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投的课程故事没入选?”审议发现,优秀课程故事都有这四大“特质”!

教育   2024-10-12 12:05   中国  
读懂儿童线上课征集至今已举办三届,期间收到了全国各地几千份线上课,其中包括游戏案例、课程故事、集体教学活动、环境创设案例等多个主题,从中我们发现了很多优秀的宝藏老师。


正好最近常有老师询问“为什么我投的课程故事没有入选?”今天就借此机会和大家聊聊,被入选收录课程故事的几大共同“特质”。


(文末“温馨提示”有惊喜,老师们不要错过哟!)


儿童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之一,当切实将这一理念贯彻至课程实施中时,课程中就会呈现真实、鲜活灵动、天真调皮、富有创造力的儿童模样。


例如小班班本课程《软硬王国》,课程缘起于一个小朋友的头不小心撞上了钢琴一角的软软(防撞条),这一行为引起了很多小朋友的关注与讨论,老师并没有简单地将其当成一次讲授安全知识的教育机会,而是敏锐地抓住了小班孩子对“软软”这一材料的探究兴趣,首先给孩子们提供了很多的“软软”支持他们自主操作。


在自主操作过程中,有个小朋友提出了一个很可爱的问题 “我们都叫它软软的东西,它没有自己的名字会不会哭呀?”, 于是“给软软起名字”的活动便顺理成章展开了;而为了探寻“软软”的名字,在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下,孩子们还去询问了中大班的大哥哥大姐姐和老师;在“寻找哪里需要贴‘软软’”时,当看到户外篮球筐上的彩色防撞条,孩子们又萌发了“给‘软软’穿漂亮衣服”的想法;在看到贴的防撞条掉落时,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尝试各种方法解决了问题;在“什么可以做防撞条”的讨论中,孩子们提出了“假发、粘土、枕头、面包、棉花糖”等各种材料。


(图片来自读懂儿童畅听课:《小班班本课程故事——软硬王国》)


在课程中我们看到了一群天真、活泼,积极主动,充满好奇与探究精神的小班儿童,他们是科学家,也是艺术家,他们的社交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远远超过成人的预料。


相反,如果课程中呈现的儿童是失去灵动、调皮的,是僵化或整齐划一的,那首先需要反思的是:课程是否真的从儿童的真实兴趣、想法与需要出发。


例如,在小班班本课程《软硬王国》中,老师把一次意外识别为儿童对“软软”的探究兴趣进而展开课程;而在小班班本课程《书真有趣》中,老师把早餐后的自由阅读时间孩子们的各种“投诉”(“老师他把书扔地上,老师他在玩书”)这一真实问题作为课程契机,让课程从与儿童有关的真实问题开始。


无论是“意外”还是“投诉”都与儿童的操作、感知、体验与情绪情感密切相关,抵达或触及儿童内心,在那里埋下了一颗探究的种子。也就是课程“以儿童为本”,注重“儿童”的感受、需求与想法等,把“人本位”的课程观贯彻至课程实施中是让课程有鲜活灵动儿童的关键。



教师和儿童都是课程的主体,课程实施的过程是教师与儿童相互了解、彼此激发、彼此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课程时,既要充分追随儿童想法、兴趣和需要,又要充分满足儿童的学习与成长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设计中留有“空间”,允许未知和不确定性存在,愿意接纳“失控感”,给儿童一定的发挥和创造机会,以达成共同创生的目的。


例如,在《软硬王国》中老师预设的活动有“玩软软”“找软软”“借软软”“防撞条用完后怎么办”等,这些活动都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探究性,过程中蕴含着很多的“不确定性”,正因为如此才有机会生成“给软软起名字”“贴软软”“给防撞条穿新衣”“防撞条掉了怎么办”“自己制作防撞条”等生成活动。


