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 告诉你关于文庙的秘密

民生   文化   2024-10-27 20:17   山西  

欢迎投稿

讲述原平精彩故事    展示原平锦绣河山

介绍原平经典风物    弘扬原平菁华文化

邮箱:505569954@qq.com

微信:zhtixj    抖音:YPGS999




作者:江湖游侠


崞阳文庙里的戟门和泮池


如果说,教堂是西方人的精神寄托,那么对于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来说,文庙就是儒家崇礼思想最具体的体现。


自建成以来,文庙就因承载着民众信仰而一直香火鼎盛。可以说,孔庙之于中国人犹如教堂之于西方人。


自文庙在中国形成体系后,便迅速发展到了周边国家,到了18世纪,越南、朝鲜、韩国、日本等中国周边国家都掀起了兴建文庙的风潮,甚至影响到了崇尚上帝、天主的西方国家。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至今约有2000多座文庙。


可以说,文庙不仅是儒家礼教精神的物质载体,更经岁月洗刷后,成为代表儒学的文化胜景。


但你是否想过,盛极不衰的文庙究竟从何而来?文庙建筑群里又有些什么内容呢?或许,这篇文章会给你答案。


首先说,什么是文庙?


文庙,是纪念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称作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不过,最普遍的叫法,还是文庙。


我们所说的文庙,其实是对所有文庙的统称。通常的文庙分为三类,一种是由孔子后人所建的“孔子家庙”,除此之外,还有封建帝王和官员专用的国庙和与“庙学”互通的学庙。


事实上,除了作为国庙的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和现曲阜孔府内家庙、衢州家庙这四座孔庙外,中国其他的孔庙都属学庙性质。


与单纯祭祀孔子的孔庙和国庙相比,属于学庙的文庙除了有祭祀功能外,还需附设在地方官学(儒学)之内,且必须有棂星门、大成门等一系列礼制建筑及完整的配享从祀体系。


除了“圣人”孔子本身的影响力外,文庙之所以蔚然成风,也离不开历代统治者的尊孔尚儒。


孔子在鲁国逝世后,鲁哀君悲痛不已,次年就下令把孔子在曲阜的故宅改作庙堂将其生前所使用的衣、冠、车、琴、书册等保存起来,按岁时祭祀。这便成为中国文庙的开端,诸侯祭孔的开始。


汉代,刘邦过鲁国时专程至曲阜祭祀孔子,使孔庙由家庙向国庙逐步演变。东汉时期已经有如郑州文庙这样在鲁地之外出现的文庙。


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继续重视儒学。


北魏孝文帝下诏郡县均祀孔子,为文庙在各地的兴起、与学校的合而为一奠定了基础。之后他所立的“先圣庙”则证明,修建文庙作为国家行为,已经开始在华夏各地出现。


隋唐时期文庙的建造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公元627年,唐太宗诏令天下学皆立周公、孔子庙。后来又停周公祀,专祀孔子,尊孔子为“先圣”,从此开始了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因学立庙或因庙立学。


宋代统治者还下诏由官府出钱修葺文庙,元代时,各地修建孔庙早已蔚然成风。


明清时期,每一州、府、县都有文庙,而清朝更是中国文庙发展的鼎盛时期——中国境内现存的孔庙建筑几乎都经历了清朝大规模地维修、扩建。


崞阳文庙里的离离春草


接下来,告诉大家文庙里有什么


与现代建筑追求独特与个性不同,文庙承载着儒家深厚文化,每个单体建筑物名称和构成都有典可据。


绝大多数文庙都有泮池、万仞宫墙、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等建筑群组成,榫式结构使之兼顾牢固与雄伟之势。


鲁僖公在位时为了兴学养士,便于曲阜的泮水岸边筑起了规模宏大的泮宫。因其东、西、南三面围以半圆状池水,形如半壁,故称“泮池”。后来演变成文庙专用,成为文庙兴官学的标志。


万仞宫墙:通常是位于文庙中轴线上的第一座建筑,一般具有影壁或照壁的作用。


棂星门:文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木质或石质建筑,古代中国传说棂星为天上文星,以此命名意味着孔子为天上星宿下凡。


大成门:大成门又称仪门、戟门,是通往大成殿区域内的正门,也是文庙的第二道大门。其左中右的三个门表示对孔子及文庙的尊崇,平时仅以两旁出入,遇有重大典礼仪式才开启中门。


大成殿:祭祀孔子的正殿,是各地文庙的主体建筑。各地文庙大成殿因级别不同,其规格也不同,有三开间、五开间、七开间和九开间四种规格。


古代称古乐的一变为一成,九变为九成,至九成而乐终称为大成。宋时,宋徽宗尊孔子“集先圣先贤之成”,赐此殿名“大成殿”,充分体现了孔子思想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


