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想】学生学习教科书,老师要不要给提纲?

文摘   2024-11-22 06:12   北京  

阅读名人传记,可以增长人生智慧。

近期,课余抽时间读了中国首善曹德旺曹公的自传《心若菩提》。

文字很通俗,话说得都非常实在。

但不得不承认,作为一生偏于中学教育教学一隅的我,理解曹公这本书还是比较难的。比如他讲的几次前往石竹山求签,再如书的后半部他关于美国经济政治的一些论述。

尽管有难以读懂的内容,应该说曹公的这本《心若菩提》是我近年来阅读得最为畅快淋漓的书籍之一。

它每天吸引着我定时翻开它。到后来眼见着剩余部分越来越少,居然有意克制自己,每天只读一章、一节。

如果叫我说阅读《心若菩提》收获了些什么,一两句话说不清楚,但至少首先收获了更多对曹公的敬佩之情。

他做人一直心怀善意、谦逊好学,始终做得敞亮、踏实。

这点毫无疑问来自母亲的影响。

今天我在这里要说的主要不是读书心得,而是读书过程中产生的另一种感悟。


现在假设我觉得《心若菩提》这本书很好,想把它作为我的学生学习的素材。

为了督促学生们好好去读,于是跟孩子们交代说,读完之后会举行考试。
作为教学,其实这做法已经有点歪了。

不知道孩子们知道读完要考试后,阅读的兴趣是提高呢?还是会下降一些呢?

更歪的假设在此:

然后,我不是个一般的教师,我是一个备课组长、年级组长、校长、教研室主任、教育局长。

总之,我的决策(学生读书后要考试)不只影响学生,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一定范围其他老师的“业绩”。

我把我准备出的题目,给老师们看了。老师们会怎样去指导他班里的孩子读这本书呢?

我想,也许老师们为“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围绕我的考题,给学生一些阅读提纲之类的“参考资料”。

比如:

曹德旺是哪里人?出生年月日?最高学历?

曹德旺最早的工厂生产的是什么样的玻璃?哪一年建厂的?工厂的性质是?

曹德旺早年都读了哪些世界名著?

他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生产普通玻璃,以供应自己的工厂?

他一共去石竹山求签几次?是谁给他解的签?他们解得准确吗?

他何时投资俄罗斯、何时投资美国?先投的哪边?投资俄罗斯和美国时,分别在哪里签的约?

曹德旺对当时俄罗斯经济发展做了怎样的分析?他关于美国经济的分析,一共阐述了哪几条?

曹德旺作为中国首善,他的捐款是公司的还是他本人的?

甚至,还会有老师根据自己“揣测上意”的判断,“友好”地提示学生“哪里、哪里估计不会考”。
……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心若菩提》,会是怎样的心情?
如此读书还有什么滋味呢?

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我们的学生,不管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大学生,面对各科教科书,正是按照上述路子在“学习”的。

学生们所有的“学习”时间加起来是100的话,用于第一次真正独立阅读教科书的时间有多少呢?10?30?50%?最理想的时间占比应是多少呢?

事实上,很大比例的中学生是不读教科书的,他的书都叫他的老师替他读了,再说的严重一些,他的老师也未必认真读了。

如此,孩子们哪里还有什么真正的学习?学习能力的增长从何谈起?

现在,我们的基础教育倡导培养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不是强拉硬拽地拉扯出来的,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滋润成长起来的,是积极主动的状态下逐步自发形成的。


家教策略与学习规律
针对学生学习、家庭教育中的一些现象,结合现代学习学理论,为改进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益支招,为家长科学合理地帮助孩子的学习支招。偶尔兼发一些化学学习辅导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