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 猪油和油圪嗞儿

民生   文化   2024-11-12 19:54   山西  


欢迎投稿

讲述原平精彩故事    展示原平锦绣河山

介绍原平经典风物    弘扬原平菁华文化

邮箱:505569954@qq.com

微信:zhtixj    抖音:YPGS999




特约作者:老冀




猪油的历史要比植物油早很多。狩猎时代,先民发现在加热肉食的时候,会有液体从中渗出,这大概就是先民对油脂最原始的认识。到了周朝,人们就懂得把动物油脂炼制出来炸制食品使用。


《释名》曰:“戴角曰脂,无角曰膏”。就是说从有角的动物中提取出来的叫脂,从没有角的动物中提取出来的叫膏,比如牛油羊油称脂,猪油则称膏。“膏脂”一词现在基本不用了,只有一个常用的成语还保留着这两个字:民脂民膏。可见,这个“脂膏”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


猪油,色泽白或黄白,有特殊香味。猪油的熔点较羊油、牛油为低,容易被人体吸收。猪油与一般植物油相比,有不可替代的特殊香味,可以增进人们的食欲,并且能提供极高的热量,在饮食业被普遍使用。


猪油味甘、性凉,有补虚、润燥、解毒的作用;可治脏腑枯涩、大便不利、燥咳、皮肤皲裂等症;可药用内服、熬膏或入丸剂。


猪油不宜凉拌和炸食。用它调味的食品要趁热食用,放凉后会有一种油腥气,影响人的食欲。


猪油热天易变坏,炼油时可放几粒茴香,猪油熬好后,趁其未凝结时,加进一点白糖或食盐,搅拌后密封,可久存而不变质。


我天生对油脂有着异乎寻常的喜欢,无论是动物油还是植物油,相比较而言,还是喜欢猪油多一点!


我有一个同事,家里孩子多,爸爸是工伤,经济比较困难。所以每天都是粗茶淡饭,肚里没点油水那是很容易饿的。所以兄妹三个的饭量大得惊人。老爷子虽说是工伤,但是不耽误吃饭呀,操起筷子来也是毫不含糊。于是他老妈只好每天蒸馒头,见过他们家馒头的人讲,他家的馒头都是大号的,一个顶一般人家的两个半。据说他家一袋面吃不了几天。这都是没油水折腾的。你给他家一盆猪油,连着炒几天菜,饭量马上就下来了。


我记得著名作家莫言写到过自己的饭量:“20世纪70年代中期,去水利工地劳动,生产队用水利粮蒸大馒头,半斤面一个,我一次能吃四个,有的人能吃六个。1976年,我当了兵,从此和饥饿道了别。从新兵连分到新单位,第一顿饭,端上来一笼雪白的小馒头,我一口气吃了八个。肚子里感到还有空隙,但不好意思吃了。炊事班长对司务长说:‘坏了,来了大肚子汉了。’司务长说:‘没有关系,吃上一个月就吃不动了。’果然,一个月后,还是那样的馒头,我一次只能吃两个了。而现在,一个就足够了。”


油水足了,饭量自然就下来了。油水,对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何等重要。


有一对父子,老婆很早就去世了。每年除夕,天还没有完全黑,父子俩就早早地放过鞭炮,开始吃年夜饭。他们的年夜饭很特别,就是把买来的猪板油,一锅熬好。盛出两碗,父子俩一人一碗,随便蹲在大门口,有滋有味地喝了睡觉。喝猪油?闻所未闻!可能对于他们父子来说,猪油就是这辈子最好吃的东西了,所以才把猪油定为年夜饭。


在缺油少肉的年代,为了吃点荤腥,竟然还有人从皮革厂购买肉来炼油,那都是熟皮前从猪皮上刮下来的肥膘。这种本来是收集起来作为化工原料的东西,也被人们视为美食。真是不敢想象!


猪油和饭,光听到这两个词儿组合在一起,就能使人泛起了原始的饿意。生活实践证明“人离开猪油是不能生存的”。

美食家蔡澜先生曾经说过:“谷类之中,白米最佳,一碗猪油捞饭,吃了感激流泪。”“在穷困的年代中,那碗东西是我们的山珍海味。”


蔡先生是猪油捞饭的狂热爱好者。他给出的最佳组合是:五常的米,老恒河的酱油,再加上自家熬的猪油。咱们没有蔡澜先生那么苛刻,如果想吃的话也简单,刚出锅的米饭加上一勺猪油一勺味极鲜足矣。如果再撒一两粒油渣和葱花,就更出彩了。

一位法国女作家文中写道:“让猪油缓缓融化,我注视着它,内心却涌现难以言喻的喜悦。等它热得嗞嗞作响,就可放入切好的洋葱薄片,让洋葱煎到呈金黄色为止。我闭上双眼,为这幸运的一餐而心存感激……把它装进碗里,等猪油凝固即大功告成了。趁着这个空当,顺便把变硬的面包放在火上烘烤,把凝固的猪油洋葱涂在刚刚烤好的面包上,撒点粗盐,配上一碗稀薄的牛肉汤喝,这种滋味与享用时的满足感,加上餐风露宿于结冰的夜晚,竟是此生永难追回的感觉!”

