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及眶周感染虽然常见,但可能危及生命。眼眶蜂窝织炎是眶周软组织感染,感染穿过眶隔侵入眼眶。眼眶蜂窝织炎的主要症状包括眼睑水肿、红斑、球结膜水肿和眼球突出,可能伴有或不伴有眼肌麻痹。如果不进行治疗,眼眶蜂窝织炎可能会发展为骨膜下脓肿、眼眶脓肿或海绵窦血栓形成;还可能发展为额骨骨髓炎、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以及其他颅内并发症。眼眶蜂窝织炎通常由邻近结构的细菌入侵引起。超过 90% 的病例是由鼻窦细菌迁移所致,不太常见的病因还包括牙源性和外伤性来源以及医源性操作,如注射等。其中,在眶周注射肉毒毒素是眼眶蜂窝织炎的一种罕见但重要的病因。
肉毒毒素的并发症包括注射部位副作用、过敏反应和与技术相关的副作用。本报告讨论一名 37 岁患者的病例,该患者出现严重的眼眶蜂窝织炎并伴有脓肿形成,可能是由于肉毒毒素注射所致。
病例
一名 37 岁女性因左眼周围肿胀和发红加剧,前往急诊就诊(加拿大)。13 天前,她由一名执业护士在额头、眉间和上睑外侧至内侧注射肉毒毒素(Nuceiva/Jeuveau/Nabota, Daewoong),每侧眶周注射 6 单位(外眦角、中线和侧眦角各 2 单位)。患者过去曾多次接受同一名执业护士的注射,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注射时,她没有其他感染,身体健康。她也没有经历过肉毒毒素注射相关问题,如出血或创伤。她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史,但病情控制良好;曾接受过多次美容手术,包括鼻整形术和眼睑整形术。
患者在就诊前 6 天内,红斑和肿胀逐渐发展;就诊时,发热且眶周肿胀明显加重,视力无变化,无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呼吸困难。CT 检查结果显示广泛的眶周蜂窝织炎的迹象,炎症已越过眶隔,但没有脓肿迹象(图 1),没有鼻窦炎的迹象。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并转诊至大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
抵达转诊医院时,蜂窝织炎进一步加重(图 2),加用克林霉素。肿胀累及左眶周和左脸颊。眼球运动完全正常,没有复视,眼压正常,也没有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鼻咽镜检查未发现中鼻道有脓性分泌物或鼻窦炎迹象。第Ⅲ、Ⅳ、Ⅴ和Ⅶ对脑神经检查正常。白细胞计数为 22,C 反应蛋白水平为 250。眼科团队评估,未发现视盘水肿、视网膜受累或视神经受累。
循感染科建议,48 小时后停用克林霉素。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左眶周肿胀和红斑继续改善。C 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稳步下降。入院第 10 天,改用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口服多西环素(图 3)。此后肿胀略有加重,但视力和眼球运动仍然正常。超声检查评估是否有积液,结果发现一个 3.0×5.5×1.0 cm 的眶周脓肿。随后,超声引导下使用 18 号针在床边对脓肿进行引流,没有切开皮肤。总共引流出 7 毫升脓性分泌物,送检培养,未培养出任何细菌。第二天再次引流,吸出 3 毫升脓性分泌物。
图 3. 入院第10天照片。
此后,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继续改善,第 13 天出院。出院时,C 反应蛋白为 50,白细胞计数为 12;已多日无发热,感觉良好;视力正常,眼球运动完全正常;眶周水肿和红斑明显改善。出院时带了两周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多西环素;完成抗生素疗程时,红斑和水肿完全消退。
本文报告了一位年轻女性在注射肉毒毒素后出现眼眶蜂窝织炎并伴发软组织脓肿的罕见病例。该患者最初表现出与眼眶蜂窝织炎相符的症状和体征,无鼻窦炎,在接受适当抗生素治疗后,仍发展出需要抽吸的软组织脓肿。
此病例的进展凸显了早期抗生素治疗以及密切监测脓肿形成的重要性。眼眶脓肿形成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眼部运动受限伴疼痛、眼球突出、眶周红斑、视力改变、发热和复视。在脓肿形成的情况下,及时抽吸和引流对于减轻压力、防止视神经受压至关重要,因为视神经受压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力丧失。眼部超声检查能够提供有关浅表脓肿形成的信息,且无辐射暴露风险。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也可用于确定疾病的初始范围或评估是否有颅内扩散。眼眶脓肿病例中,预计约有一半患者能够完全康复,而另一半患者可能在长期内仍会出现视力恶化或持续的运动受限。
本病例提示,虽然肉毒毒素通常是安全的,但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遗症。因此为减低风险,必须在注射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并告知患者需要注意的潜在风险和症状体征。建议,在治疗开始前准备好托盘,用于承载预期剂量的产品和所需器械。对患者进行消毒准备也很重要,应使用生理盐水或清洁剂去除化妆品,在待治疗部位使用酒精或洗必泰消毒。鉴于肉毒毒素注射越来越受普遍,注射人员需要了解所有的潜在风险,无论其多么罕见。本研究为肉毒毒素注射可能引发的严重不良事件的文献资料增添了新内容。
结论
本文报告了一名年轻女性因注射肉毒毒素而继发严重眼部感染的病例,提示一种新的肉毒毒素注射后罕见的严重并发症:眼眶蜂窝织炎和软组织脓肿。对于眼眶蜂窝织炎,应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并密切监测脓肿形成。如出现脓肿,需及时抽吸或引流,以防止病情加重和减轻视神经周围压力。
↑ 原文 → 点击本文底部“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