负担的吃饱了。回到房间写日记,一个上午写了三篇。事情多人也懒,加上年纪大了,日记也就零碎记着。今天有了时间,拣记忆还算清晰的写起来。
中午朋友订了饭局,我推掉了,改去怡情荟那里吃饭。喜欢郭科,熟悉他的菜,吃着顺口踏实。这把年纪了,大吃大喝不可能了,尝试新东西的主动性也差了,人生的饭吃一顿少一顿,对自己好一点的话就去吃那些自己熟悉的、做的好的餐厅。有时候意识到这样的想法过于保守了,饮食每一天都在变化,全国各地、世界各地有很多我不知道、没见过的食材,饮食上没有探险精神就难以了解饮食发展脉络,面临冲突,往往会向身体享乐欲望倾斜。由此看来,不服老不行了,老与保守的同步,不仅有身体因素,更有思维的原因,二者相互纠缠,不知不觉的逐渐老去,趋向保守。我没有什么使命,只是偶尔有点使命感,既然不可避免的老去,就不和自己较劲了。
郭科的菜依然好吃,可以间断着多吃几次。
晚上去了甄御,鲁浩安排了菜单。上一次来鲁浩这里吃饭,还是卡露伽鱼子酱的活动,Lily请俞斌先生的团队在甄御做了一场鱼子酱晚宴,后来在不同场合又见到过鲁浩,知道这是一个有想法有追求的厨师,做了老板以后,经常带着团队外出学习,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努力提高餐厅出品水准。我喜欢这种有上进心的经营者,愿意和他们分享自己的所见所得。
十个人吃了一大桌子菜,大家对使用本地(本港)食材制作的菜肴兴趣盎然,对虽然是大海鲜却是外来食材制作的菜肴有疏离感。不是说甄御的出品不好,可能我们这些人从事的工作与饮食有关,吃过见过比一般人多一些,因此在饮食关注点上更重视在地风味的表现。在地风味,是一个地区饮食精华的集中表现,离开这个地方虽然模样相似,味道多少都会有变化。张光直先生说“饮食是了解一个地区文化最便捷的路径”(大意),青岛菜受鲁菜影响,但有更多的海鲜菜式,同时青岛百多年的开放历史,日、西元素随处可见,这让青岛菜有了很多不同于传统鲁菜的特色。关注在地风味表达,就成为了解青岛且直接、重要的有效路径。
针对一些菜提了建议,有些地方稍加改动也许可以变得更好。当然,我不是厨师,不懂做菜。只是吃过见过的多了一些,菜品类比的公约数比较大,平常大家开玩笑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其实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这句话:对比之后也许就知道了前进的方向。希望我的建议能有这样的作用,不枉付出身体代价吃过的那些饭,不负我对餐饮发展的一片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