相反,如果老师设计的活动是“读安全绘本”“防撞条功能大调查”“装饰防撞条”“数一数防撞条”等活动,这样的活动设计中往往很难找到生成契机。


每次入园进行园本课程培训时,总会听到老师很无奈地对我说:“我们不知道怎么生成,找不到生成契机,有时候只能‘硬生’”。如果课程设计的出发点是“教给儿童教师认为儿童需要学的”,而不是“充分倾听和了解眼前真实具体的儿童想学什么,需要什么”,将每个活动都设计得步骤严密,很容易让课程失去活力,因为“太完满”的设计容易让儿童无施展空间,让课程一开始就注定“毫无波澜”。


事实上,允许并拥抱“失控感”需要极大的勇气(当然更离不开园所的支持),这意味着老师在明确了课程目标后,接受在实施课程时先设计好几个大的课程线索,并在推进时间和生成空间上都留有一定的弹性,不去赶活动、赶进度、赶结果,关注点能真的放在当下的活动及儿童上,而不是活动的结果或赶下一个活动上。



班本课程是生成性课程,支持的是儿童的整合式学习,在课程设计时,不管是生成活动还是预设活动都要紧紧贴合儿童的思维与发展需求,所有活动编制出的是一张网,而不是一根一根单独的线,活动与活动之间相互关联而非彼此独立;纵向连接而非线性堆叠。也是就是每个班本课程的实施过程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而非围绕探究主题进行的五大领域的“活动拼盘”。


例如,在小班班本课程《书真有趣》中,当成立了图书修理小组后,孩子们热情地投入到了修书工作,可是经常发现修补后的图书有一些问题,于是老师便组织孩子们进行了分享讨论,有的孩子发现“粘反了,小狗是倒着的”有的发现 “页码‘5’跑到页码‘3’前面去了”..之后老师组织了一堂“认识图书结构”的集教活动,同时还倡议家长带着孩子们走进图书馆或书店,了解图书的多样性……


(图片来自读懂儿童畅听课:《小班班本课程——书真有趣》)


“认识图书结构”的集教活动和参观图书馆的实践活动,是为了解决儿童在修书中的问题,满足儿童对书有更多认知的发展需求,与前面的活动紧密相连,有“儿童问题、需求或经验”上的连接。


而在参观图书馆之后,老师紧接着又鼓励儿童表征了对图书馆的观察发现,并发起了“你们在图书馆看书和在教室看书有什么不一样”的问题,支持儿童参与调整图书区创设……


也就是后一个活动不管是生成还是预设,都有来由,有儿童想法与发展需求的依据,这样活动与活动之间就是交织关联的,而不是各自为阵,彼此独立的。


再如,来看一下中班班本课程故事《爱,就马上行动之打造艾玛之家》最后的课程实施路径,能非常直观地看到各个活动之间的关联性。


(图片来自读懂儿童畅听课:《中班班本课程故事——爱,就马上行动之打造艾玛之家》)


当各个活动之间交织互联,彼此通过相应的“儿童经验、发展需求或问题”线索做连接,儿童在课程中学习就连贯起来了,经验也就连续起来了,课程的质量自然也就提升了。



有质量的课程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儿童的探究过程很充分,儿童的学习过程看得见,教师会“无中生有”。教师既能让活动设计有依据,又能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基于对儿童行为与思考的解读、班级儿童整体发展状况的把握,适时地通过提问有效触发儿童的一系列探究行动。


例如,在中班班本课程《小小菜地开垦中》中,当孩子们对在菜地种什么植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时,很多老师的做法可能会把孩子想种的都列出来,之后通过投票来决定种什么。


而这位老师做法是先鼓励孩子们将自己想种的植物绘画表征出来,并支持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之后向孩子们抛出问题:“哪些植物适合种在咱们幼儿园呢?”引发孩子们的探究行动,接着查资料、看绘本、找家长和专家咨询等探究行为就此展开,最后孩子们围绕“成长环境、收获时长”等要素投票选出了适合在幼儿园种植的植物,“种什么”的探究活动在老师的支持下进行得很充分、深入。


