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孩子,你不必是最棒的
文摘
教育
2024-10-25 06:12
北京
本号文章,通常主要读者是中学生家长。但今天这篇,我希望任何年龄段的家长都读一下。孩子越小,也许对你越有帮助。老师您好,非常抱歉打扰您。孩子高二,数学科目出现了课下能做对、一考试就考不出分,还会错一些她自己说特别简单的题目。 |
作为一个热心教育公益的老教师,觉得应该回复一下这位家长。我告诉她不要情绪内耗,做题的时候有附加想法、容易畏首畏尾。就是不知道真有这样经常出现平时会、考试就做不对的情况么?有点不科学。 |
这个是真有,一紧张就大脑空白、缺少思路。不过,你这孩子要强的心理需要纠正。得知道自己就是普通学生、普通人,不会、会的做不好都是正常的,心里放下执念,面对现实,才可能逐步、踏实地提高。 |
我咨询了学校的老师。老师说她学习和考试比较紧,自己预期高。怕错,以至于不能轻松、灵活地思考。她现在自我怀疑说自己就是学不会。真不知道应该鼓励说她没问题还是应该劝她接受自己普通,但我觉得她嘴上说自己不行心里是非常不接受的。 |
人都是这样。首先要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才会不断努力、自强不息。总认为自己世界第一,则觉得似乎不需要努力、四处寻求奇技淫巧,于是耽误了扎实发展。学不会的感觉是客观存在的,高中那么多学科,内容十分丰富、深邃,不可能一下子、全部都学会。 |
回复完这位家长,联想起近期遇到的一个“好学生”因急躁、恨自己“不成钢”而出现焦虑状态。当今时代,教育理念在进步,主张对孩子、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但是,总对孩子说“你是最棒的”,无形之中就附加了一个“比较”意识在其中,怕会引导孩子走向个人发展的歧途。我曾数次撰文抨击“学习就是为跟小伙伴比拼”的教育思路。尽管一直有人对此持异议。因遗传因素、家庭重视教育程度、提早学习等方面的原因,他跟小朋友相比可能具有一定“优势”。常常是“老师还没有说完问题,小手就高高举起来了!”到了初中阶段,别人家的孩子还处于“放养”模式,而你家孩子的学习则开始“非常聚焦”——聚焦于课本、聚焦于考试要点、聚焦于题型训练。靠这些“优势”带来的自信以及为维持这些“优势”的虚荣心理,孩子一直在家长看来“正确的轨道上”滑行,有时还比较主动、努力。比如甘心牺牲休息时间、放弃自主支配的时间,要求家长给自己报一些“有助于提分”的课外班。到了高中,那些真正喜欢学习、态度积极主动、知识面宽、思维灵活、善于阅读、善于独立思考、善于质疑的学生的优势逐步凸显。于是,着急、焦虑,愈加“努力”,甚至废寝忘食、打破作息规律、熬夜。孩子在什么年龄,就让他做该年龄段应该做的什么事情好了。小学阶段,陆续引导他独立阅读、深入思考习惯的形成。周末、节假日多带孩子去书店,把买玩具、买零食的钱用来购买孩子喜欢的图书。鼓励孩子独立思考,鼓励开卷阅读,什么文学的、数学的、科学的。当孩子做完一件事,需要家长给出评价时,我们可以对孩子说:因为你不是最棒的,所以你要不断努力、不断思考、不断向别人学习。因为,人生不是只靠努力的,还需要学会聪明地处理问题。“上不了好的小学,怎么能进好的中学?进不了好的中学,怎么考大学?”等认识的家长;那些试图用一时一地的考分去“激励”孩子跟小伙伴竞争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