由于它是最核心的祭祀建筑,因此往往得到特殊的修缮和维护,目前已是全国各地文庙建筑中保存数量最多的一类。


明伦堂:自文庙发展为庙学合一的建筑后,该建筑便为各地文庙内府学或县学用于讲学的场所,是各地文庙的重要组成部分。面阔有七间、五间、三间不等的形式。


除了上述所言外,文庙中还有东西厢房、崇文阁、魁星阁、乡贤祠等代表性单体。它们雕梁画栋,处处体现着古代建筑的艺术之美。


棂星门、大成殿……这些规整而严谨的建筑除了是孔子的祭祀和尊崇之所,也是我们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与铭记。作为一个城市古今发展的精神延续,这种传承必定会历久弥新。


崞阳文庙曾经建筑众多、气势恢宏。


现存的每一座文庙都是建筑中的艺术,值得我们用心感受它们的魅力。但如果时间有限,不能一一看过的话,还是先看看我们原平的崞阳文庙再说,这个一定不能错过。


崞阳文庙,在崞县旧城内,有文庙街一条


据《太原府志载,建于元大德间。明洪武三年,知县周英重建。三十三年,县丞刘大渊,景泰、成化间,知县武桓、姜义、杨庆、吴祥等重修。万历年,知县刘楫济,崇祯十年,知县牛斗、教谕郭继芳纠众捐修。清顺治十二年,知县杨泽,康熙十五年,知县熊之翰、县丞宋师圣,率绅士续修,监生亢以仁捐银五十两。二十二年,地震倾圮,知县蔡毓秀、吕爚次第补修,重塑十哲像。



崞阳文庙大成殿


以下为崞阳文庙曾经有过的建筑:


大成殿七楹,内有先师阁十哲东暖阁十哲西暖阁。


东庑十楹。西庑十楹。


大成门(戟门)五楹。东西耳门各一楹。


泮池,在戟门南,石砌,圆桥跨互池上。


东南角门一楹,由此入文昌祠。西南角门一楹,颜曰“备祭所”,由此入宰牲院,春秋丁祭省牲于此。


棂星门坊五楹,在泮池南。


敬一亭五楹,在棂星门左;小石林亭五楹,在棂星门右。


大照壁一座,在棂星门南。


礼门一楹,在棂星门西南。


义路一楹,在棂星门东南。


泮宫坊三楹,在照壁南,颜曰“金声玉振”,康熙三十、四十等年,知县吕爚、马暹重修。


德配天地坊三楹,旧名锺灵坊,在礼门西,明生员赵存德创建。


道冠古今坊三楹,旧名毓秀坊,在义路东,明乡耆苏谦创建。


库房三间、厨房三间、宰牲房二间、守庙住房二间 俱在泮池院西,康熙四十四年知县马暹、教谕仪威建。


崇圣祠正殿三楹,在大成殿西北隅,创建年月无考,康熙三十年知县吕爚重修。大门一楹,并殿内暖阁三座,教谕仪威捐建。


名宦祠三楹,在戟门东;乡贤祠三楹,在戟门西。


尊经阁上三楹、下五楹  即文昌祠大门,旧即忠义祠基,毁于地震,康熙五十八年,知县秦大冏始改建于文昌祠南,选贡冯梦槐纪石。


文昌祠,楼三楹、抱厦一楹、东西耳房各一间,在泮池院东,康熙四十四年建,道光间重修。乐楼三楹,颜曰“右文楼”,在庙前空地。


文昌三代祠三楹,在文昌祠北。


魁星楼一楹,在城上东南隅,康熙三十五年建。


忠义祠三楹,东西配房各三间,牌坊门一座,在训导署东,雍正二年知县刘泽民建,同治间重修。


明伦堂三楹,东西两壁嵌程子四箴,后面左壁嵌卧牌,稍西立雍正上谕碑,右壁嵌康熙四十一年御制训饬士子文,四面围墙。前牌坊门一座,在崇圣祠东,康熙三十年知县吕爚重修。四十四年知县马暹、教谕仪威悬科目、题名二匾。


射圃,在忠义祠前。


节孝祠,正庭五楹,东西厢房各三间,前院石牌坊一座,牌坊大门一间,在临沱门内,雍正二年知县刘泽民建,同治二年增建。


教谕署,在文庙西。大门一间,讲堂三楹,东西房各三间,仪门一间,西房二间,内宅正厅五楹,东西房各三间。


训导署,在文庙北。大门三间,讲堂五楹,东西房各四间,中隔仪门一座,内宅正厅三楹,东西房各三间。


儒学大门一间,在德配天地坊东。


遗憾的是,现存建筑仅有中轴线上的大成殿、大成门、泮池、棂星门和大照壁了。


然而,无论如何,是文庙开创了一种新的祭祀模式,是中国“尊师重教”传统的重要标志。


在文化日渐多元的当下,我们走进文庙,不仅是祭祀孔子,更是一种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是对中国文化及其创造者们表达敬意的途径和方式。


在这缤纷世界里,我们依旧能通过文庙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生命维度。


江湖游侠  摄影

End



原平故事
阐发原平语音、凝聚家乡人气、讲述原平故事、弘扬地域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