(图片来自读懂儿童畅听课:《中班自然种植区微课程故事——小小菜地开垦中》)


案例中,通过教师的“聚合式”问题,儿童在探究中的表达表征能力、前阅读、前书写、人际交往、沟通交流、解决问题等能力均得到了发展提升,既充分尊重了儿童的想法,又拓展了他们的思考与学习。同时在此过程中网络、绘本、家长、专家、老师等各项资源都被综合性调用起来,而这种整合式的学习方式相较于开展“读植物绘本、家园调查”等多个相对独立的活动,儿童的学习动机更强,学习经验更连续,学习效果更好。


有时候我们似乎总想追求课程活动的独特性和新颖性,总想让活动与众不同或有惊艳的效果,而事实上,把一些课程实施中的常规动作做得更充分更深入,课程质量就有会大变化。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课程目标首先要清晰,心中有班级儿童的发展地图,并且有很强的解读儿童和有效回应儿童的能力等,能基于课程目标及儿童兴趣、需求将儿童学习引向更广或更深的地方,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追随儿童和引领儿童的能力同样重要。









不管是园本课程还是班本课程,说到底是实现高质量幼儿教育的有效手段,而高质量教育的底层逻辑就是教师要“懂儿童”,要了解儿童,理解儿童,努力去“读懂”每一个与我们日日相处的具体儿童(而不是仅在书本上的抽象儿童),而这就需要我们将聚焦点向内收,看向自己的儿童,和他们真实地生活和学习在一起,这是做到“园本”“班本”的第一步,因为读懂本班儿童不仅是班本课程的起点,也关乎其内容的适宜性。


✦ 温馨提示✦


1.小班班本课程故事——软硬王国将于2024年10月12-14日限时免费,可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读懂儿童APP收听。





详情扫码咨询,同时也欢迎更多老师投稿课程故事,你们的优秀值得被看见!

添加工作人员微信

读懂儿童阳阳老师


2.第三届微课征集结果预计在10月16日左右公布,请留意公众号文章。


附:

 读懂儿童第一届、第二届“微课征集”

获奖课程故事名单



获奖名单 


课程名称:小班班本课程故事——软硬王国

教师姓名:甘炳华

所在单位:彭州市南街幼儿园






课程名称:小班班本课程故事——独一无二的我(上)(下)

教师姓名:毛溪霖

所在单位:彭州市南街幼儿园






课程名称:小班班本课程——书真有趣

教师姓名:李好好

所在单位: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襄铁幼儿园






课程名称:中班班本课程故事——爱,就马上行动之打造艾玛之家

教师姓名:陈小璐

所在单位:无锡市新吴区鸿运苑幼儿园






课程名称:中班自然种植区微课程故事——小小菜地开垦中

教师姓名:李娟

所在单位:无锡市新吴区鸿运苑幼儿园






课程名称:大班班本课程故事——我的名字“很哇塞”

教师姓名:沈恩曦

所在单位:无锡市新吴区鸿运苑幼儿园






课程名称:大班项目式学习活动案例——食谱驾到

教师姓名:吴安妮

所在单位:深圳市龙华区龙华中心小学附属启智幼儿园






课程名称:大班班本课程——影影相吸,你我一起

教师姓名:徐玭

所在单位:射阳县幼儿园






课程名称:大班班本课程——我在幼儿园建亚运场馆

教师姓名:张琳琳

所在单位:杭州市申花实验幼儿园






课程名称:大班班本课程——起探秘,“窝”真有趣

教师姓名:田沙

所在单位:遂宁市河东实验幼儿园


(以上内容皆按老师投稿信息编辑,排名不分先后)



读懂儿童系列丛书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特别说明:本文所有图片未经读懂儿童授权严禁盗用,违者必究。)


封面 | 彭州市学海湖幼儿园

创作 | 马丽

编辑 | 小白

审核 | 李芸芸

读懂儿童
幼教有问题,就来读懂儿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