猪油还能抹手治皲裂,我是在一本很老的书上看到的。一个后生的手开裂了,于是,爱慕他的姑娘从家里挖了一块猪油出来,让他抹在手上,然后用火烤,让油化掉,滋润皮肤。猪油还能成为表达感情的礼物使用?我当年第一次去小花家里就应该带一碗猪油过去。

烹饪河豚必须用猪油才香?因为河豚鱼比较肉瘦,没有什么油脂,烧出来比较清淡,口味不厚。所以,放些猪油增加油脂,使烧出来的河豚鱼比较香和好吃。烹饪河豚放什么油我其实不关心,只是好奇为什么要特别指出用猪油。河豚这东西处理不好的话会残留毒素的,即使作为吃货的我也是不敢轻易去尝试的。


蒸馒头的发面里揉进一小块猪油,蒸出来的馒头膨松、洁白、香甜可口。煮陈米时,加点猪油和少许盐,煮出来的饭松软、可口。铁锅洗净擦干,再涂点动物油抹匀,可防止生锈。不穿的皮鞋,擦上点动物油,置阴凉干燥处存放,可使皮鞋光洁柔软。居然还可以当作润唇膏使用,我也是醉了。

另外,苏式糕点的制作也离不开上好的猪板油丁。例如:猪油芙蓉糕、猪油松子酥、猪油年糕、猪油夹沙月饼等。

猪油的作用可谓多矣!


但是猪油热量和胆固醇均高,所以老年人、肥胖和心脑血管病患者都不宜食用。切记!

正宗的猪油应该选用猪板油来熬制。

猪的腹腔肋骨上面有一层带油膜的块状脂肪,俗称猪板油。出油率高,熬出来的油有着一种特有的油香味。猪板油以块状厚和大为好,反之薄和小块的为次。

刚结婚的时候缺乏生活经验,差点买到猪其他部位的油。


有一次正在上班,忙完后大家在门外吸烟聊天。这时候过来一个卖肉的,大家刚发了工资,所以买起肉来毫不手软。这个卖肉的很会做生意,一到开工资这天,就拉着满满一三轮车鲜猪肉过来了,从厂区后门进来,横穿整个厂区。我们的工作场所位于厂区前门,所以,卖肉的走到这里后,肉往往就下去了一大半。这家伙,很贼!


大家都买肉,我却想买点油。车上堆着一堆白花花的油,比较细碎,一缕一缕。我刚刚准备买就被一旁的同事劝住了:这是肠油,你应该买香脂油!最后这油就没买成。卖肉的走后,同事说:肠油不好,炼下的油有异味,一般人不买。

没想到第二天那个卖肉的专门拿了一块猪板油过来,还是这个正宗,很瓷实,摸上去很“润”,感觉非常好。就它了!

回到家中,猪板油清洗干净,根据自己的爱好切块,喜欢吃猪油渣的切的大一点,喜欢出油率高一些的切的小一点。冷水下锅,把切好的猪板油焯一下水,一点点白酒去腥,把浮沫打掉,捞出后冷锅下入猪板油丁,中火熬制。


一会的工夫,就听见锅里“吱吱”的吟唱声了。用勺子不时推动一下,避免受热不均匀。锅里的油越来越多了,板油丁飘浮起来,你推我搡。很快,它们的身子就变小了,变硬了。浮在油上,像一条条鲜活的小鱼,泛出令人赏心悦目的金黄色。脂肪的香味随着油分子的运动在空气中迅速飞扬……


我家放油的是一个比较深的、带盖子的米黄色搪瓷盆。漏勺篦住油渣,用勺子把猪油舀到盆里。这个盆子在冷却之前最好不要动,极烫!

熟猪油从液体转化为固体后,中心会稍稍凹陷下去成为盆地。颜色温润如玉,白得鲜灵可爱,让我很长时间都不忍心用勺子去破坏它完美的外形。

炒菜的时候第一勺往往从边开始挖,以后逐渐向中心靠拢。猪油块下入锅中后,马上就打了一个滚,然后越来越小,最终汪成一嘟嘟喷香扑鼻的液体。下入葱花,热油炝锅,炒菜、搁锅面不论做什么都是香气袭人。用猪油做的饭虽然看不见一点点的肉的踪影,但它用香味倔强地告诉我们:你们吃到荤腥啦!

挂面煮好,盛在大碗里。撒几丝碧绿的葱花,放一坨洁白的猪油,来一点味精和少许香醋、生抽,再加一小撮精盐。准备一勺滚烫的开水,对准猪油徐徐浇下,顿时满室生香,一碗香喷喷的面条新鲜出炉。闻之令人虎躯一振,心中满满的幸福感。一小块猪油赋予了这碗面真正的灵魂,原本清汤寡水的面条因为猪油的加盟而变得活色生香、鲜美异常!


