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与实践】新生儿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直径的超声测量参数分析

学术   健康   2024-12-26 18:04   北京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本文刊于:中华儿科杂志, 2024, 62(12): 1191-1195
DOI: 10.3760/cma.j.cn112140-20240508-00311
作者:张海燕 唐凯奇 张可 曹晖 李智平 朱文英
单位: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
通信作者:朱文英Email:2261156169@qq.com

封面图:《不要气候灾难》 作者:李梓凡  女,8岁,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趵突泉校区

摘要

目的分析健康足月新生儿生后早期下腔静脉、腹主动脉超声测量参数。

方法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取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5月1日至8月30日出生的132名健康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维、M超模式测量其生后早期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相关超声参数包括下腔静脉直径最大值、下腔静脉直径最小值、腹主动脉直径,计算下腔静脉塌陷指数、下腔静脉直径最大值/腹主动脉直径、下腔静脉直径最小值/腹主动脉直径。根据新生儿性别、出生方式、出生胎龄、出生体重(<3 000或≥3 000 g)进行分组,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组别的超声测量值。

结果132名新生儿中男81名,出生胎龄(39.2±1.0)周,出生体重(3 326±409)g。生后第1天与第2天二维、M超模式下腔静脉直径最大值、下腔静脉直径最小值、腹主动脉直径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不同性别、出生方式及出生胎龄组间各超声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出生体重<3 000 g组与≥3 000 g组各超声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两组下腔静脉塌陷指数、下腔静脉直径最大值/腹主动脉直径和下腔静脉直径最小值/腹主动脉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健康足月新生儿生后早期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直径与出生体重相关。下腔静脉塌陷指数、下腔静脉直径和腹主动脉直径比值与出生体重无相关性,可用于评估新生儿血容量或右心前负荷。


对于新生儿而言,血容量和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评估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液体治疗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新生儿的心血管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特别是无创血压、心率等监测指标对少量的失血或低容量状况不能作出及时的反应 [ 1 ]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监测是有效的评估右心前负荷和血容量的方法,但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连续监测CVP有一定并发症 [ 2 ] ,价格较为昂贵,并且有创操作对新生儿较为困难,设计有效且无创的替代方法很有必要。下腔静脉是静脉系统中最大的低压力静脉,具有一定的高顺应性,因此,下腔静脉直径变化可能是评估血流动力学和血容量的重要诊断工具。下腔静脉直径的变化也取决于呼吸阶段、回心血量变化,床旁超声能够测量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直径,计算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nferior vena cava collapsibility index,IVC-CI)和下腔静脉直径/腹主动脉直径可用于评估血容量和心脏前负荷 [ 3 , 4 ] 。然而目前关于健康足月新生儿的IVC-CI和下腔静脉直径/腹主动脉直径数据的相关研究较少,现对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出生早期超声测量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为新生儿血容量和心脏前负荷无创评估提供基础依据。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纳入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2023年5月1日至8月30日出生的132名健康足月无先天畸形新生儿进行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排除家长拒绝参加本研究者。本研究经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YLJSIEC-C-010-A05-V1.0),均获得父母书面知情同意。


二、方法


1.资料收集:通过电子病历记录新生儿姓名、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时头围、出生方式、母亲孕期疾病情况等。


2.下腔静脉直径的超声测量:使用通用电气公司Vivid TM iq彩色多普勒超声仪,选择12 MHz的12 S-RS探头,在新生儿仰卧位安静状态下进行测量,在生后0~24 h(定义为生后第1天)完成第1次测量,48 h内(定义为生后第2天)完成第2次测量。下腔静脉直径测量位置在肝静脉下腔静脉汇合处下方1 cm以内 [ 5 ] ,腹主动脉直径测量位置在腹腔干汇合处上方0.5~1.0 cm [ 6 ] ,分别采用二维和M超两个模式方法获取图像,逐帧分析找到最合适的图像,并测量下腔静脉直径最大值、下腔静脉直径最小值和腹主动脉直径,每个参数至少测量3次计算平均值。IVC-CI的计算,IVC-CI=(下腔静脉直径最大值-下腔静脉直径最小值)/下腔静脉直径最大值 [ 7 ] 


3.分组:根据测量时的日龄、性别、出生方式、出生胎龄、出生体重(<3 000或≥3 000 g)进行分组。


4.相关定义:诊断参考第5版《实用新生儿学》,巨大儿定义为出生体重>4 000 g的足月新生儿;足月小于胎龄儿为出生体重<2 500 g的足月新生儿。


三、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双侧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一般情况

132名健康足月新生儿中男81名(61.4%),出生胎龄(39.2±1.0)周,出生体重(3 326±409)g,巨大儿5名(3.8%),足月小于胎龄儿4名(3.0%),出生身长(49.7±0.8)cm,出生头围(33.9±0.4)cm,自然出生69名(52.3%),母亲瘢痕子宫15名(11.4%),胎膜早破6名(4.5%),试管婴儿3名(2.3%),母亲妊娠糖尿病16名(12.1%),母亲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11名(8.3%),母亲贫血8名(6.1%),母亲甲状腺功能减退4名(3.0%)。

二、生后第1天和生后第2天超声测量值比较

由 表1 可见,生后第1天与第2天无论采用二维还是M超模式测量的下腔静脉直径最大值、最小值和腹主动脉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三、不同分组超声测量值比较

