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类学生,在低年级阶段(或一个大学段的起始时期,如高中阶段的高一上学期)“成绩”(这里的“成绩”特指看得见的考试分数)不一定突出,在大家眼里似乎思维方式都“有些异类”——
常常提些“不着边际”的问题,甚至敢于质疑教科书、跟老师争吵……
但是,一到高年级阶段他可能瞬间“蜕变”,成为众多家长眼里“别人家的孩子”。
学生们尊称他们为“学神”。
“学神”,是真正的学习者,学习是他的事业和生活,他以此为乐。
其实,这类学生并不是天生的,都是通过科学的学习过程、大量的学习实践逐步练出来的。
在小学阶段,他们的学习远远不止于教科书和课堂。于他而言,生活中随时都处于上课状态,随地都是他们的课堂。
眼睛不停地滴溜溜转,小脑袋一刻也不闲着,有的可能小嘴巴也常常问个不停。
事实上,只有这类学生,长大了可能成为“学者”。
在现代的优生优育条件诞生的一代,只要从小少受干扰(指导得法?),都应该可以成为学神。
遗憾的是,有些家长眼力比较弱,他们往往看不出自家孩子就是未来的学神。
有的害怕他“学多了累坏脑子”——
脑袋就那么大,多学的东西岂不挤占教科书的位置?
有的被孩子追问得“烦得慌”,“没有时间和精力应对”,于是不停地制止,而不是引导他自己多加阅读、观察和思考。
孩子的学习兴趣慢慢被泯灭——
“我的爸爸妈妈不喜欢我思考问题,不希望我多看书。”
于是,你作为家长——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无形中成功地阻止了他成为学神的可能性。
为什么近期的一些家教指导者总说“陪伴最重要”?
只有舍得花时间陪伴孩子,才可能拿出耐心解答、或者跟孩子讨论、或者指导孩子自行搜寻解决他那无数的问题,维持他对于世界的好奇之心。
如果你实在很忙,难以做到有效的陪伴,我们的建议是:
先行肯定孩子爱动脑的行为,然后鼓励他:
“再想一想”;
“去网上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把问题跟同学讨论一下。”
你还可以谦逊坦诚地跟孩子说:
“这个问题,我也不会”。
如此一来,等孩子弄明白了,也许会激动地前来跟你分享——
他分享的是他战胜问题的、心灵成长的喜悦。
万万不可压制孩子——
“你咋这样想?”
“这个考试考吗?”
“提这样的问题能吃还是能喝?”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神们的表现不只以上“多学、善思、好问”,常常还有如下方面:
他们在学习的意志品质、主动进取的意识、对待学业的责任心等方面,也有很好的表现。
因为他们善于运用类比思维:
大人在社会上不停操劳,从事着各种职业,那是他们的安身立命之本。
我是学生,学习就是我的职业,我也需要认真对待,为此不断付出努力才行。
于是,他不会遇到困恼就畏缩不前,而是积极去挑战。
善于独立思考之外,勤奋、踏实、成绩稳定,也成为他们的基本特征。
前些日子跟年轻人讨论如何培养小孩子的话题。
大家感慨目前“从硬件(吃、穿、住、用)到软件(如何培养优良品行、课业兴趣、课余爱好等)”都有不少公司、机构在设法赚小孩子的钱。
我说:
只要注意从小保护好他对世界(自然、社会)的好奇心,并注意逐步培养起他的责任感,一切OK!
培养一个好孩子,未必一定要花很多的钱。
相反,如果你不用心,花很多钱也未必能够换来一名优秀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