猪油做的饭的确香。我曾不止一次的凝视着这盆洁白细腻的猪油,然后忍不住伸出一根指头挖一点猪油在嘴里。滑、香、光!直到完全融化后伴着口水迅速滑落,嘴里依然油香四溢,回味悠长。

对比猪板油,用肥肉熬的油就差劲了许多。第一,出油率低。第二,熬制的油颜色发黄。第三,没有猪板油的醇香,肉味比较重。喜欢吃猪油的亲们还是选择猪板油炼制比较好!


对于肥瘦相间的猪肉我是这么处理的。去掉肉皮,肥瘦分离。肥肉切小丁,瘦肉按照菜肴切丝、片等形状。肥肉丁下锅,中火熬出油后捞出猪油渣,然后下入瘦肉煸炒,每次这样做的时候我就忍不住想起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两句诗。此时的情景何其相似。

我在一个学校食堂呆过半年多。有一段时间,管理员进回一批炼制好的猪油,颜色偏暗黄色,用白色塑料桶装。大锅升温后,用炒菜的小板锹插入桶内,一铲一大块,猪油顺着锅边滑进锅里,用小板锹慢慢推动,猪油溶化的这个过程感觉很爽的。这个油融化后猪味十足,可能就是用肠油或者猪肥膘炼制的。另外,油比较浑浊,远远比不上我们自家熬的猪油。所以,吃的东西,我们尽量自己做。吃着放心。不要为了一时的省心省力忽略了自己的健康。

炼猪油会产生一种副产品——猪油渣!我们称之为“油圪嗞儿”,也是一种极其美味且不可多得的美食!

一般人炼油,最后要把猪油渣用漏勺捞起,然后用勺子底狠狠挤压,恨不得榨干每一粒油分子。我则不然,我一般会把油圪嗞儿留的大一点,小花和孩子都爱吃。在没有成家之前,家里的油圪嗞儿都是我独自享用,我也爱吃这东西。自从成家以后我就很少吃了,看着她们吃,我觉得很幸福!

把油圪嗞儿盛到碗里,不需多余的调料,只需洒一点点盐就能激发出所有的鲜香,用筷子细细拌匀。刚出锅的油圪嗞儿依然在丝丝作响,夹一点送入口中。轻轻一咬,“咔嚓”一声,小小一团油圪嗞儿就像撒尿牛丸一样,一股鲜润的猪油激射而出,顿时芬芳四溢,紧接着就是油圪嗞儿的酥脆口感,咀嚼时的“咔嗞”声伴随着满足的心情在口中绽放。一润一脆的感觉对比强烈,交相辉映,瞬间碰撞又瞬间消融。仿佛人世间所有的香味此刻都浓缩在指甲盖般大小的油圪嗞儿当中,让每一个品尝过的人终生难忘。


一般刚出锅的油渣温度很高,吃起来烫嘴,不做推荐。最好稍微冷却一下再吃。撒一点盐,咸香油润而且解腻。我还听说有洒白糖的,咱可不敢尝试,怕坏了俺的油圪嗞儿。

油圪嗞儿如果一顿没有吃完,放到彻底凉以后味道依然香美,就是比较伤人了。这东西非常好吃,就是吃多了容易上头,诸君切记!

嘴馋的人关注的东西都和别人不一样。我在皮皮虾关注了一个名为乡村食叔的大叔。大叔很干净,做的东西让人看了忍不住暗咽口水。

我曾经看过大叔做过一次高配版猪油拌饭。步骤大致相同,所不同的一点就是熬制猪板油的时候先往锅里加一勺清水,大叔介绍说这样熬制出的猪油分外洁白。


其实我感兴趣的是大叔精心制作的猪油渣,满满一大盘。大叔特别制作了配料。黄豆炒熟,磨粉。花生炒熟,磨粉。白芝麻炒熟。找个大碗,依次放入黄豆粉、花生面、熟芝麻、孜然粉、五香粉、中粗辣椒面、少许精盐、一点点白糖,所有的配料全部拌匀。抓一大把干料洒在炼好的猪油渣上面,端起来抖匀,确保每一粒猪油渣都被干料包裹。


盛一碗泛着亮光的白米饭,淋几小勺新鲜的猪油,就着颜色红亮、口感酥脆的猪油渣吃个嘁哩喀喳,不亦乐乎。

大叔推荐用荤油炒素菜,素油炒荤菜。蔡澜先生也这么推荐过,大家不妨一试,肯定会有惊喜!

回顾猪油和油圪嗞儿的历史,我们蓦然发现当年的美食到了今天已经是再普通不过的食材。从侧面反映出了时代在高速发展,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已经从当初的吃饱到吃好最后过渡到要吃的健康。

自从专家说吃猪油不利于身体健康后,小花就不让买猪油了。我已经多年没有吃过正宗的猪板油了,只是偶尔买点稍肥一点的猪肉炼一点油打打牙祭。


怀念终究是美好的!我想我们再也吃不出小时候的滋味了。或许,只有那时、那地,才会有那味吧!


End




特约

作者

老冀,喜舞文,爱美食!原平故事铁杆粉丝!




原平故事
阐发原平语音、凝聚家乡人气、讲述原平故事、弘扬地域文化。
 最新文章