将第1天与第2天的两种超声模式测量的数值合并进行后续统计分析。由 表2 可见不同组别超声测量值,不同性别组下腔静脉直径最大值、最小值和腹主动脉直径3个超声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73、0.98、1.85, P=0.095、0.334、0.368),不同出生方式组3个超声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28、0.13、0.73, P=0.982、0.905、0.475),不同出生胎龄组3个超声测量值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 H=5.20、7.81、8.96, P=0.273、0.101、0.067),不同出生体重组3个超声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64、2.94、10.03, P=0.004、0.002、0.007)。


出生体重<3 000 g组与≥3 000 g组IVC-CI、下腔静脉直径最大值/腹主动脉直径和下腔静脉直径最小值/腹主动脉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24±0.10比0.26±0.10、0.56±0.07比0.57±0.08、0.43±0.08比0.42±0.07, t=1.87、1.53、0.62, P=0.064、0.131、0.543)。


讨论


床旁超声检查是一种公认的广泛用于急诊和重症监护医学的临床评估方法,其无创性、安全性、便携性优势明显。下腔静脉的直径与血容量和心功能变化有很大相关性 [ 8 ] ,利用其直径变化可评估血容量和心功能状态,现有研究针对新生儿的数据较少 [ 9 , 10 ] 。与下腔静脉相反,主动脉直径取决于体表面积、性别和年龄,与血容量变化无关 [ 11 , 12 ] ,下腔静脉与腹主动脉同步发育,腹主动脉直径也可作为基础值,用以观察评估下腔静脉直径变化程度。


下腔静脉直径及IVC-CI可作为成人和儿童体液状态和CVP评估的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诊断工具 [ 8 , 13 , 14 ] ,有新生儿研究也证明其相关性 [ 5 ] 。大部分研究的目标人群处在疾病状态,如镇静、机械通气等治疗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 15 ] 。由于新生儿的生理性体重减轻是身体总水分的减少,而血容量通常变化不大,通过综合临床症状和体重减轻程度来精确评估血容量不适用于新生儿 [ 16 ] 。新生儿体重下降最低点平均在3日龄,所以选取出生之后前2天健康新生儿的超声测量值的可靠性更大。


下腔静脉的直径大小受患儿体位的影响 [ 5 ] ,由于下腔静脉的高顺应性,为了一致性和方便性,均采用仰卧位测量。预实验发现纵向视图和横向视图成像中测量值存在一定的误差范围,横向视图的测量值偏小,纵向视图可以快速显示血管,评估效率较高,所以更推荐临床工作中采用纵向视图。这种视图状态下,二维模式和M超模式同样可靠,这也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似 [ 17 ] ,新生儿医生容易掌握这项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 18 , 19 ] 


研究表明,下腔静脉直径或下腔静脉直径/腹主动脉直径与患儿的液体状态有关 [ 20 , 21 ] ,均与CVP成正比。新生儿体重下降超过8% 将对下腔静脉直径最大值/腹主动脉直径产生影响 [ 16 , 22 ] ,脱水儿童下腔静脉直径最大值/腹主动脉直径较低,随着脱水情况改善,其比值有所增加 [ 7 , 23 ] 。健康儿童的下腔静脉直径最大值/腹主动脉直径约为1.0 [ 23 ] ,下腔静脉直径最大值/腹主动脉直径为0.8被认为是显著脱水的临界值 [ 24 ] 。在新生儿严重脱水的情况下,其临床症状和新生儿败血症的症状容易混淆,故这种超声测量能够快速客观地评估血容量,将有助于液体疗法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的决策。


Jarosz-Lesz等 [ 22 ] 研究健康足月新生儿出生后前2 d的下腔静脉和主动脉直径的正常基线测量值,其下腔静脉直径最大值和腹主动脉直径数值比本研究测量值偏大,可能与其研究对象均采用延迟脐带结扎策略有关,也可能与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群有关。但上述研究表明下腔静脉直径最大值和腹主动脉直径与出生胎龄成正比,与出生体重相关性没有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发现下腔静脉直径最大值和腹主动脉直径与出生体重相关性更大。


本研究采取多种方法减少测量误差,但在呼吸周期中,血管的移动和塌陷不是发生在真正的垂直方向,而是发生在偏离该轴约25°的位置,这可能会导致测量误差 [ 25 ] 。另外本研究样本量不大,可能会影响结果可信度。本研究结果是来自早期健康新生儿群体,将来希望能够纳入更多的早产儿和不同日龄的新生儿样本,同样希望尝试将超声测量与CVP、体液量、电解质和酸碱稳态等因素相关联,寻找这些数值在新生儿循环和内环境状态评估中的有效性,并找到适当的评估临界值,指导治疗决策。


综上所述,健康新生儿早期的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直径与出生体重相关,然而IVC-CI、下腔静脉直径和腹主动脉直径的比值与出生体重无相关性,IVC-CI、下腔静脉直径和腹主动脉直径的比值可用于评估血容量或右心前负荷。超声测量方法容易掌握,操作过程时间短、无痛无创,可用于新生儿医生的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略)


中华儿科杂志
关注中华儿科杂志,随时获取本杂志的相关资讯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