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一些芋头被遗忘在旮旯里,居然偷偷发出了小小的青芽。
农民出身的我比较惜财,把它们埋在花盆里,希望它们至少长成一盆绿植。
然而,这拨芋头疙瘩,栽下去五六天了,那青芽却丝毫不见长动。
我是急性子的人。把土刨开,看看究竟。
一看不得了,虽然暴露在外的青芽没有大的变化,芋头们的根却已经扎得很繁盛,粗壮、有力,白花花一片。
原来,一直盼望成长的芋头疙瘩们遇到了土、水、肥,知道自己必须正儿巴经地生长了,于是它们不约而同地先“打地基”呢!
芋头们明白一个道理,没有扎实的根基,青芽是不可能持久生长的,即使开花,也只会是一些不结实的“谎花”。
联想到那竹鞭与竹笋的关系。
人们往往只看到并赞美那雨后春笋——它会疯狂一般地生长。
据说,春天在竹林空地里蹲下大便的人,会被破土的竹笋戳到屁股——可见竹笋生长速度之快。
人们却不知那孕育笋的竹鞭,之前早已经在地下悄悄蜿蜒、壮大三年之久。
学生的学习,何尝不是如此?
每个学段开学,所有人全都是满腔的热情。
待一次大型考试结束,成绩有进步的自然欢喜——几个礼拜的努力终于看到结果、“尝到甜头”;
但是,更多的是“不见起色”。或者进步幅度低于自己的预期。
于是有的人开始懊恼,“这没白天没黑夜地忙活好久,成绩却不见长,如何是好?”
有的人甚至开始怀疑自己,难道我的确不是学习的那块料吗?
抛弃那些胡思乱想吧!年轻人。
要坚信,只要你一直在不停地扎根,终归可以发出粗壮有力的青芽、开出大而美丽的花朵、结成丰硕甜蜜的果实。
你要清楚,你的进退,是在跟同学比较中判断的。
你在努力,别人也努力,你“点灯熬油”,别人也没闲着。你凭什么就要“一跃冲天”?
另外,你的“点灯熬油”,难道是最佳的学习策略吗?很多时候那只是表达了你的一种态度,效率却未必是最高的。
考试的价值,不只是检验你的学习水平,更不是要跟同学比对参照,而是考试能力的训练和知识、技能、学科素养方面的自我诊断。
高中阶段,你参比的终极标准是你的高考,而它还没有出现。但它们需求的能力、知识、素养需要你在高三这一年的时间里积淀。
这不是一日之功,也非几个礼拜、几个月就可以解决的事。
所以,你要耐住性子,扎好你的根!
扎什么根?
学过的知识点一个个理解透彻了吗?
技巧性知识(比如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熟练而准确地掌握扎实了吗?
你思考问题、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意识树立得怎样了?
你独立阅读新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练的如何了?
根据题目要求回答,而非根据自己知道了些什么回答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你初步具备了吗?
考试中,如何根据自己的实力,在规定的时间内拿到最高分数(而非满分)的策略,你练得如何了?
从长远视角看,一次、两次考得不好,可能是一种好事。
因为你发现了自己某些方面的漏洞,尽早弥补,你的学习水平便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期中已过,就此放下吧!
赶紧悄悄地扎根、长自己的“竹鞭”、积蓄力量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