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博士杨小斌对中学生恋爱的分析

文摘   2024-11-23 06:12   北京  


此文作者是十一学校政治老师杨小斌博士。欢迎关注他的公众号“学优则教”。


中学生校园恋爱,越来越是个敏感的问题事情。‍‍

好像越来越多的老师不愿意对学生的异性交往进行干预,一者学生不喜欢老师干预,二者干预得不好也得不到领导的肯定,三者可能双方家长觉得“并无不妥”……
久而久之,为了减少尴尬而不讨好,老师们自然要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也在不断“与时俱进”,紧跟时代。

但是,在我的从教生涯里,却有幸见证过学生组织展开的一些讨论,聚焦的主题就是:中学校园里男女生交往的行为边界。
校园的教育场所、公共属性,不同年龄结构的同伴影响,青少年正常交往的行为边界,以及青少年的安全保护……
诸如此类的话题被学生组织提出,学生一起关注,讨论,争吵,并为文明有礼的校园行为发起倡议……

我想,这种学生组织的讨论,才是校园生活的风景,才是学生未来公共生活的训练场,才是学生主体地位塑造和责任意识培养的真实情境,才是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塑造的真实训练。

当然,青春是懵懂的,爱情是青涩的,人们是渴望的。
开学不久,就有学生直言自己对爱情的渴望,对单身的焦虑……

可是,年轻的朋友们,中学校园里的爱情故事绝不仅仅只有一个清纯甜美的剧本,我所看到的剧本,可能以狗血居多。简单呈现几种,毕竟以偏概全,切勿对号入座。‍‍‍

功利型爱情:
这一类的爱情,一方带着明显的功利目标,比如说交往只是为了更好的让对方帮自己讲题,给自己答疑。另一方觉得自己在一段关系里,其实可能只是在一份免费的劳务关系里。

炫耀型爱情:
当然,这也是另一种功利,一方其实并不懂什么是感情,也不希望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可以维护这段感情,但是只是满足于向他人炫耀,希望他人羡慕自己。所以,客观上另一方只是一件炫耀的工具而已。一切都只是虚荣而已。

奉献型爱情:
在这种关系里,一方其实并不一定确定自己需要一份爱情,而只是享受一种被别人需要的感觉,觉得别人需要依靠自己,这也就彰显了自己的价值。等到有一天慢慢觉得累了,就回不满足于自己一直奉献,而对方一直索取,最后无疾而终。
突击型爱情:
马上临近毕业了,校园生活马上要结束了,好像还有一些心愿没有实现,于是便开启了一些突击型的关系。这种关系比较危险,因为本质上并不具备感情的条件,身处毕业年级也不是理想的天时,最后又没有驾驭一段感情的能力,最后的结果往往不是双向奔赴,而是两败俱伤。
好奇型爱情
开始的时候一切都好像是美好的,只是觉得这是一个新奇的东西,也不是主动想着尝试,但是却也全然不太会拒绝,因此,便带着内心里的好奇,稀里糊涂的开始或者被别人认为是开始了一段恋爱。后续的发展,往往错综复杂,因为没有严肃的开始,便也没有严肃的态度。
激励型爱情:
貌似是一种理想的感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彼此双方约定着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彼此鼓励、相互扶持,随着交往的时间越来越长,双方的学业表现产生了比较大的分野,原来的理想设计偏离了理想的剧本,成绩稍不如意的一方陷入了无限的自我否定、自我怀疑,觉得自己可能配不上对方,成绩好的一方则开始慢慢冷淡——或者被对方感受到冷淡。幼小的心灵,开始承受学业之外的、自我施与的心理压力。
无论是哪一种,校园里还是要有校园里的行为准则,公共场所也应该有一定的行为边界。

最后希望同学们远离狗血爱情,丰富强大自我,收获美好人生。毕竟,人都不是完美的,爱一个人就得接受TA的全部,悦纳优点和缺点,彼此尊重是感情的前提和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一段好的感情应该是两个独立的灵魂彼此成就,而不是两个堕落的灵魂一起沉沦。


家教策略与学习规律
针对学生学习、家庭教育中的一些现象,结合现代学习学理论,为改进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益支招,为家长科学合理地帮助孩子的学习支招。偶尔兼发一些化学学习辅导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